张烨:让情感“落地”的空间叙事
来源 2025-08-15
LZA 张烨筑事务所创始人-张烨
Q1.您毕业于建筑系,建筑师的思维逻辑与设计方法是如何转化到室内设计当中的呢?建筑师从事室内设计可能有哪些优势呢?
我现在仍在做建筑设计,我觉得这个背景赋予了我更开阔的视野。当设计一栋建筑时,可能要有一种宏观的视角,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建筑周边的环境、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交通道路和光线、景观等等,有太多的因素需要考虑,这样才能得出关于适合建筑的设计结果。
对于不同行业类别的设计项目,我会采用不同的策略。如果是零售商业项目,我会关注顾客如何来到这家店,他们会有怎样的体验。首先,我会向顾客介绍品牌,然后展示如何陈列产品,接着提供一个让购买行为发生的空间,所有这些都围绕这个策略展开。
当我设计品牌的总部办公室时,我会考虑使用者也就是员工——他们使用这个空间的福祉需求,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工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需要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我总是会打造一个很大的水吧台区域,好让员工之间,或者员工与客户之间有机会进行交流。我还经常设计不同类型的会议室,这样不同的团队也能聚在一块交流,因为交流想法能提高工作效率。此外,我会布置一些景观,并且尽可能地让自然光照进这个区域。
Q2.除了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您在艺术装置领域也有所建树,如“无物之象”、“物我”等作品,是什么让您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并持续创作下去的?
我的灵感来源与一个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他专注于精神层面以及虚幻的、物质的这些方面,以及真实与虚幻等这类问题。我很喜欢思考这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能让人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应该做什么,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等等。
所以这一次我放置了一个雕塑,像是一个巨人的大脑袋,但是上面叠加了很多张脸有着不同的表情、情绪,引导参观者从这个物件的内部进入到大脑部分,从真实的躯体转变成精神的体验,让参观者暂时忘却自己的身躯。如果躯体都不是真实的,那什么才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呢?
我想尝试这种艺术装置带来的体验,并把我在做室内及建筑设计时可能产生的一些想象融入进去,我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这能让我看到设计一个东西的不同视角。
有些人认为,建筑和艺术二者只能取其一,认为建筑不是艺术,但实际上我觉得艺术对你来说是有作用的,它让我们思考,并启发我们,重要的是它在空间中有着实际的功能。
没错,我认为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我也对家具设计或者其他一些实体物件感兴趣,我认为它们都遵循一些美学规则,并据此进行创作,所以我认为它们都属于同一个领域。
Q3.色彩在你的设计中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在室内设计以及艺术装置中都以非常大胆、醒目的方式运用色彩,我很好奇你是如何看待色彩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的,以及你认为它如何影响人们对空间的体验?
我有很多色彩丰富的项目,近些年来,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使用那样大胆、吸引人的色彩,以及我是如何说服客户接受这些色彩的。
说实话,我第一个运用色彩的项目,是我一位好朋友的公寓,那是我第一次做室内设计,所以我不需要遵循一些常规的方式,我只是想让它有点独特、有趣,充满欢乐和趣味。我建议我的朋友把公寓设计得色彩丰富些,可能会在一个小空间里用上五种颜色来突出空间结构,这就是我运用色彩的开端。
有些人看到这个项目后,觉得这些色彩丰富的公寓很有意思,于是主动找到我。所以这时候我发现我需要更合理、更有意义地运用色彩,要对身处其中的人们产生影响,而不只是随意为之、图个好玩。
我设计的第二个项目是一位独居女律师的公寓,所以我把空间之间的墙打通了,客厅、餐厅、书房区和卧室都融合在一个空间里,因为她独自居住,没必要增加一些墙体来分割有限的空间。然后我给不同的空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像客厅、书房这类公共空间涂成了红色系。但不是同一种红色,有的深一些,有的浅一点,它们相互映衬。而像休息区之类的其他空间,我就涂成了蓝色系,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矛盾,反而很协调。
从那时起,我运用色彩就更大胆了,而且商业空间、零售空间和办公室也更适合运用色彩,它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也能影响使用者在室内的体验。
你知道我为什么在设计中尝试很多方法吗?因为我们大多数的感知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而色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影响视觉感受的方式。
如果我打造整栋建筑或者室内空间时只用一种材料,那会很简单,因为那样看起来更协调统一,毕竟材料都是一样的。但要是尝试运用色彩的话,就很具有挑战性,所以我需要谨慎地运用色彩,希望创造出与众不同、独特的空间,让人们能够享受其中。
Q4.在2024 A+Awards作品评选中,您凭借“手帐博主阿怪的家”一举获得了住宅室内大奖,以颠覆传统室内的大胆改造,全原木色的曲线设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能否与我们分享该项目的设计灵感与创作历程?以及在项目实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
在这个项目中,我没有遵循常规的住宅设计规则。我发现阿怪是位很有个性,对生活充满热情的网络博主兼网络红人,用手帐记录自己的生活,有很多收藏品之类的东西,她对生活方式秉持着积极的态度,所以这个项目的灵感就来源于她的热情和兴趣。
首先我研究了她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然后对地下室的原有结构进行了改造,为她打造了一个木质的弧形结构,有很多东西可以收纳在里面,而且看起来整体性很强。我还给她的家人打造了一个娱乐区域,因为他们喜欢玩游戏,那里有一台大电视还配备了一台 PS5(游戏机)。此外,我还给她打造了一张大圆桌,方便她在上面工作,因为他们有很多文具,比如笔记本、尺子、铅笔等等。
项目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设计本身,而是如何将这个设计落地实现。我在选择供应商方面非常谨慎,因为有些供应商根本没有能力精准地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我们选择在工厂预制了这个结构,并把这个结构拆解成不同的部件,然后运到地下室,再把它们组装起来,这花费了很长时间,因为有些细微的形状需要调整、修复。
我觉得每个人都很努力,不光是设计师,还有业主以及供应商,大家齐心协力像这样共同努力让项目得以实现。
之后我们把它发布到了互联网上,引发了大量的讨论,不光是在设计圈,在大众媒体上也是如此,因为此前从未有过这样呈现的项目,人们对这个住宅充满了想象,它让人们开始思考,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和学习,也不只是和家人在一起,而是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抱有热情。也许它能启发一些人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觉得这就是这个项目的意义所在,远比它表面看上去的意义更深远。
如果一个空间能够完美地象征并体现出某人的个性,尤其是当它是一个家的时候,那就是一种成功。
是的,住宅空间应该是精神世界的体现,它应该反映出居住者本人的个性、兴趣或者情感。所以对业主来说,它应该看起来契合自身,这就是我的理念。
Q5.您如何看待当下城市的居住问题,以及未来会如何发展?
我看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过去二十年房地产快速发展导致的,开发商更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居民的福祉。有太多的公寓建得非常快,而且密度也很大,一栋楼里有很多套公寓,社区空间很狭窄,这就导致了我走进公寓时会发现天花板有点低,客厅或者其他房间也很狭窄,窗户开得很小,所以限制了自然光进入房间;而且像客厅、厨房以及卫生间这些共享空间也很有限,很难让一家人聚在一起做些活动,人们只能待在自己的卧室里,没有机会和家人一起活动。
公共空间较为缺乏,比如可能缺少社区服务中心,配套设备和基础设施也不够好,有时候建筑材料的质量也不耐用,诸如此类的情况。
我觉得在未来,设计师和建筑师应该对这类公寓或社区进行创新,打造更多的公共空间,让自然光和景观融入其中,为人们创造更多相互交流、互动的机会。他们应该开展一些公共互动活动,比如一起做烘焙,一起读书或者开展其他活动,好让人们走出自己的房间。
Q6.在全球化设计语境中,许多建筑变得颇为相似,地方特色逐渐被弱化,面对这一现状,您如何看待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也向《Frame》杂志的编辑们问过同样的问题,因为我很好奇我们该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并将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如果从这些传统物件中,提取或者抽象出一些元素,然后把它们放到我的项目里当作装饰,比如墙上的图案或者一些物件,就单纯当作装饰品,像陶器之类的,这是传承传统的正确方式吗?我不这么认为。
如果只是把传统元素当作另一种图案来使用,那没什么意义,这不是保护文化的正确方式。所以我去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用于我的艺术装置创作,因为我想深入思考了解他们当时是怎么做的,以及创作这些东西的真正原因,学习他们的内在逻辑,然后遵循这种逻辑,在现代生活中进行创作,也许这样就能把灵感和传统文化相融合。
目前,我仍然在寻找一种更合适的方式来保护传统文化并传承给下一代,仅仅提取元素然后贴在墙上是不行的。我也想把这个问题与参加A+Awards颁奖典礼上的人共同交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看看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