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建筑设计是否能撬动行业的支点

刘晓钟,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晓钟:话语权来自于自身能力

设计师与开发商或者业主并不存在根本矛盾,最主要的是要定位准确。设计是一种服务,怎样把你的工作做好,这一点比较重要。

至于话语权问题,对于设计师来讲,首先是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要到位,如果设计师给开发商提供的咨询设计和产品达不到要求,开发商对设计师的尊重和信任程度会下降,自己的自信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如果设计师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让开发商觉得确实可信,能力和水平超越了他,或者达到了一定要求,设计师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有了。

身处房地产行业,设计师也要研究其中的规律,要研究政策哪些是对的,哪些是暂时性的,哪些是长期性的。如果把这个规律掌握了,那么就会掌握本质的东西,掌握捷径。通过这几年的调控,锻炼了设计师的毅力和市场判断能力,设计师的视野更宽了。

此外,作为设计师,还要学会坚持,要能看到更高一些的层次,把该学的东西学到。设计师要靠自身的正能量、靠自身能力,去改变社会认识,改变开发商的认识。

建筑师是否具有话语权?

赵春水,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建筑师

赵春水:要造房子而非画房子

现实中,更多的设计师为了生活而设计,或者为了设计而生活,这是甲方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设计师之所以觉得跟开发商干非常累,是因为中国的设计费标准很低。在国外,设计收费能达到5%以上,一些住宅或者公建项目会更高;在中国,开发商要求设计师从前期策划到实施再到后期服务都参与,尤其是后期的变更,要提供24小时服务,但是设计费却很有限。其实,开发商和设计师应该建立一种互相信赖的关系,如果互相信赖,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好解决;如果没有信赖,所有的问题都是问题。

国外的建筑教育是教学生如何做房子,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国内,则更多的是看谁画的图好。不客气的说,中国这30年设计的建筑质量是民工做出来的,所有的房子都出自民工之手,将来应该由产业工人来做。这样,国内的建筑水平才能有本质的提高。这正是国内建筑教育的缺失所在。

刘东卫,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刘东卫:建筑教育亟须变革

设计师和开发商、开发企业之间并不矛盾,开发商往往关注时间、资金、成本等问题,设计师则要尽可能在变革时期,守护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理想,从职业角度,尽可能地做好服务。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以开发商为导向,但是建筑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毕业将近30年了,我感觉现在的课本跟原来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问题出在哪里?关键是市场调研与研究不够。

房地产发展30年来,在规划设计层面似乎没有提出特别重要的理论支撑,许多学生学的内容一成不变,和市场脱节比较大。即使有一些实践和调研,也都比较肤浅。所以,就我个人来讲,这二三十年,都在大量地学习国外成果。中国的建筑教育已经到了亟须变革的时候。

周燕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周燕珉:营造设计核心竞争力

设计师话语权的转变经历过两个不同阶段。

一是人的变化。早期的开发商特别年轻,设计师的年龄相对较大,设计师自然掌握了话语主动权。近几年,开发商成了中年人,设计院年轻人挑大梁,这些成熟的开发商觉得自己更有经验,也就控制了话语权。

二是跟客户的关系。开发商在一线接触客户,必须把房子卖出去,直接责任很大;而设计院在二线,并不知道一线发生了什么,设计的作品往往与市场脱节,所以他的话语权自然而然地也就降下来了。

至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设计院和开发商各自都要有所改变,不要以为你给了钱我就给你干活,其实自己也要有自己的主见,应该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不是来什么活就干什么活,这样也就没有特点了。设计院应该开发有特点的产品,多做一些调研。

要撬动行业,单靠设计师肯定力量不足,但是设计师的文化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还是非常有力量的。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毛大庆刘晓钟庄惟敏刘东卫曹嘉明袁昕赵春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