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何崴:乡建,不一定很沉重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何崴

这两年做了一些乡建的项目,今天跟各位分享的是我们最新的一个福建的小村子——福建省建宁县溪源乡上坪古村的复兴计划。乡建是一个挺大的主题,也挺严肃的。但是我们想,有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不一定那么宏大。这两年,我们做过一些项目,有在学校里带着学生做的研究或者自己做的艺术项目,也有一些实践。得益于这两年的政策,有一些机会让我们在乡村做一些事。

上坪村是国家传统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的人都姓杨,据说是东汉时候一个太尉的后裔,从北方迁过来的。因为上坪村的群众基础比较薄弱,我们的大思路是将原来废弃的农业生产设施利用起来,作为旅游服务配套,第一阶段的改造并不涉及老百姓住房。此类老村子具有很好的历史资源,但缺乏旅游开发管理,游客少,或者留不住游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痛点——没有旅游或者配套的服务设施,没有供人坐下来喝水、休息的地方。因此我的想法是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废弃的农业生产设施(这类产权比较容易扭转)进行改造,增加村庄旅游服务设施。

上坪古村水口区域改造后全貌(摄影:金伟琦)

这个项目的前期保护发展规划是清华同衡张杰老师团队做的,我们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村口部分是第一个节点,它也是水口,一边是社祖庙,一边是杨家祠堂。我们主要改的是原来1980年代农民自己盖的一个廊亭、一座烤烟房和杂货棚;此外,对村口环境做了整治,通过建筑和景观把祠堂和社祖庙及周边区域串联起来。

廊亭的改造:原有廊亭形态封闭、沉重,形式并不美观,且搁在村口遮挡了入村的视线。在保护和发展规划中此处也要求被改造处理,所以设计将原有建筑物拆除,在原址修建一座更通透、景观关系更好的木制廊亭。廊亭里面保留了原来祭祀性的布置,同时增加了长凳,方便农民休息、交流;增加了鱼形的灯具,一方面满足廊亭自身的照明要求,也使廊亭成为村口的标志,为进入村庄的人指明方向。

对于烤烟房和原来的杂货棚,我们想用一个比较轻松、偏艺术的方式表达,希望为原本很沉重的老村子增添些活跃因素。原来的杂货棚我们将其改造为水吧。为了增加活跃度,我们将窗板的一面漆成彩色,另一面则保持木本色,中轴的设计确保建筑立面可以自由地在朴实和绚丽之间转换。彩色的面板乍一看和村子原来的格调有很大区别,但正是这些反差,形成了有趣的戏剧性效果。

彩云间立面变化(摄影:金伟琦)

对于建筑的改造,最早我们希望尽量用原来的老木头,不足的地方用新的,形成新旧对比。但老百姓却执意使用新的木头,在他们的观念中新房子使用老木头是不能接受的。这也反映了一种观念上的冲突。其实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此类矛盾是很常见的,如吧台用的木头,是跟他们反复沟通后才同意用老木板。此外,我们也做了一些延展,包括农业产品的包装、文创产品等,如:莲子和莲子露,以及其他的延展产品的包装,村庄手绘地图和景点的纪念图章,以期促进村落和游客之间的黏合度。

烤烟房,我觉得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里面原来是用来烘烤烟草的空间,在南方的村子里面有大量的遗留。建筑内部大概2~3m2的空间,很独特,有仪式感,所以我希望能利用这种仪式感的空间加以创作。

对于农业,太阳是非常重要的元素。我们于是用艺术装置的方式把太阳光“分解”,在室内形成一种有点像教堂祈祷室的感觉,而被彩化的太阳也就有了神圣性。此外,我们还在木梁上面藏了一块亚克力板,阳光洒下来会形成反光,这样会形成一种戏剧性,似乎木头能反射出颜色来。总之,我们希望这个空间的气氛是轻松的,也是有艺术感的;同时,在传播过程中这个地方的图像具有很强的识别度,能够形成话题性。

烤烟房内部的彩虹艺术装置(摄影:金伟琦)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何崴乡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