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空·体块·表皮

网络配图

建筑师曹敏硕设计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韩国馆毫无遗憾地展露着他对建筑体块的处理能力。其建筑的外观形态结合了韩文的各种母音及子音,内墙则运用了韩国装置艺术家姜益中手写的韩文艺术图素3800余个而组成了独特的界面。而且,从韩文的母音与子音相结合时形成的间隙里照出来的LED光,随着其照明的变化,为建筑增添了生命力,使得原本厚重的体块被分支为各个单体体块之后分别地活动。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城市公园中设置的空气森林(2008, Air Forest),是他对这种体块感转换的极端性试验。建筑的沉重感无意间向轻巧舒适的、可以随时变化的感觉转换。可以说,他要表现的体块不是沉重的实体,而是像内空的气球一样漂浮在空中的某种状态。其想法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他在2001年设计的首个住宅作品坡州Pixel house(2001)中。利用水泥砖叠层而建的该住宅,其立面水泥砖并非采用横平竖直的摆法,而使小小的破砖凹凸地向外突出,仿佛是盛放空气的储存所,具有空气感。从这一层面上看,曹敏硕的“体块”与承孝相的“空”并不完全是两码事儿。

表皮的建筑——张允圭

张允圭的建筑作品不同于前两者对于“空”与“实”的探讨,他对于建筑表皮的着重设计是让人注意的一点。艺画廊(Gallery Yea)的建筑表皮,宛如用刀子一层层削去的苹果皮一样,打破了僵硬的建筑表面而促进了外部与内部空间的相互沟通。对于张允圭来说,建筑的表皮即是城市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建筑的表皮,即其外墙,也是属于建筑的另一空间。在艺画廊的设计中,张允圭将外墙的概念转换至能够传递信息的巨大帆布(Canvas),而通过对外墙进行层叠,体验者可以发现和体验墙与墙之间的新的空间。这种空间被张允圭定义为表皮景观(Skin Scape)。

他对于建筑表皮的思考在文化复合空间Kring(Kring Culture Complex)得到了更深一层的体现。作为售楼处,它只不过是一个临时建筑。然而,不像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画廊或是办公楼,由于售楼处没有特定的使用人群而只要是对买房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进入使用这一建筑,它才更适合作为张允圭的建筑试验场所。因此,他将这一建筑视为能够引人注目的环境雕塑,而使更多的人走进建筑中去。也就是说,它就是一个带有内部空间的环境雕塑品。因此,形态如扬声器的同心圆表皮起到了结合建筑与环境雕塑为一体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光州设计中心(2004)及生能出版社(2007)的设计中,他也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视为不固定的空间关系,并重新解构了建筑与城市及雕塑之间的传统关系。

他认为,建筑是能够结合视觉艺术、表演、媒体等多种要素为一体的空间。因此,张允圭的建筑表皮总是向外打开,试图使建筑内外相互沟通,赋予建筑新的功能。他对于建筑表皮的新的思考,使得建筑所涵盖的范围扩大。这也与现代艺术类型的合并与边界的模糊现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而为了模糊建筑的边界,建筑表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为实现哲学与艺术、建筑等的结合,他之所以更关注于建筑,是因为建筑可以实质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张允圭在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总是思考着如何对建筑进行新的定义及诠释。他的各种试验终究都是基于对于建筑的根本性质问。因为他认为建筑是持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都是由于人们对建筑的本质不断进行思考而得的。在艺画廊的设计中他对于建筑表皮的理解在圣水文化福利会馆的设计中得到了三维的提升。将建筑表皮张开,并在其缝隙空间设计横平竖直的三维立体街道与广场,随之将多样的活动功能与可动的装置、文化要素带进建筑中。他把这种空间概念化,并称之为夹子城市(Clip city)。于2012年竣工的圣水文化福利会馆,其以建筑首层入口为起点的“街道”兼“广场”被延长至建筑内部,正在改变着周边昏暗及郁闷的城市氛围。张允圭之所以进行各种试验性的尝试,是因为他相信建筑师是可以创造重要的机会来恢复建筑之社会地位的人。

结论:各自对建筑本质的探讨

承孝相、曹敏硕、张允圭这三位建筑师,他们的建筑语言“空”、“体块”、“表皮”虽然看似不一,但一旦深入到他们的建筑作品当中,就可以发现其实它们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承孝相在“空”的概念之下,利用“体块”这一配角,再通过耐候钢及清水混凝土的“表皮”来实现了他一贯的节奏。而曹敏硕对待建筑的态度犹如对于游戏般的意兴,为建筑体块减轻厚重感,而营造着像气球一般浮游的建筑体块。不断思考建筑本质的张允圭,将建筑的表皮看作是促进建筑与其周边要素相互沟通的介质,并进行着各种试验性的新尝试。也就是说,承孝相、曹敏硕、张允圭这三位建筑师,正在分别重新认识及定义着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建筑。有趣的一点是,承孝相在设计了惠康城之后一直在坚守着自己的建筑语言,然而曹敏硕与张允圭至少在他们所设计的建筑形态中看不出他们各自固有的建筑语言。也许,这是因为曹敏硕与张允圭不懈的挑战精神使他们继续尝试新的建筑?还是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去持有自己一贯的建筑语言?无论如何,在他们今后的建筑实践中我们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表皮韩国建筑建筑体块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