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广汉:老城不能再拆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是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同时历史城市原有的特色正在丧失。

多年来,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历史城市,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定期维护和必要投入,使得古城内的基础设施水平迟迟得不到改善,传统房屋疏于修缮,加上人口膨胀、居住拥挤、私搭乱建、采光、通风、取暖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满足,道路狭窄,机动车交通不便,居民无力维修自家房屋,更无心维护传统公共空间,导致历史城区、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日益恶化,居民生活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有较大的差距。本应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古城及历史文化街区,却成为了“脏乱差、落后”的代名词而受到大家的诟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的“旧城改造”运动往往被视为改善居民生活、改变城市面貌的“民生工程”。就旧城改造的方式来看,拆除重建比有机更新从经济上更合算,时间更短,效率更高,省去做细致工作的麻烦,因而拆旧建新、整体搬迁等方式使得居民从低矮、狭窄的老房子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家园,城市旧貌换新颜,得到了古城内大部分居民的支持和拥护,也因有利可图而深得政府和开发商的青睐。但是古城内的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因此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其损失是不可估量和无法弥补的。

历史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建筑都是饱含历史信息的资源,是历史的“活化石”,对待历史文化遗存,要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有的历史城区中不恰当地拓宽马路,突破规划的控制高度,破坏古城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使城市失去个性,失去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品质。一些地方仍热衷于造假古董,搞仿古一条街,不惜拆掉真文物、真街区,还错把这当成名城保护。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正定古城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即切实保护好其历史文化价值。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等开发建设活动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63号)中重申:“一、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迁移。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要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不得擅自拆除。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擅自在原址重建、复建。”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是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它依然有保护真实性的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城区的真实性除所在地区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之外,还包括传统格局、历史风貌、传统文化等。它们的真实性体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的明确,有的含糊,可以说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历史信息的含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其含量决定其利用的强度,这样来减少对固有历史信息的破坏。现在通行的再造古街只强调了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并非保护的初衷。现在一些古城中成片拆除、全迁居民另建仿古街,这不是名城保护,也不是棚户区改造的正确方法。

历史文化街区中全部都是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并不多,但是留的多一些,文化价值就高一些。改造和新建的大多是重建了外形,丢失了内涵,若再成片的拆除又丢了人气,文化传承也无从说起。当下评论历史街区的成败,往往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商业效益,如锦里,旅游很吸引人,这些活动城市中也是有必要的,但不要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混为一谈。平地起家,只要商业繁荣、旅游兴旺也就无可厚非,但不要毁了真的历史文化街区、真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我国古代城市常常遵循传统规划理念,至今,一些古城依然保持了传统城市格局。历史城市的保护,就是要延续空间的连续性,让城市在传统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有机生长,呈现从过去到现在的历时状态,同时保持其文化特色,一个地方的特性只有通过真实的、深层的和自然的形式才能得以展现。而不是靠简单的“打造”,就能生发出一座具有历史韵味的古城。历史古城的风貌,是需要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作为支柱。今天,对历史、空间的维度是无法再造的!(注:文中部分观点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课题以及原总工王景慧教授的著作)

作者:张广汉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老城张广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