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张永和:建筑教育,不完美的实践

张永和,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原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主任、教授,MIT建筑实践教授。

      本文摘自《建筑教育:不完美的实践》

      一位建筑师或学者对建筑学形成某种认识或立场,想将其付诸教育实践,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果一位具有明确立场的教师只是在一所既有的建筑院校中教授一两门课程,就很难将一套完整的建筑思想带给学生,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构不成影响。又如果这位教师有机会去一个既有的建筑系,担任系主任工作,将系里的老师对建筑学的态度统一起来,是颇有挑战的。即使大家都接受了新系主任的立场,但由于团队成员背景的不同,他的教学理念也几乎不可能贯彻到底。因此,建筑教育实践往往充满了妥协。也因此,北京大学在1999年重建建筑学专业,成立建筑学研究中心,提供了很特殊的条件:一所全新的学校,且规模足够小。在技术和媒体统治的世界里,我关注的仍然是建筑的物质性,即所谓“本体建筑学”。北大使我有机会把自己这个观点直接转化为针对中国建筑教育现状的一套研究生教程,该教程的立足点是实践。

      没有一个建筑观点,是无从建立起教育体系的。仅有观点又是不够的,建筑基础课的每一个练习,以及练习与练习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精心设计,参考的先例需要仔细挑选。由于北大招收进来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都是建筑专业,已经超越了基础训练的阶段,我需要做的是通过某种方式——具体举措是让学生在一年级实际参与建造,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基础设计教学法是建筑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设计教学法——入门的和高端的,目前尚未被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尽管有像东南大学的顾大庆、葛明等老师在奋力推进。

      北大研究生二年级的城市研究引进了“设计研究”的概念。传统的学术研究以阅读与写作为主。设计关注的是物质世界,不仅是对其的观察与分析,更是想象与创造。设计研究的方法和媒介都不可能和传统的学术研究一样,它本质上是视觉(即图像)思维,不是文本思维。建筑学和城市学同属设计领域,当然设计研究的方法也适用于建筑。设计的历史、理论、批评与文科重叠,与设计研究是平行而时有交集的关系。迄今为止,由于传统学术研究的巨大惯力,设计研究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有待展开。

      站在本体建筑学的立场,以上两点也许正是建筑教育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教育张永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