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霸王寒潮提醒城市建设要有底线思维

霸王寒潮提醒城市建设要有底线思维

一月下旬,一场多年不遇的寒潮天气席卷天津,几天之内市区气温更是突破了本市自1961年以来的最低值。来势汹汹的寒潮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考验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寒潮过后,哪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如果寒潮再次来袭我们又将如何应对?

上周末,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伴随强降雪和低温的“霸王级”寒潮,天津市也不例外,周四夜晚的一场降雪之后,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9度。环卫工人廖广军正好赶上周五凌晨的班,虽然在天津已经干了十来年环卫工作,但是回想起那天刺骨的寒风,廖师傅仍然心有余悸。

(录音:

廖:3点多钟,我们出来的时候,你拿铁锹啊摸啥啥都冰凉。衣服这块儿有开着的地方,你再一弯腰的时候哇凉哇凉的!你干活可以说里边还是像出汗似的,但是你不能停,一停你浑身就是嗖嗖那个凉啊,那个凉不一样,冰凉冰凉的贴身上!打哆嗦。(跺脚声)一边扫着一边跺跺脚、搓搓手,只能这样,完了接着还得要扫。)

据了解,这次寒潮是天津地区近年来遭遇的罕见寒潮。天津市气候中心副主任郭军介绍,去年12月下旬,来自冰岛地区的一个强风暴把大西洋的热量带到了北极地区,在暖空气的排挤下,凝聚冷空气的北极漩涡一路南下,最终形成了这次寒潮。

(录音:

郭:像这个寒潮在1991年有一次,但是它影响的范围要大于91年。这次寒潮对天津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到23号的晚上最低气温达到了零下14度到零下19度。到了23号的白天,特别是市区的最高气温在零下11.6度,突破了1961年以来的最低值。)

虽然21号下午,天津市气象台发布了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但这次大规模的寒潮不可避免地对市民生产、生活造成的重大影响:高速公路封闭,航班晚点,医院患者增多,自来水、供暖管网冻裂……据8890便民服务专线统计显示,仅22号、23号两天,关于供热、供水的话务量就达到2000多件。自来水集团公司管网部副部长张寅说:

(录音:

张:这块呢主要是受极寒天气的影响,咱们在不少的市民家中,包括一些水表啊、管道啊,发生一些冻裂啊、冻坏的情况。报修量基本上日报修量都在平时的10倍。比如说第四营销分公司,主要负责南开一部分、西青一部分,片也比较大,平时正常的时候一天的报修量在五六十个的样子,像周日一天的报修量就是500多个,基本上就是10倍的这个关系。)

不仅是自来水,供热报修也比平时增加了三倍。河西区艺林路供热站站长李书明告诉记者,寒潮期间,供热报修量激增,一方面是因为室外温度大幅下降,管道热损耗增大,造成用户室内温度降低。另一方面,很多区域供回水之间的连接管被冻裂了:

(录音:供回有一个连通管,连通管平时截门是关着的,是洗网用的,那个地方的截门容易冻坏了。极寒天一结冰,容易把截门冻裂了。周六那天,宽福里17门就发生这种情况,及时泄水更换。)

李书明分析,连接管冻裂现象集中既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也有煤改燃之后系统运行不成熟方面的原因:

(录音:天津市设计是按零下八九度设计的,平时不会把截门冻坏了,要想让他不冻就让它水有点流动。开大了,影响楼里的供热,将来这块改进就是到极寒天把流量增加大点。大流量就需要泵力的支持,再一个就是能耗的支持,也需要慢慢磨合吧。)

寒潮天气下,不仅暴露出我们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也让我们看到城市管理方面的欠缺。河北区环卫局一所副所长李佳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提前开会研究了应对方案,但是没想到气温会下降这么多。队里的清运车平时一直加-10号柴油,降温之后几乎所有车都打不着火,而电动清运车的电池也难以抗拒严寒,环卫作业刚进行到一半儿就没电了。同时,由于近年来班队点的减少,使得他们在应对寒潮的时候感到措手不及。

(录音:

李:现在这个班队点儿紧张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工人存放工具都很困难,如果说把你的各项工具都存在班队点下面,如果说出现突降的大雨、暴雨或者说突降的大雪,来不及提前一天去准备的这种恶劣天气情况下,他们自己从自己的班队点儿就可以分发工具,马上就转变到突击状态了。那么没有这种班队点儿,我们就要进行统筹调拨,我们用车辆给你送工具还是你来人上我这儿领工具,这里面无形当中就有一个进度的问题、有一个效率的问题。)

天津玉和田环境有限公司承担着河北区全区近一半面积的环卫工作,公司副总经理谢春晖说,因为寒潮到来时还伴随着降雪,公司是全员到岗,甚至环卫工生病也不能歇班。即便这样,公司从运营成本的角度考虑,也难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更提不到给大家发放低温补贴了:

(录音:

谢:我们基本上每个员工都在岗位上每天至少坚持12小时,所以说我们每一天送饭都是直接送到员工手上,可能也就在路边上将就一下。因为提前想到了这一块儿我们公司这边提前在入冬之前就准备了保温箱,但是像那几天的话就算有保温箱也还是没多大效果,从保温箱里面拿出来还是热的,员工可能吃一半儿以后那个饭基本上就凉了。)

一场寒潮之后,自来水管爆了、暖气不热了、小区停水了……这次朋友圈没有被雪景刷屏,反而充斥着各种无奈。应对超级寒潮,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尽管从天气预警到制订预案,本市许多职能部门已经严阵以待,提前进入了“应考状态”,遗憾的是,无论城市公共设施还是各单位的管理方式,都暴露出很多问题。

天津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博士章敏敏分析,近年来在暖冬气候的影响下,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制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发生极端天气的因素。而这次寒潮天气恰恰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硬件设施建设要有“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拿出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录音:就是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在这样的低温天气下这些水管、暖气管这些基础设施对极寒天气的承载力。再一个我觉得也与我们当时定的一些建设标准有关,没有把这个极寒天气这样一种情况纳入在里面。再一个我觉得也与我们目前一些产品尤其是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造成了一些水管和暖气寿命本来就比较短,然后在极寒天气下就更加速了故障发生率。通过这些教训,我们以后应该在水管、暖气管道等这些公共设施方面提高他们的这样一个承载特殊天气、环境下的这样一个标准的建设,我们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平时及时发现问题,平时及时修缮,提升相关的硬件设备。)

2004年3月1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最低工资规定》正式实施,其中第十二条规定: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温、低温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里,就明确地提到了“低温津贴”。然而,在这场寒潮来临之后,许多户外工作的环卫工、快递员、停车收费员等却与“低温津贴”无缘,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章敏敏认为,要细化关于发放低温津贴的规定,使其像高温津贴一样落到实处。

(录音:我们目前只有高温津贴,但是还没有低温津贴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目前我们的具体法律中还没有对这个低温补贴有一个详细的规定。虽然在2004年实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已经涉及到了低温补贴这一词,但是对于具体的数额、具体的标准以及具体的发放形式,比如说我是发放现金的形式还是物品的形式这些都没有详细的规定。因为法律没有这一详细的规定,所以就导致许多单位产生了一种漏洞他就不愿意付额外的精力来给工人发这个低温津贴。我觉得这个低温补贴这件事情我们国家应该尽快地落实。)

此外,章敏敏认为,如果仅是发放了几百元的低温津贴就可以要求员工顶风冒雪地在酷寒中苦熬也未必合理。落实劳动者在低温环境下的劳动条件,尽可能地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劳动者在低温的环境中工作太长时间,保护他们的身体健康,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

(录音:我们目前就是不仅没有低温补贴,甚至许多行业连最基本的低温保护都难以做到。比如说我们的环卫工人,就是收入待遇比较低,但是劳动强度又特别大,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也都比较差,但是我们却没有对他们进行一些最起码的低温的保护,在低温条件下给他们发放一些衣物、物品这些都没有。要尽可能的采取一些防护措施,给这些在室外工作的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工作的这些劳动者让他们有一个享受劳动者最起码的权利。)“霸王级”寒潮是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如果有关职能部门能够从中找出薄弱环节,堵住风险漏洞,多一点“事前多思量”,同时管理更人性化一些,那么我们的城市不仅会运行得更加安全顺畅,还会更有温度。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市建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