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柳冠中:抄袭是中国设计师的通病

“意匠”时代过去 系统设计成主流

Q:刚才您说系统设计,如何解释?

柳冠中:系统设计包括理念、结构、组织方法、具体设计。系统设计非常重要,但确是中国十分缺乏的。中国自古是一个封建社会、帝王专制社会,老百姓都是最底层的,统治、领导者不希望干活的人去想,想都是统治阶级的事儿。而西方的进步就是因为工业革命,要系统。之前是一个作坊做东西,不需要系统,古时候称“意匠”,图纸都在师傅脑子里面了。

工业革命要上机器要快、要批量,所以就要求分工。选料、下料、刨平、打榫、组装、刷漆、销售都是分工好的。分工越细致就导致每个人只做一件事儿,熟练度会马上提高,效率就提高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上一道工序与下一道工序该如何衔接?设计才诞生了。真正现代意义的设计,就是应该需要有人先想好每一道工序与环节,使每一道环节都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工序,最终卖出去。设计最重要的责任不是好看和新鲜,最重要的是协调制造、流通、使用、销毁,这是一个系统,需要的是一个团队。

设计公司不能光是室内设计师,必须有团队:搞建筑,结构、材料、家具、规划,而且有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经济的,这才叫团队。在一起不会打架,这就叫系统,系统效应不是算数效应,而是2+2大于5。中国人喜欢内讧,这就是中国系统思维不灵。比如外国公司说:研究机构里来了一个中国人,大家会非常小心,一个中国人十分厉害的。但如果来了三个中国人,大家睡大觉,他们自己就开始折腾了!机构来了一个日本人,没事儿。三个日本人大家就小心了。

现在每个公司都做品牌,那还会有品牌么?那么就会都一样了!中国的企业寿命平均就2.5年,中国150年只有5个。中国只做牌不做品。设计师急于拿牌,不愿意做品。为了打造一个牌,宁愿少拿钱接一个形象工程。

传统是创造出来的而非继承的

柳冠中:继承传统的说法要么是傻瓜要么就是骗人,诸如唐装,难道我们每天都能穿吗?中国所谓的继承传统,却总在中国元素上拘泥着。真正的继承传统,当您到5000年后,看咱们现在做出的东西是否是中国的东西,如果做出来那就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

法拉利和罗马柱式有关系么,卢浮宫与卢浮宫博物馆有关系么?不管哪个专业都在讲中国元素,搞一个祥云就算继承传统了。传统是批判性继承,传统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继承的。祖先一直在创造传统,从古至今从没有继承过,必须要创造!目前要提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围绕中国的生活方式做出来的风格,那才是新中式。

Q:很多室内设计师都单干了,针对这一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的?

柳冠中:可以这样做,这是体制的问题,原来的体制更加僵化。但问题是这些人出来后有没有自己明确的指导思想?单干可能赚钱容易一些,并且规避了很多矛盾。单干有利于自己思想解放,但出来能否想明白自己要干什么,是否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不能简单说形式的问题,单干更加能发挥优势,有利于创意的发挥。

Q:小公司逐渐蜂拥成立,现如今是不是一个社会趋势?

柳冠中:不一定,社会现如今的现象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服务对象也不一样。既有大公司,肯定也会有小公司。如果遇到大项目,肯定要跟大公司合作。小公司只能赚小钱,不能赚大钱。小公司也有它的好处,决策的效率可能更高,管理更加扁平化了。

所谓的“小”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本质;只是一个策略,不是目的。关键是看自己做什么?这点要清楚,不要拘泥于趋势。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各有各的生存环境。

修养在设计之外

Q:设计师一般都是艺术出身,如何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柳冠中:主要看他自己的优势、思想规划,服务对象。根据服务对象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眼界一定要跳出来,服务富豪的设计师,一定要了解设计之外的东西,包括修养,生活,其他东西。

一定要有新意。设计不在于自己服务的对象里面,而是在设计之外。修养在设计之外,要了解生活。老做别墅,就会做套话,所以室内设计师必须关心老百姓住房、公共建筑、游乐建筑、规划、景观,产品。经历要比较丰富,行万里路,多体验。

带来好处的设计才是好设计

Q:您对哪个奖项比较了解?

柳冠中:我大概说一下北京国际设计周评出来的三个建筑,第一是观礼台,一点也不炫。反而很很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第二个是青藏铁路,是要解决这个地区的开发。我不提倡辉煌的建筑,要的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解决最根本交通的问题。第三个是红旗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解决实实在在的当地饮水、灌溉问题。我们不会评选给人以眼球经济的东西,我们要的设计是给人民、给社会、给国家带来好处的设计

而室内设计问题在哪儿?在解决可持续问题、节能减排方面下了多少功夫?设计界倡导绿色主题,于是出现了有些学生收集废旧可乐瓶子进行废物再利用,这样做就能解决可持续问题?根本不可能!

等生了病再治病,都是事后诸葛亮,而设计的本质恰恰是事前干预!图纸就是命令,事前干预你该研究什么?是研究文雅或新时尚么?当然不是。设计师没有干该干的事儿,最终成为了资本的奴隶,商人的帮凶,设计师如果忘记自己的职责,只能成为一个打工仔,那就别埋怨领导不支持,老百姓不认,企业家不认,你本身干的事儿,叫大家如何尊重你?你没有引导大家。

现在业内有三种声音,技术声音、商业声音、设计声音,目前来看设计声音基本没有,因为设计师现在是跟着技术走,跟着商业在爬!

Q:您是否能代表设计界把声音发出去?

柳冠中:没有意义,金钱诱惑太严重!既得利益太可怕,我的声音的力量还是很微小的,我希望你们网站能多多给予设计师正面的能量,带大家走出一条设计新路来。

建筑尺度要看建筑服务的目的

Q:有个设计师提问,建筑比例和尺度对万神庙等古典建筑影响很大,才会有后来的柯布西耶著名的红尺和蓝尺,但如何解释盖里和扎哈的建筑?

柳冠中:这个问题又是从“形”——技巧层面上提出的,没有去了解这些建筑背景。罗马万神庙的尺度是做什么的?那是供奉神的!肯定尺度要大,要夸张神的伟大。欧洲古典建筑是以神为本,不惜工本的。金字塔、古埃及神庙,这些建筑的比例失调,显出了人的渺小,神的伟大。这些归结为都是神的尺度。

柯布西耶讲究人的尺度,一定跟“人”要接近,但是当时强调封建时期的教堂,仍然会向公共建筑过渡,贯穿文艺复兴的痕迹,尺度向人接近许多。

威尼斯总督宫,已经到了文艺复兴的萌芽了,第一层是柱子,第二层是回廊、柱廊,第三层是贴着马赛克和大理石有窗子。这三层在老远看非常清楚,横向的水平分割,不是纵向的夸大神。它更加像现代的建筑,不像围绕神的古代建筑。没有那么奢华,开始回归到人的尺度,这个尺度是纪念人,是社会人的尺度。

包豪斯设计学院、“白房子”就是住宅,就是人的尺度。盖里是纪念碑的尺度,是他自己的尺度,他根本没有强调人的尺度。他要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他可能讲究了城市的尺度,自己的尺度,但并不是人的尺度。我并不迷信盖里,他可能是建筑师出身但是过于炫耀自己了,做品牌去了。

包括天安门,长安街那不是人的尺度,是国家的尺度。现如今很多大学校园没有利用人的尺度,大宽马路的设计,让学生感觉和校园没有什么特别关系,学生要么在宿舍,要么在教室,几乎没有什么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一直强调的是人的尺度。而我们一直强调体现权力、国家形象、城市地标,可那并不是人的尺度。

设计师宁可“眼高手低”

柳冠中:对于尺度问题,中国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值得深思,举个例子,家里10间房子,两层楼,又有游泳池,你可曾想过家庭成员有多少?一个游泳池一天要用多少水?一天游几次?水暴露在雾霾天气之下,脏不脏?你换不换水?要从人的尺度着想,并不是尺寸,要从人的心理和生理去着想。

比如皇帝宝座的尺度,他是摆派的。宝座上不能歪着躺着,必须摆正了体现威严。高高在上,这是帝王尺度。再比如老板不愿意约下属到家里谈话,下班不愿意见员工。老板在办公室里面大班台后面的老板椅上,你就不敢同他大声讲话了。这就是老板的尺度。社会对人的认同,一切要从设计本源出发。

设计师不应该钻到技巧上,不能用单一的黄金比例考虑所有设计问题。室内要围绕人的尺度开展设计,卧室一旦比较大,床一定是要靠着墙,甚至要做空间隔断让床靠着,这样才有依托感觉,这就是尺度。

如果一个设计师只注重技巧,而没有思想,将来怎么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对于社会发展,专业发展没有意义,反而把下一代带坏了。

柳冠中设计心得:

注重需求目标系统而不是功能;

注重事而不是物;

注重物的外部因素而不是内部因素;

注重结构关系而不是元素;

注重整体而不是局部;

注重过程而不是状态;

注重理解而不是解释;

注重祈使而不是叙述;

注重设计师与用户的“主体间性”;

因势利导,适可而止;

超以象外,得其圜中。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抄袭中国设计师柳冠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