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明教授:普及可持续设计势在必行
来源:网友人生如戏cc投稿 2017-05-05
关于可持续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中国可持续设计尚处于普及阶段。在当代中国,影响可持续设计发展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观念。那么究竟什么是可持续设计?又该如何解读呢?这个概念到底体现的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如何来理解?
何谓可持续设计
针对这个问题,对可持续设计有着多年研究经验的周浩明给了这样的解释:“可持续这个词,现在用得非常多,很多人都知道绿色、环保、可持续,但怎样才能做到呢?那就不一定都知道了。”
究竟什么样的建筑和室内环境才算是绿色的呢?说法不一,什么是绿色、生态、可持续,周浩明总结了4个词:节能、环保、健康、高效。
节能刻不容缓,节能就意味着环保。设计本身的节能是什么呢?就是用最少的材料设计出最有效的作品。在周浩明看来室内的一切材料,包括灯光照明,也是室内装饰的一种材料。 环保同节能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环保与节能又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说节能可以环保,但是环保却不一定能节能,因为环保牵扯的内容更多,节能只是环保的一个部分。体现到设计上,就是设计作品本身及其使用不应该给环境带来危害,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
健康指的又是什么?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反映到建筑物本身就是经常提到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更包括视觉上的艺术体现。只管绿色环保而忽视艺术质量和形态,这也是不对的,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所以说建筑应该是健康的,不应该有病态建筑这样的情况出现。
所谓的高效,设计应该是长效的,不仅仅服务于当前,一个建筑盖起来以后可能会延续很多年,在延续的过程中室内的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何能够高效利用建筑,发挥出长久的功能效果,才是可持续所需要探讨的问题。室内环境设计得好,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建筑本身的不足,更好地适合人们的使用。
为此,要想达到可持续这一目标,做到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才是最基本的内涵,只有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保证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观念尤为重要
其实,可持续设计的诸要素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变化之中,不只是物理环境会随着四季的更迭而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的各部分功能也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就要求生态的环境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应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这些动态的变化。
周浩明也指出,如今,欧洲一直非常重视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在我国也已经有了一些生态节能建筑的实践,但是当提到有关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问题时,往往大多数人还只是局限于空气质量、材料性能等。当然人们能有环保意识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衡量绿色的标准,还应该包括室内环境的通风、采光、日照、温度、湿度、噪声等,这些指标能否达到标准更是可持续设计的重要依据。
也就是说,普及人们可持续设计的观念更重要,只有当人们真正懂得了可持续设计的意义,才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同时,可持续设计也应当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应该涵盖建筑与室内的整个生命过程,并非仅仅局限于设计这一环节,还应该包括建筑的建造和日后的维护使用。因此,加强对广大设计师和市民的环境教育,普及生态知识,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就成为建筑室内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保证。
走出误区
在现今的商品社会中,多数人忽略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也就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或是家居产品,最终目的都是提供给人来使用,所以从设计上就要符合人体工学,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必须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要求,只有生理上的满足而没有心理上的愉悦,或者反之,都将是不全面的。但从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上来讲,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是指整个人类,是涵盖了现代与将来、考虑了人类永续发展的人,而不是使用者个人,也可以这样说,必须在不影响整个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来考虑对于使用者个人的关怀。
以人为本不等于以人为中心,也不等于以我们自己为本,而是以整个人类的永续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因此以人为本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可持续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和伦理上的革命。风格可以被人追捧,也可以被人批判,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必须遵循。可持续设计并不必然与高技术相关联,低技术也可能实现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来加以实现。低碳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因此它并不是万能的,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谨防低碳概念的万能化。
周浩明,博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可持续设计研究所所长。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