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陈雄:好设计,用心做

陈雄

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2025年4月28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东省建院)首席总建筑师陈雄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接受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5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

 

您是全国劳动模范,也是广东省建院的首席总建筑师,能简单谈谈劳模精神与广东省建院“营造臻品”的核心理念有哪些契合点吗?

陈雄:时光如白驹过隙,回顾近四十年的设计生涯,我愈发感悟:建筑师的匠心,是一场与时光的漫长对话,而广东省建院“营造臻品”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与工匠精神的深刻共鸣。

首先说说最直观的——对作品品质的坚持和追求。从白云机场T1、T2、T3航站楼,再到深圳机场卫星厅等项目,我们一直践行“好设计,用心做”的团队理念,带领多专业、跨领域团队,经过对设计的上百次推敲,反复优化设计方案,这种认真和执着以及对细节的把控,我认为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更深层的是对技术的敬畏和创新。比如我们团队设计的广州亚运馆、广州足球公园场馆,它们都是本土原创方案在国际竞赛中中标的项目,设计方案既要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又要在建筑外形中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广东省建院这种既尊重专业又敢于突破的工作态度,我觉得是工匠精神在现代建筑行业最好的诠释。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传承的维度。广东省建院拥有着良好的“传帮带”氛围,我是一路跟随院里的前辈学习和成长起来的,现在作为广东省建院的首席总建筑师,也非常注重对青年设计师的培养,我们常常对项目设计和职业精神进行深入的探讨,这种代际之间的互相启发,让工匠精神真正有了生命力。

时代在变,对城乡建设的要求也在变,唯一没变的,可能就是我们对职业的这份热爱。说到底,工匠精神对我们来说不是口号,而是一种质朴的信念,真正好的作品需要时间的淬炼,我们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守得住初心。

 

自1998年白云机场T1航站楼,广东省建院一直在机场等大型复杂公共建筑方面持续探索,可以谈谈您对这类建筑的理解吗?

陈雄:机场作为城市重要门户,其使用率较高,设计难度与技术要求也尤为突出,是最复杂的公共建筑。设计需要实现多专业的高度集成,统筹飞机滑行、旅客流程、行李系统等数十种专业系统,是各专业深度融合的系统性成果。

其次,作为城市门户,其设计必须承载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体现对未来的追求;同时,由于系统复杂、规模庞大,每个设计环节都需要反复推敲,例如从材料选择到样板制作,我们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以专业执着确保每个细节的完美呈现,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正是品质的保证。

 

除了超大型公共建筑,您也为广州的老百姓完成了不少小规模设计,比如猎德大桥下的变电站就深受市民的喜爱,能简单聊聊这个小项目吗?

陈雄:广东省建院的老院长曾讲过一句话令我深受启发,他说对于业主而言,每个建设项目都同样重要,不会因为投资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区别。这一理念也一直深刻影响着我,无论是大型项目还是小型工程,我们都始终秉持着同样的专业态度和系统性思维。

在猎德大桥下的变电站这一项目中,我们提出了"1+3"的设计理念:"1"指项目变电站的本体功能;"3"则代表三个延伸价值:包括中央新城片区珠江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电网电力科普的展示平台、区域的"城市会客厅"。

最终,建筑以"月光宝盒"为意象,通过温润的形态,将这一基础设施融入城市环境,实现了本体功能与环境友好、技术展示、公共开放的和谐统一。

 

您的团队提出了“合和建筑观”的理念,可以简单介绍这一理念及其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吗?

陈雄:作为深耕岭南地区二十余年的建筑团队,我们提炼出了“合和建筑观”这一设计理念及其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根植于丰富的设计实践,涵盖机场航站楼、高铁站点及体育场馆等大型复杂公共建筑的领域,旨在探索“合和”这一建筑平衡状态,促进多元要素的和谐交融,构筑起“合和建筑观”的理论框架。

“合和建筑观”基于建筑本质与多维要素,体现兼具理论性与操作性、具有整体观、寻求动态平衡的理论特征,提出了包含功能集约复合与弹性可拓等八维要素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以及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高品质建筑实践工具,为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设计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与路径。基于“合和建筑观”的理论指导,团队完成众多高品质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设计实践。其中机场航站楼超400万㎡,体育场馆超100万㎡,开发类建筑超200万㎡。

 

您和团队致力于解决我国大型机场能耗高、碳排大、调控难等“卡脖子”问题,可以简单介绍下您及团队在绿色建筑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吗?

陈雄:我们团队扎根于一线设计实践,提出基于航空器碳排放的航站楼构型设计、基于气候适应性的航站楼建筑本体节能技术、基于航站楼实际运行特征的智慧管控平台搭建三大研究方向。以粤港澳大湾区超大型机场航站楼为研究对象,取得了包含5大创新成果与9个创新点的超大型航站楼成套节能技术成果,涵盖超大型航站楼建造节能、绿能替代与运行节能全过程成套节能技术成果。

其中白云机场T2航站楼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也是全国首批低碳建筑。形成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推动了民航业的绿色发展。

 

对当下行业中年轻人的期望及建议?

陈雄:作为深耕建筑设计领域近四十年的实践者,我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可凝练为三个关键词:传承、融合、创新。

扎根文化传承,拥抱技术革新。例如白云机场T2航站楼,同时采用了岭南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方式及数字化设计分析,这正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典范。

重视工程实践,探索跨界创新。需积累方案到施工的全流程经验。年轻人应跳出单一专业视角,在跨专业、跨学科协作中寻找突破,实现“矛盾中的和谐”。

保持持续学习,践行社会责任。行业转型,唯有终身学习才能持续发展。青年人可以关注社区微更新、乡村营建等民生课题,用设计回应真实需求。

未来已来,变是永恒!

无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如何,建筑满足人的需求的角色没有变,建筑设计是一个古老又时尚的职业,过去有机会,相信未来也有机会。只要有机会,就用心做!

未来,在创新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去做。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姿态,是无尽的前沿!

| 个人简介 |

陈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从业近40年,逐步成为华南地区民航设计领域“领军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称号,主持设计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等108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以及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机场类别凡尔赛奖世界冠军等10项国际奖。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广东省建院首席总建筑师陈雄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