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马岩松:追求平衡是打破平衡的另一种形式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2020先导展 ,作者BUAB

“北京需要什么样的双年展”

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访谈计划由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发起,邀请国内外30余位知名的城市、建筑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建筑、北京、未来等关键词进行访谈,记录其对当下重要议题的思考,倡议和展望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的责任和未来。

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教授,RIBA国际名誉会员。曾获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北京设计周首届D21中国建筑设计青年建筑师奖和多个建筑奖项。先后被评为全世界20位最具影响力的青年设计师之一(ICON),“2009年全球建筑界最具创造力10人”之一以及“2014年全球商界最具创造力100人”之一(Fast Company),“2014世界青年领袖”(世界经济论坛)。

以下为访谈原文

01

建筑如何在复杂中寻求平衡?

建筑是复杂的,因为建筑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人本身也是复杂的,群居的人就更复杂了。复杂是一个现实,就像一个时代,一个城市,一小段历史,可能都有它的复杂性,甚至矛盾,甚至不可理喻,甚至觉得荒唐。追求平衡,是要看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尺度,也许在某一个时刻矛盾也是很重要的,可能不平衡也是很重要。平衡在物理里面其实是一个稳定状态,纯理想状态,它代表着没有能量,没有运作,也没有创新,变化可能就存在于不平衡。如果你心目中的一个理想状态跟现实有很大的矛盾的时候,可能作为建筑师要把它的思想变成行动,会向着所谓的平衡的状态或者它理想的状态去做很多努力,但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就是带来它跟现实的巨大的一个反差。所以追求平衡其实是打破平衡的另一种形式。也许新的平衡和我们理想的状态也充满着复杂性。

02

科技/艺术/或其他是建筑的未来吗?

我对建筑如何跟自然相结合,其实一直有兴趣。其实我对自然的理解,更是在一个情感的层面。在我谈自然的时候,我不是谈生态谈绿色这些东西。我们最近做了很多新项目,现在刚刚在开工的有一个浙江衢州的体育公园,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大体量的建筑都变成了大地景观,更重要的是这片绿色的公园是一个超现实的环境,它带给人一个什么气氛,这个气氛有一种未知感,有一种神秘感,有一种试图用它的陌生感去跟人内心交流的这种意愿。

我更相信人文的东西,技术提供条件,人的思想和他的欲望梦想这类的东西决定着未来的方向。人的价值观,人怎么看世界、怎么看自己,这些东西会成为一个大的方向。

跟它相对的就是在过去100年现代主义的历史里面,让资本和技术凌驾于人之上。所以可能如何在整个的物理空间或者人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价值,就是未来的一个建筑发展方向。

03

建筑学的边界在哪里?

边界说的挺好听的,其实就是一个壁垒,好像在技术层面有一个界限。但是如果建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话,你如何给人的不同的生活去设立一个很清晰的定义?这是不可能的。你会画图,你知道用什么材料,你知道怎么用技术去实现一些事情,但是其实在目的的层面,所有东西都是相通的,就是关于人的生活,人怎么生活,人怎么跟这个世界塑造这么一个交流的空间。但是怎么实现它,我觉得有一定的技术限制,但是这个技术限制在未来会被打破,因为建筑的核心并不是技术,技术是工具类的东西,都是可以被替代的。

04

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我是北京人,我的工作室在北京,而且我在北京也有一些项目。

北京这个城市我觉得首先还挺美的,它为什么美?是因为它有一种冲突,首先它是一个官方的城市,它是首都,它在很多时候都是这种政治的中心,但同时它又是一个人生活的城市,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其实之间的张力非常大。在张力里边,老城你也能看到很多特别吸引你的,皇家的园林,像城市建设这种中轴线,同时又有胡同四合院,什刹海这种非常人性化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人类建设的两个极,同时存在,是一个并存的状态。在文化上也是,它有非常官方的那种文化,也有非常活跃的各种的自由的文化。这两个东西其实也是两极,在文化上的两极。

这个城市所有这些两极之间的张力特别有趣,特别吸引人,也提供了好多可能性,好多的美也是在这里边产生的。

05

北京需要怎样的双年展?

北京是中国首都,中国的文化是北京做什么全国就要做什么,尤其在建筑和城市规划层面,所以我觉得北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成为一个榜样,因为这在文化上是很可怕的。

如果办一个双年展,首先它应该是充满着矛盾和争议的,而且是有自己的先锋性,它的先锋性应该成为一个全球话题。所以这个话题要求是一个全人类都关心和焦虑的话题。然后在这么一个话题下面,看看这些年轻的建筑师,这些参展人,这么多思想家,有没有能力去提出不同的超越现实的这些方法和意见,这是展览作为一个文化活动的价值。

出品: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

策划:盖鄚、姜冰、沈思

采访:秦缅

监制:沈思

摄影:王轶凡、郭宇飞

剪辑:王凡

视觉设计:北京元观品牌

编辑:赵剑臣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马岩松建筑师访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