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莫让城镇化成“村落杀手”

莫让城镇化成“村落杀手”

城镇化建设,让我们奔忙向前,蓦然回首,故乡却已面目全非。在城镇化过程中,缺乏保护、盲目建设、拆古建新、过度商业开发等做法并不在少数,传统村镇的消失,令人触目惊心。伴随着村镇消失的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令人痛惜。​

冯骥才:为传统村落建立图文档案留住“乡愁”

近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在京启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家园。难以数计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在村落里,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根性和多样性都在村落里,立档可为传统村落留住“乡愁”。

“遗憾的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传统村落价值的无知,缺乏法制化的保护制约,过度的旅游开发,还有自身的空巢化等众多原因,致使传统村落仍在大量瓦解与消失。”冯骥才说,“令人尤为担忧的是,遍布中华大地的村落一直没有科学、完整、详备的档案,致使在近十年中消失的近百万个村落中,究竟哪些村落具有重要价值,或者说究竟我们失去哪些重要的有价值的村落无从得知,无人能说。”

盘清村落的文化家底,为传统村落建立档案迫在眉睫。冯骥才介绍说,这次田野调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行,将在全国各省各民族地区同时进行。中国民协的文化学者和专家与中国摄协的摄影家们将联合组成无数调查小组奔赴大地山川,入村进乡,进行田野调查与图文记录,一方面为列入国家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建立档案;一方面去发现尚未列入名录的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信息。

冯骥才表示,此次建档,并非只是传统意义的文本档案,这次分外重视图像方式。摄影的记录性、直观性和见证性,将使传统村落档案更加全面、具象、客观、确凿。“可以确信,我们将完成这样一份自己文明家园的图文档案,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

冯骥才表示和西方社会的城市变化不同,我们的城市变化不是一个线性的、渐进的变化,而是一个突然的、急转弯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灭绝性的、扫荡式的。他举例中国的两个城市,一个是北方山东的德州,一个南方浙江的嘉兴,可以讲这两个城市基本上找不到一座历史建筑古老的民居没有了,古老的街道也没有了,历史好像在这两个城市没有发生过。

中国现在有600多个城市,其中一些古城已经变成了现代城市,但是每个城市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个性。比如齐鲁的山东文化和河北的燕赵文化、焦作的吴越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人的气质也完全不一样,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种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城镇化如何留住文脉引深思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是一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唐宋元明时期古民居建筑群,保存有高氏祠堂、青城书院、城隍庙、罗家大院和散落在古镇核心区的45处明清建的古民居四合院。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青城镇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同程度损毁。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的消失十分迅速。湖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在长江、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到2010年锐减至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村落大量消失,现存数量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专家估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现存不到5000个。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还有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大理文化局局长王峥嵘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有形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是不可逆的。

“与之相应,传统村落原来所具有的代代相继、传承至今的文化形态正在发生急剧裂变,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也面临着支离破碎的危险。”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指出。

人们担心,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传统村落和留存农村特色文化的符号将消失殆尽,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乡土中国将彻底消失。

“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它、阅读它,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作家冯骥才说。

粗放的现代化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成为最大问题

鼓楼、禾仓、古井、古道,报京大寨是贵州黔东南北部地区最大的侗寨,曾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然而,今年3月的一场大火,却让有着300年历史的侗寨几乎毁于一旦。

“木制房屋防潮防湿,火灾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而村里的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保护村落的主体流失,导致传统建筑无人维护,传统文化无人传承。”黔东南州住建局副局长顾华先说。

在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后,农村出现的“空洞化”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人戏称现在农村人口主要由“613899部队”构成,妇女儿童老人成了农村的主力。人口的变动和流失,导致乡村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应对人口变迁、环境变化、经济调整等问题上,一方面是缺乏对古城历史文化价值的深入研究,古城保护意识淡薄、保护理念不正确,造成了古城保护和利用的随意和无序,出现了简单化和趋同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存在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破坏空间格局、改变山水脉络、过度商业开发、过多外迁居民等错误倾向。

缺乏保护和过度开发,不仅是古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城镇化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和缺乏保护相比,拆古建新、拆真建假、盲目建设、过多外迁居民等过度开发,对文化的破坏更有隐蔽性,也更有破坏性。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指出,要警惕城镇化建设中粗放化倾向,粗放式城镇化可能对乡村文化造成破坏。“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地方通过简单地盖楼房、修马路、发展工业、建设项目,从而实现城镇的扩张。如果仅仅局限于此,则是粗放型的城镇化,很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虽然一段时间内经济指标上去了,但城镇的内涵丢失了,家乡的味道没有了,城镇发展的后劲并不充足。”易鹏说。

中国每天有近百个村庄消亡 城镇化催生空心村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交通便利的城镇转移,一些曾经热闹的村落人去楼空,甚至名存实亡。有报道披露,最近10年来,我国每天有近百个村庄消亡。(6月9日 人民日报)

面临中国城镇人口不足、农村人口过多的实际,推进城镇化,就是降低农村人口比例,提升GDP,也意味着户籍制度在逐步放开,便于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选择。但城镇化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大城市病”与“小城市和中心镇人气不足”问题。

进一步改革城镇化体制。改革是目前和将来一段时期城镇化的最大动力。首先要改革城市户籍制度,逐步实现公民自由迁移。同时,应为已经城镇化的农民工及其家属设立一定的过渡期,使他们在拥有城镇户籍的初期能够同时获得农村产权收益,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

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大,发展方向不尽相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有助于实现城镇化的个性化,使区域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

全力呼唤社会企业家。由于历史、体制和发展阶段等多种原因,单纯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运作的城镇化容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而社会企业家可以通过产业导入实现就业和收入相挂钩、实现农民收入多元化、盘活土地存量和农村刚性需求。

缩小城乡鸿沟

空心村是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并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长期存在,如果不引起重视,空心村现象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因此,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补足农村这块“短板”?关键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来建设新农村。一方面,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带动农村,尽快缩小城乡发展鸿沟。另一方面,要适应城镇化的需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村落进行重新调整,而不能简单算经济账,对那些空心村弃之不理。对那些生存环境好、群众有发展意愿的村落,政府通过引入项目、发展特色产业、发掘自然或人文资源潜力等方式,将自身纳入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闭环中,给村民创造致富机会,提高村民创富能力,让留守村民富起来,甚至吸引外出务工者回来建设自己家乡。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侣,是任何国家由贫穷落后走向发达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将和城镇化互为促进,彼此激发。一个现代化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化的中国,必将绽放出更加灿烂迷人的华彩。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