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实现建筑的使命感
来源:网友Lumel投稿 2012-10-31
从绍兴建筑业说起
绍兴建筑业起步早,基础好,一直是绍兴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对于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城市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绍兴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213亿元,占全省的28.7%;上交税金122亿元,占全省的27.1%;实现利润108亿元,占全省的26%;实缴地税27.8亿元,占全市地税总收入的15.4%,各项指标继续位居全国前茅。目前,全市拥有950家建筑企业,其中,特级企业17家,占全省的42%;一级企业138家,二级企业253家,位居全国前列;入选“2011年中国承包商60强”9家,占全国的15%。全市建筑业已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000多项,其中“鲁班奖”100多项,国优工程奖100多项;累计获得国家级工法100多项、省级工法20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专利200多项,编制国家级行业标准120多个,创优夺杯和科技创新均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12月,绍兴市被浙江省政府正式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建筑强市”,绍兴县、上虞市、诸暨市被命名为“建筑强县(市)”,宝业、中成等16家企被命名为“建筑强企”,占全省“建筑强县”、“建筑强企”的半壁江山。
林抒认为,绍兴建筑业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国家大力发展长三角经济圈这一历史机遇,而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机遇面前,绍兴建筑企业善于脚踏实地地向高端市场也就是上海市场学习,通过在高端市场的历练与打磨,经过长期的摸索、引用与实践,开辟出了一条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们不曾急功近利,而是老老实实做“学徒”,做好服务性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对于绍兴建筑业来说,可以忘了过去的成绩,但那种务实的态度、学习的精神不能忘,特别是对于由民营企业构成的绍兴建筑业来说,如何与中央企业实现对接,找差距,补不足,学习他们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制度,寻找合作的空间,进一步提升绍兴建筑业发展水平,任重而道远。
林抒说,绍兴建筑业量大面广,已形成大中小三类群体,且各类企业定位明确、分工清晰、协作能力强。大型企业在不偏离建造主业的基础上,更多地将角色定位为投资商、运营商等复合型企业上,重点参与到高端市场的竞争上;中小企业则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升,以专业见长,以某一领域的强者姿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做强的基础上逐步做大。这种专业化竞争能力的培育是与国际建筑业的接轨,是重点培育对象,而这类企业也将是中国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正是这种科学的发展思路,避免了因企业盲目扩张与发展带来的各类风险,保证了企业的安全成长,实现了绍兴建筑业的整体做强。
说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林抒表示,建筑企业是建筑业的主体,行政主管部门最重要的职能是通过营造环境、管控风险来促使建筑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此,他认为建筑企业要牢固树立“为社会为人民造放心房”的理念。这是建筑业最本质的内涵,是建筑业和建筑企业的行为底线,更是行政主管部门最重要的坚守。
在具体实施方面,首先是要在制定出一整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真正从严管理。比如在工程质量监管方面,绍兴市每年会开展多次突击大检查,一旦发现质量隐患,将及时督促施工单位整改落实;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和质量回访制度,切实提高工程质量;落实保障房住宅工程住户监督制度,规定建设单位必须聘请若干名住户监督员参与对施工质量、质监站服务质量及工作效能的监督,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
其次,通过各种手段净化市场环境,确保行业正常秩序。如积极开展建设领域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确保行业正常秩序。一是抓招投标管理,强化招投标过程监管,严格落实招标投标制度,坚决打击虚假招标、规避招标、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行为。二是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坚决打击非法转包、违法分包、未领施工许可证就开工等行为。三是抓好劳动用工管理,严格落实劳务分包制度、保证金制度、劳动计酬手册制度等相关制度,维护企业和农民工双方的正当合法权益。
再其次,倡导科学的建筑发展观。对此,林抒重点介绍了“浅绿”建筑的推广,认为发展绿色建筑要先从基础做起,先把必要的采光、通风等问题解决,实现建筑与环境、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的融合,做到一星级绿色建筑的标准,而后根据实际需要,加大技术投入等,逐步向“深绿”(三星级绿色建筑)建筑靠近。
最后,为企业做好服务。绍兴市建筑业管理局每年都会赶赴外地召开绍兴建筑业走出去发展推介会,慰问奋战在当地的绍兴建筑企业员工,与当地相关部门开展交流,帮助企业树品牌、拓市场。他们还相当重视企业资质升级工作,每年都会加强对企业资质升级的指导,扶持企业做好资质晋升工作。2011年,绍兴市17家特级企业均通过了建设部新特级资质就位。
回归建筑本原
古今中外,对于建筑的溢美之词数不胜数,但多从造型艺术方面来说,而林抒重视的是它内在的使命感,同时还将其分成几个价值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其物理价值,重点在于安全与舒适。这一点无需赘言,这是对建筑产品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是其社会价值。建筑处于城市大环境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从建筑的勘察、设计到施工(包括装饰、装修),都要考虑到对社会、城市、环境、气候等的影响,从而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和建造方式,如经由工厂化操作避免现场施工带来的噪音、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尽最大可能降低甚至消除不利影响,而不断发挥其对于诉说及凝结人类社会价值观、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个层次是其文化价值。从建设的角度来说,这里的文化价值更多体现为地域文化价值。对于当前中国千城一面之尴尬境遇的形成,建筑或许应该承担起部分责任。林抒认为,一方面大中小城市的建筑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而不应该盲目仿效与攀比;另一方面,每个城市的建筑都应该与地域特色相结合,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与文化内涵。这需要在城市建设中,构建起自我约束与自我塑造的双重机制。
林抒认为,认识到建筑的这种价值体系及其蕴含的使命感,对于如何更好地实施建筑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中国建筑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国内走向国际都将大有裨益。
有人评价说,林抒是学者型的建筑业管理局局长,善于思考、梳理、整合先进的建筑理念并将其应用到建筑业管理中。记者则认为,他更具实干型特质,心系社会、心系行业、心系企业,而又将这一片良苦用心深深地根植于所有勤勉之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