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唐玉恩: 城市更新始终贯穿着城市发展史

唐玉恩:

华建集团及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主要代表设计作品有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逸夫楼、绍兴博物馆等;上海外滩和平饭店保护扩建、东风饭店保护修缮、及四行仓库复原改造、原跑马总会大楼改造为上海历史博物馆等。

采访中,唐玉恩表示作历史建筑的保护设计始终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既要尊重、保护、传承,也要适应当代人的使用。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过程,始终贯穿于人类居住及聚集地的发展、延伸。

每个城市都会经历由小到大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其人员聚集生活、工作、产业、市政设施等规模都在不断攀升,城市相应扩大,需要建设新建筑或改造更新老建筑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及各种功能的需求。唐玉恩认为,城市更新自始至终都是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城市更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黄浦江畔,外滩建筑群蜿蜒伸展,述说着百余年来上海的荣辱变迁。但它的建成并非一日之功。自1845年上海划定外滩第一个英租界、面积830亩,英商随即在此建设商贸与住宅用地。之后租界地迅速扩张,随着贸易兴盛、交通、社会交际及金融功能的需求提升,外滩的一栋栋小楼几度扩建翻造。初期曾以地处热带的英国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为蓝本,其并不适合夏热冬冷的上海。1900年后各楼翻造,主要由英国建筑师设计,采用当时欧美流行的建筑风格、结构体系和材料设备等。至30年代,外滩建筑群虽各有千秋、却呈现了近代金融商业建筑气派端庄的整体形象,成为上海城市的标志之一。

外滩街区在某种形式上是城区发展的雏形,其迭变亦是一种城市更新的体现。这里也是上海著名的历史风貌保护区。随着金融、商业、市政公共管理等多样功能发展,外滩街区既有银行、海关,也有商业、酒店等,而外滩背后少量住宅、仓库则狭小杂乱。50年代后曾多次修缮、部分大楼有搭建,经1997年后展开的全面保护修缮、整治、更新利用,如今,外滩是魅力依旧的金融业及高端商业、文化休闲胜地。

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既需保留历史文化的沉淀,又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城市更新不一定非得大拆大建、推倒重来,而是应该保护并充分利用珍贵的历史建筑资源,在确定不同保护等级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整治、更新,以活化利用。城市更新中,重要的是维护历史建筑环境、原建筑形象、主要结构体系等,在保留城市历史与文化的沉淀的同时,又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求。

上海的历史建筑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它们见证了城市历史,其中许多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技进步价值,保护其所承载的价值於历史文化传承极有意义。经百年沧桑,当初建造时先进技术与设施水平及部分功能未必符合现在的使用管理要求。因此,需要执行国际通行原则及充分调研,一方面精心保护具有价值的各个部分,一方面根据不同保护等级、类别,科学地选用适当功能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当下生活所需。既传承建筑本身蕴藏的历史底蕴,又以部分新技术、新材料等激活历史建筑,融入当代社会生活中。

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之成就令世人瞩目,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也有许多成功案例。曾经,值得保留的大片里弄建筑群及一些优秀历史建筑被拆,主城区天际线已改观。如今,在强调城市更新、历史文化传承、留住乡愁的当下,城市的发展、历史风貌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将稳步推进,希望在未来。

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始终要秉持‘尊重历史’‘真实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加强调研、分级分类保护、科学选用合适的新功能,做好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伴随着城市扩大以及产业转型的需要,城市中心逐渐从市区往外不断衍生,历史建筑亟需进行科学的、适合当代生活与功能的改建与修缮。唐玉恩认为,需要遵循国际通行的、符合我国法规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原则,如“尊重历史”“真实性”“整体性”等。同时,通过深入学习调研、工程实践及课题研究,寻求适合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之路。

“整体性”指从保护历史建筑总体环境与建筑本体等整体性角度来看待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原址保护等;“尊重历史”指保护建筑历史原貌——主要立面空间、结构体系、装饰等部分及重要的历史过程遗迹;“真实性”即需根据可靠资料,恢复历史建筑原初的某一部分等。在以保护为前提、科学选用合适的新功能,进行更新或改造时,需执行最小干预原则。总之,要从总体环境到建筑本体,有依据、全面地保护历史、活化利用。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前辈自50年代起承担了近百项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外滩12号的原汇丰银行大楼的保护即是其中一例。该大楼建成于1923年,立面采用严谨的新古典主义风格。50年代后期被改造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楼时,主入口八角厅上方穹顶及周圈八幅彩色马赛克壁画与政府功能不匹配,当时的老院长陈植先生指导采用最小损害的白色粉刷覆盖壁画,保存而不显现;40年后,当大楼再次改作浦发银行总部时,前辈章明总师带队精心恢复、保护修缮,八角厅上方的极具历史、艺术价值的彩色马赛克壁画重见天日。这是展现真实历史原貌的成功案例,也体现尊重历史、精心保护设计的匠心精神。

21世纪初,随着上海日益提升的保护历史建筑的需求,遵循前述原则和精神,在外滩和平饭店、东风饭店、外贸大楼及四行仓库、历史博物馆等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设计继续为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而尽力。

外滩中段的原沙逊大厦1929年落成即是上海最豪华接待场所,50年代更名为和平饭店,是外滩建筑群中的标志之一。在2010年完工的保护扩建项目中,通过精心保护设计其极具特色的装饰艺术派立面、室内及细部;拆除后期搭建在八角大厅的混凝土楼板、重现八角大厅和丰字形商店廊的独特高雅空间、在西侧内院扩建新楼以完善酒店功能与设施等,终使大楼成为当代高端酒店重铸辉煌。

建成于1933年的原跑马总会大楼是人民广场西北区域的标志,50年代后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先后作上海市图书馆和市美术馆用。2015年,由唐玉恩及其团队承担保护设计,在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改造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除了保护修缮端庄优美的建筑原貌、复原明亮的底层大厅与二层长廊、拆除紧贴西楼山墙的后期搭建三层楼房以呈现西楼全貌之外,本次设计重塑东楼、西楼之间长期被弃用的庭院,保留大树,创造可一直贯通至南京西路的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亲切宜人,提升了此段城市空间环境品质。

寄语青年建筑师:热爱专业、学无止境

作为一位建筑大师,请问您对年轻的建筑师有什么想说的吗?

唐玉恩:

建筑学专业博大精深,我们有机会做的每个项目都值得针对不同问题学习研究、勇于创新,体验在不断探寻与积累中提高能力的快乐。如在做上海图书馆等文化项目设计时,我们着重调研周边街区历史人文环境、现代图书馆发展水平等,力求创作反映上海城市文化特色和时代性的当代特大型图书馆。

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设计属于城市更新、建筑保护这一学科,需要学习历史、收集相关资料、深入调查环境与建筑本体,研判其价值认定,只有敬畏历史、精心进行整体和细部设计,才能让这些历经风雨的历史建筑延年益寿,激发新的活力。深感保护设计责任重大。

热爱专业、学无止境,与青年建筑师们共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市更新唐玉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