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从“蚝宅”看建筑的低技开发

蚝壳屋

蚝壳屋是岭南地区特有的民间建筑,这种用废弃牡蛎壳砌筑成建筑外墙的建筑被当地人称为“蚝宅”。数以万计的蚝壳一半嵌在水泥里,一半露在外面,远看煞是整齐美观。此外,“蚝宅”还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防火防盗防台风等显著优点。

在资源匮乏的历史时期,贝类废弃物一度是沿海地区营建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砌筑原材料,然而在现代地域建筑营建体系中的应用却极少。更为遗憾的是,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和天灾人祸的损毁,现存的“蚝宅”古迹已经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佛山南海大沥的曹边、广州的黄埔村古港、深圳的沙井镇沙井村、顺德北滘的碧江金楼以及珠海斗门南门村等地。这些建筑遗迹呈现出极为震撼的地域特色,其绿色、生态的营建技术和废弃物再利用的营建理念更是近年来中国快速城市化建设中所缺乏的。

现今社会发展的高技推动力大多以损害区域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低技开发策略选择面对现实,充分强调对古老文明的发掘利用,扬长避短,以低造价和低技术的手段营造高品质的建筑成果。“蚝宅”可以说是低技开发理念的典型代表,营建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通过粗糙的工匠工艺和造价低廉的牡蛎壳资源一一化解,而且蚝壳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以可再生资源构成的复合墙体结构,可以在工厂完成部分墙体的预制,然后在现场组装成整体,解决了现场操作中的技术困难。

现今在世界各地依然保留着大量较为原始的建筑聚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从非洲回来后就曾说:“我看到很多土人的茅屋,它们全一样,也全都好用,而在那里没有建筑师。我很感动,人类竟可以如此聪明地解决太阳和风雨的问题。”

这些传统的乡土建筑中蕴含着许多朴素的科学原理,虽然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的信息化时代,但这些看似原始的低技术却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这种经济、便利、与自然协调又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低技术,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注重高科技的追求而排斥低技术的运用,而应该在运用高科技的同时,充分发挥低技术的作用,从而将人类建筑活动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小,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建筑的经济代价。

“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违反大自然。”这是英国李约瑟博士对中国地域建筑营建策略的感慨,也是对我国原始生态观和原始生态技术的认可。低技术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物我互养”,不违背自然条件,维护天然环境,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并实现整体上的社会经济性。虽然低技术建筑会对设计者提出更高的约束条件和要求,也有可能成为多样化设计的限制条件,但建筑创作不会因此而受到制约,优秀的建筑师总能够在借助现代高技术的同时,合理运用传统的低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建筑与室内环境的生态特性。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蚝壳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