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干一行、爱一行
其他来源:BIAD投稿 2023-03-03
曾 源
北京建院第一建筑设计研究院设备所副所长
正高级工程师
我从小在一个南方的小城市长大,在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中,城市里也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大多数都是5-6层的住宅楼、商业楼,最多是10多层的办公楼,从来也不知道有什么中央空调、集中供暖。进入这个行业说起来也是很偶然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听从了熟人的介绍,据说这个专业(那时候叫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毕业时工作分配比较好,就填了第一志愿,也被顺利录取了。
真正了解这个行业,知道自己将来是做什么是在大学3年级,那时候开始上专业课、CAD的绘图课,有很多参观、实习的机会,也就初步知道了原来高级写字楼、酒店室内舒适的环境是通过这么一套复杂的中央空调系统去实现的,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老师对我们说的“无论房子盖在哪里,我们这个专业都会让房子里有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环境”,顿时就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任重而道远。
本科毕业来到了北京,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我又进入了北京工业大学,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在这段时间,我夯实了专业基础,扩展了专业视野,坚定了自己未来的从业方向。研究生毕业之后,我非常荣幸地进入了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建筑设计企业,那时候听前辈们说北京市的十大建筑、长安街两侧的建筑,大部分都是北京建院设计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北京建院有其深厚的设计底蕴,是一个很大的平台,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造型奇特、创意十足的建筑,身边都是才华横溢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知识渊博、工作严谨的行业专家。在这里,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其影响,不知不觉地被其熏陶。工作十多年来,正赶上中国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时期,通过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的实践和工程现场的磨砺,有感悟,也有教训。
在建筑设计院中,建筑师是设计的主体,他们都有独特的建筑思想,需要去创作,把建筑当成一件富有创意的作品赋予其灵魂,其他专业则是把作品去落地和实现,给建筑以躯体。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各专业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一个项目团队。我觉得,暖通设计偏重于工程技术的应用,需要较强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设计和绘图方法,以及不断的学习、总结和积累。
设计师在图纸上的每一笔、在设计说明里的每一句话,都会体现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设备表中的每一个设备都会实实在在地去采购、安装,每一个设备的参数都会切实影响到该设备的实际运行,对建筑的环境、舒适性、安全性、节能性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每一个设计师都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需要清楚和了解自己的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会对现场施工和后期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其实每一个设计师都想做好设计,但实际工作中往往避免不了一些大大小小的疏漏,优秀的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好的设计和绘图方法,在设计的每个阶段都明白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让设计顺畅进行,避免反复,同时节省时间,减少错误。要养成好的设计习惯和工作方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更需要不断地去总结和学习。总结设计中常用的标准节点做法,总结一些设计中“规定动作”,总结图审中经常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过往工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最后,规范总是时时在更新,新技术和产品也是层出不穷,这也要求我们总是处于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每天都有一定新的收获,长此以往,厚积而薄发,自然能掌握良好的设计方法。
当下节能和低碳是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耗能大户,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低碳要求我们用新技术、新思路去全面思考建筑设计的发展。2022年,国家发布了《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这是一个全文强条的通用规范,全面覆盖了整个建设过程和各专业,为今后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对于暖通专业来说,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据了建筑能耗的大部分,如何响应国家低碳节能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系统方案,一直是我们在着重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暖通专业的系统方案呈现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但每一种方案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好的系统方案一定是结合了国家的能源政策方向,契合了当地气象和地质环境,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性质、使用特点、装修型式,并在初投资和后期的节能运行上能做到很好的一个平衡。而好的建筑设计作品,也一定是各个专业都有着高完成度,专业间紧密协调、完美衔接的设计。
如今的建筑行业纷繁复杂,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无论怎样,我希望依然坚守自己的初心,用务实、严谨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个设计,沉下并静下心来去探索和研究行业内的新发展和新趋势,为每一座建筑带来一片清凉,送去一阵温暖,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