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孟兆祯:共学园冶 传承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孟兆祯在亚洲园林大会暨第六届园冶高峰论坛的开幕式上做了如下精彩演讲。

一部世界最早的园林专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园冶》当中有两句话“古事何才,适宜得志”,这说明继承是有思绪发展观的,它非常重视传承创新。《园冶》中,“冶”就是开拓,是开始,开始之后就需要我们去继承传统;传统就是相传成统,人类的寿命有限,我们的文化积累要靠世代传承。因此我们的建设也可以这么做,在了解了这么多以后就知道了园冶的意境。

追求境界

这种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对于自然风景区来说就是“虽由天开,宛有人矣”。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即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从文字上看,一人为大,一大为天。最大的是天,所以天就是自然,天人合一就是天人之际,合二为一。这种宇宙观使人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

人是自然体,他和一切生物没有区别,但是人又有社会性,当今时代信息、交通、飞机等都是人的社会性。我们的宇宙观就是人类尊重自然,与自然协调。所以“人与天条,而后天下之美生”,要想创造美就要跟自然协调,这反映到中国文学上就叫做“物我交融”。园林从历史上来讲,受到中国文学和绘画千丝万缕的影响。我们追求的境界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也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园林学科的反应。

中国把宇宙的真理概括成“道”,所以我们是“道法自然”。这就需要通过文字来体现,书以成文,其中心就是文学。中国园林的特色是“景面文心”,表面看是风景,实际上是有内涵,有内涵就能教育人;而文学的特点是不一语道破,它是一种感发,不是开门见山。

古时,欧阳修听了一个名为无为的道士弹琴,就作诗一首以此来赞美道士,这首《赠无为军李道士》就反映了中国的文化特色:

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

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

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

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愁云阴。

我们追求的意境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但为什么又不要纯自然呢?纯自然是一种是自然美,而我们需要把社会美也融入到自然美中,来创造风景园林的艺术美。

主要理法

理就是哲理,法就是手法,就是借景。颐和园看得见玉泉山的塔,这个就是借景,但是不是典型的借景。中国有句话叫“白马非马”,马是普遍性,白马是特殊性,特殊性不等于普遍性,所以是“白马非马”。所有的事物都有因果关系,我们设计的是“果”,但又必须了解“因”,“觅因成果”就是借景。借景在园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夫借景者,林园之最要者也”,所以在《园冶》中有一章专门讲借景。

1.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就是巧于觅因成果;精在体宜就是精湛之处在于发挥地域优势。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面馆名为“一面之缘”,这个面不是指吃的面,而是希望来过的客人以后还能经常来,这个方式就是“借”。林则徐曾为自己题字“治怒”,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要经常发脾气。

有句古话“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地宜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在地面上的一切东西,所以找到地宜并不简单。西安清真寺有一块石头,一米多高,本色是青灰色,有很多白色的乳状突起,让人看过之后很不舒服。但是石头是放在屋檐下,下雨时,雨水落到石头上,顺着石头往下流,那些白色的突起看起来就像争相向上爬,一块静态的石头,瞬间就灵动了起来。我们没有看到这块石头的地宜,但是用石头的人就看到了。

2.借景随机

成都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饭馆,它的名字很奇特,第一个是口,第二个是两个口平行即吅(xuān),第三个是品。饭馆跟我们口发生关系,首先人来了要吃第一口,两口吅即赞赏夸奖味道好,三口品则细品其味。

我们园林也需要这样的方式表现。比如,有个山体被腐蚀出了大岩洞,前面的小山遮挡住岩洞的一部分,从山下看岩洞就像一钩弯月,越往上走月亮就越大,最后变成圆月,这个景色并没有过多加入人工因素,只是抓住了机会,形成了“月亮山”的景观。漓江的“水月洞”也是这个道理,可谓“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留”。

月亮山

有些景致只需要加入一点点人工,就可以因人而景。泰山的“斩云剑”就是利用云、雨等自然现象,再加入少许人文美形成的景观。普照寺中的月光被松树分成若干光束投下,非常美丽。因此设计者抓住了这一自然景观,将松树取名“长松筛月”,并充分利用了周围的环境和地形,建造了“筛月亭”。

斩云剑

筛月亭

3.借景无由,触情俱是

借景没有理由,只要能打动人的感情。中国传统的假山置石,叫做“片山有致,寸石生情”。苏州怡园有块琴石,想要了解这块石头,就必须先了解赵徽宗的一幅画《听琴图》。图中弹琴的实际就是赵徽宗,旁边两个人坐在石头上,一个人仰头,一个人低头,仰头者审听,低头者回味。当知道了宋徽宗的这幅画后,就明白了琴石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园林就是运思无境,精益求精。

《听琴图》

关于创新,孟院士提到既要注重立意的创新,同时也要继承传统。中国梦也可以叫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园林设计者,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共同体,它不是一个雕塑,也不是一个单体,而是综合的风景园林。

孟兆祯院士用大量的实例阐述了如何借景,启发了我们对传承和创新的深入思考。希望每一位园林人都可以好好学习园林,传承我们的传统,创新我们的未来。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孟兆祯共学园冶传承创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