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气派背后 我们更需要高人气的城市景观

广州计划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全力打造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城市之一。

我们有着“水在脚边流,花在身边开,人在画中行”的美好愿景,但建设生态城市的落脚点不单单是一个“美”字,也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将拥有多少公顷的绿化面积、多少公里的绿道。在有关专家看来,城市景观建设更应该以人本、民本为核心,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和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并用更系统的规划和更节约的方式,打造植物与人、自然与城市的可持续景观。

不足之处 城市景观缺乏公共艺术和人文关怀

改进方略1 让艺术走进生活,让人本、民本成为设计的核心

“广州目前的城市景观在公共艺术层面做得还不够,缺乏精神层面的东西,也缺乏人文关怀的细节。”在被记者问及广州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什么不足时,广东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景观设计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杜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来,“我们生活的环境里能够提升人艺术品位的东西太少。不要说公共艺术,就连那些指示牌都没有什么设计成分。而去北欧参观,人家对这些细节很重视,路牌、长凳、垃圾桶的材料、设计都非常讲究。”

她认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将人们的生活方式考虑进去,从整体规划到每个细节都应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调和品位,对人的精神层面产生好的影响。“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的修养也不是在学校里上个课就可以培养出来的。我们在做城市景观的时候,也要考虑营造一种文化和艺术氛围,让人身处其中能得到熏陶。不要将艺术只集中在某些特定区域,比如美术馆、创意园这些地方,而是要走进普通生活,走进小区、邻里。”

杜玲表示,除了公共艺术缺乏,目前广州城市景观设计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人们生活考虑得太少。我们的广场、绿地追求的是气派、恢宏,流行的是模纹花坛、修剪植物。这种大地造景、园林造景几何图案化的方式,主要是在模仿法国巴洛克皇家园林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在19世纪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根本没有考虑到民生。“目前广州很多广场、绿地的设计,大部分做出来都是给人拍照用的,拍出来很漂亮,但人们想在其中好好感受一下,比如坐下来说说话,老人打打拳、喝喝茶,小朋友在里面玩,这些都没有考虑进去。”

“设计的本义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如果仅仅是去机械地追求增加了多少绿化面积、多少公园、多少公里绿道这些数字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好与坏,关键是看我们的生活品质有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不足之处 对景观设计缺乏认识,以为就是种树铺砖

改进方略2 尊重专业,树立景观先行的规划观念,既系统又节约

在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讲师陈坚看来,广州现在的城市景观太过追求城市美化运动,其实,景观不是以追求美化为最终目的,而应该是都市生活的景观配套和生态系统工程,除了功能、交通、指引,还有生态意义,这些都是远远超越美化功能的。

城市景观看到的成果通常是比较表象化的,因此“大家很容易就会将景观设计理解为就是种种树、铺铺砖,从政府有关部门到普通老百姓,不少人从来不把景观设计当作是件很专业的事。这种观念就造成了在目前的景观行业整体运作模式上,什么人都可以插一脚,发表意见。”而事实上,景观设计往往涉及到非常专业的技术和系统工程,比如,大地景观的塑造很多时候要去考虑地表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河流系统的处理等。“而我们的现状是,城市规划时只是生硬地划块,完全不考虑大地的肌理、地域的气候条件、河流水系的分布等,而是遇山挖山、遇水搭桥、遇河盖河。把楼全盖好了,再找地方栽几棵树,种一片草坪。”陈坚认为,正是由于缺乏宏观、系统的景观设计理念,就造成了当前广州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层次不清、水平不高的状况。

陈坚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树立一种正确的规划价值观———景观先行。景观先行可以在项目早期就把地形地貌、环境的敏感度、环境的容量、植被、地表径流、雨水的收集回用、人的体验、建筑朝向、地形坡度等自然因素都考虑进去,以作为其它专业深化设计的指导性意见。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土地浪费,减少错误设计所导致的对能源的消耗以及对人的不尊重。同时,各专业之间的衔接也会更加顺畅到位。而如果在规划前期,其它市政、建筑等人员只考虑自己专业的内容,没有把景观考虑进去,等景观设计师介入时很多错误就会无法逆转。“比如,天河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不仅景观枯燥,交通也非常不便。还有,广州其实是座水城,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城市景观规划,我们对河流的态度是比较粗暴的,不仅堤岸形式单一,并且有些河涌在城市建设后就被破坏掉了,保留下来的也没有了当年的风貌。”

其次,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和建设时,要懂得尊重专业,由专业的人来完成专业的事。“而不是凭着某些人的喜好,来决定这个区域种什么树、栽什么花、用什么材料。”

不足之处 盲目崇拜大树、名贵树种

改进方略3 种本土植物体现地域特色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设计师庞伟认为,广州目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做景观绿化不计成本和投入,不考虑地域特色和气候,也不考虑生态平衡,觉得什么树漂亮、气派就要种什么树,盲目地崇拜大树、崇拜名贵树种。”

尽管“大树进城”已经被批判了好些年,但仍然阻止不了一些人对大树、名树的喜爱。“在做一些工程和项目的时候,有些领导或开发商会指定用什么样的树,比如在广州比较受欢迎的罗汉松、红豆杉,还有大棵银杏、椰树、棕榈树等。这些树的价格都非常贵,而且也不见得都适合广州的气候和土壤。”庞伟举了个例子,广州2008年之前种了很多椰树,其实椰树属于热带植物,过了广东水东之后虽然还能存活,但基本就不结果了。“而2008年冬天南方霜冻,大部分椰树都死光了,非常可惜,也非常浪费。”

庞伟表示,对大树、名贵树种的崇拜,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绿化成本,“一棵大木棉要好几万元,一棵罗汉松要十几万元,而一棵银杏则要几十万元啊。”而且维护成本也非常高,因为成年大树可塑性下降,适应能力低,因此,移栽进城的大树普遍存在成活率低的现象。而为了保证移栽大树的成活,就要为其“打针”。据估算,每年养护一株大树的投入在300元以上。另一方面,每棵大树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与生长地的土壤、土中的生物、树下地被、树上的鸟兽昆虫,形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生态关系趋于和谐。而被移栽后,当地整个群落的生态必将受到严重破坏,与其改善城市局部生态环境相比,可谓得不偿失。

“所以我一直在提倡城市景观绿化要实行‘野草’文化、乡土文化。”在庞伟看来,城市景观绿化应该选择野生乡土的植物作为原材料,因为广州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岭南气候,本土植物的选择非常丰富,比如凤尾竹、芭蕉、木棉、凤凰木、玉兰树,还有野花野草等,不仅可以省去移栽和更换的工作,不需要过多的人工维护,成本更低,更适应本土地域气候和生态环境,还能营造出富有岭南特色的绿化景观。更重要的是,乡土的野生植物是城市中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大量地使用野生植物意味着保存了当地原始自然的乡土生境,从而保证了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庞伟认为“法国里昂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出色。在里昂街头,最常见到的植物景观就是当地的欧洲椴和用野生花草配置而成的小型花坛。不论是城市街头的广场、道路中间的安全岛还是小公园和私人的庭院,野花野草都是植物景观设计的主角。”这种乡土野生植物的自然生长,让人即使身处城市之中依然能够感受到自然环境中植物肆意生长的潇洒状态。“而这种植物与人、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正应该是景观设计师们创造植物景观所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