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新型城镇化的多元模式

网络配图

以县城为中心实现就地城镇化

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县城为中心,包括县城关镇、若干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在内,形成就地城镇化的模式。在县城、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居住的人口,主要从事第二、三产业,能够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过上现代化生活。其前提条件是县域经济比较发达,有足够多的第二、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在苏南、浙江的一些县级市,如昆山、江阴等市,由于乡镇企业发达,农民的绝大部分已就地转移到工商业从业,而且吸纳了大量外省劳动力就业。当地人口仍居住在原来住处,有的依山傍水,有的林竹环绕,别墅式建筑错落有致,形成优美、洁净、方便、舒适的人居环境。这里的人口不再向往大城市,甚至考上大学,也不愿迁转户口。这里的城镇化应当是比人口集聚的大中城市更高水平的城镇化。凡是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实行这种就地城市化的模式。

在河南新乡的长垣、辉县和舞阳,经济比较发达,最近几年开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完善公共服务。住在新型社区的居民,多数从事第二、三产业,少数从事农业,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工业园区与农业园区同步建设,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应当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统一提供公共服务,以加大三化同步发展的推动力,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在县域范围内实行就地城镇化,在发达国家也有先例。例如德国是一个城市化非常成熟的国家,其城市人口的67%居住在小城镇。由于德国的交通发达,小城镇建设得很漂亮、很优雅,一个小城镇只有一家工厂或银行,住在小城镇上班很方便,生活质量比住在大城市高,人们当然愿意选择住在小城镇。

我国县的平均人口数量在80万左右,如果县城能吸纳20万—40万人,两个小城镇吸纳20万人左右,新型农村社区再吸纳20万人,全县就基本上整体实现了城市化。在工商业、旅游业发达的县,应当走这种就地城镇化的道路。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城市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