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地标建筑的文化意蕴

如今各地的形象工程可谓如火如荼,最令人瞩目者无外乎地标建筑,其中“地标门”尤甚。据说湖南长沙拟建的“天空城市”高达838米,比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还高十米。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在江门逸豪酒店演讲时,提出在“功能第一”的前提下,应“努力创作有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新建筑。”

地标建筑文化意蕴的特征之一是直观、形象。建筑师们根据“一个方盒子”、“水泡泡”和“水分子”等意象,借助英文Water Cube(水的立方体)一词,最终为国家游泳馆取名为“水立方”。北京奥运后,“水立方”、“鸟巢”等美奂美轮的建筑已广传于世人心中。

然而,当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有所“错谬”,或者与地标建筑形象“分离”时,社会公众便会赋予该建筑新的内涵,以“匡正”其原有的文化意蕴。欲与巴黎凯旋门试比高的苏州东方之门,说是灵感来自江南水乡的古城门,却被冠之为“低腰秋裤”,外加“大头鞋”。更为尴尬的是央视新楼被称为“大裤衩儿”,有关人员认为不雅,意欲改名,然而大众的思维一旦“定势”,改名何其难也,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何镜堂院士设计的“中国红”是为世人广为称道的大气之作,其和院士宽广的胸襟不无关系。“中国红”方案与清华大学属下一公司设计方案并列第一后,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提出共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院士欣然接受:中国馆“是中国文化和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建筑师共同的历史责任。”

读《透明的红萝卜》知莫言其人,观“中国红”知何镜堂院士,皆“文”如其人也。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