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杨菊三:渔梁堰,古徽州的风骚

立在早春的风中,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

心地是热的。因为我是站在1000多年前明明晃晃的历史里,站在有着都江堰一般古拙、凝重的文化积淀上。

细细地盘点着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千年的石砚石坊有之,百载的古桥古宅有之,可是谁又能想到在悠悠岁月的夹层里,能够发掘得到如此雄奇、如此气魄的堰坝呢!

亏了古徽州府城边那条缠缠绵绵的练江,亏了50万歙地人祖祖辈辈的呵护,这道名唤渔梁的“江南都江堰”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领风骚。

 

这道名唤渔梁的“江南都江堰”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独领风骚

我们是在一个细雨打斜的午后去探访渔梁堰的。春寒料峭,周边除了几树零星的梅花不失时机地吐露一点春消息外,其余的草木尚处于冬眠的惬意中。堰身魁伟,怕有百米之长,宽50米,全部用花岗石砌就,斜躺在清澈明净的练江上。

因是枯水期,因是古人设计的巧妙,江水都簇拥着从中间3个各10米宽的凹槽中流走,所以坝面自可站人。

我信步走向堰坝,细细地品味着这一透着唐时风韵的遗存,觉得与平时见到的同类有其自己的意趣,动人之处自是不少。你看那3门洞开的凹槽,把闲时情绪低落的水都吸纳进去了,在轰轰隆隆的喧嚣中,向下游激越奔波。而两旁的堰面,均是用1米多长的条石相砌,而且用榫用闩,对接严密。堰坝横卧江心,千年之中,不知遭受过多少风浪,山溪水易涨易落,冲击力强,杀伤力大,哪怕是最强悍的铁石,也难以经得住岁月沧桑的剥蚀,几经摧毁,几经修复,在毁毁建建中度过了1000多个春秋。如今的模样,是2001年在清朝中期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的,为坚固计,用上了“石锁”一类的榫头。

我两次去过都江堰,对那道堰的历史、地位、作用有过一些探究。都江堰筑在汹涌的岷江之上,拦洪、分流、灌溉的作用利惠后代,尤是那道鱼嘴形的堰坝,在山洪来临时,无畏地充当搏风击浪的勇士,将其一分为二,一半截留于内江,一半分化于外江,让江流在拦截过程中各得其所,表现实在出色。而眼前的渔梁堰,一梁枕流,没有都江堰分流泄洪那么的繁琐,但也起到了缓水势、蓄水流、灌水田、畅水运作用。

从堰坝向上望,是一座16孔的石拱桥,该桥建于明代,桥名太平,也属古物,为老杭徽公路上跨度最长的桥梁;而在下游,也有一座9孔石拱桥高高地将脊梁挺在那里,它叫紫阳桥,同样是明代作品。

当年徽商繁盛的时候,这里自然成了熙熙攘攘的水陆码头。渔梁坝的出现,虽然封杀了上下游互通的船只,但对航运的水域起到了调节和保障作用,由此也成就了堰旁的一个小镇,这个由渔梁坝哺育的小镇由此发迹,几成店铺林立、商贾往来的集散地。走在这条千米小街上,当年的青石街面依旧光亮,两旁的排屋自然也透着浓浓的商品气息。

渔梁堰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泱泱中华,排名仅次于李冰构筑的都江堰。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