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越:城市更新的价值提升需要进行伦理学的考量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23-06-21
胡越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听了前面两位大师的发言,我认为他们提到了城市更新的根本性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和对原住户的了解。城市更新项目和新建建筑有很大的区别,即城市更新项目所在地的住户和产业已经存在。在这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及产业的价值,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要真正实现价值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谈到价值提升,我想用一个项目作为引子,即2005年我参与的上海市青浦区体育馆、训练馆改造实践项目(图1~图3)。当时我们接到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建筑立面,因为建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在审美趣味上与现在相差甚远;二是更新原来的建筑(体育馆、训练馆)内部。当时资金短缺,并且原体育馆是在室外篮球场基础上逐渐改建而成的,没有技术图纸,因此改造在结构安全性上存在一定风险。此外,建筑本身也存在缺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想在建筑的外侧单独做个外墙将建筑覆盖起来。
2008年,我们携上海市青浦区体育馆、训练馆改造项目参加世界建筑节(WAF)“新与旧”单元的评审,并向评委会陈述项目方案。当时参与改造更新类的案例较少,我们认为这个方案比较有创意——外墙是用塑料编制而成的。我本以为评委会问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但多莉安娜·福克萨斯主席问道:“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建筑立面改掉,并将其覆盖起来?”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应对得也很仓促,回答道:“我们是按照业主的想法改变的”。
2 上海市青浦区体育馆、训练馆改造后的建筑细部
2010年,《亚洲建设》杂志邀请我们去马来西亚吉隆坡做报告,我又把这个项目介绍了一次。在互动环节,有位建筑师问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将建筑全部覆盖起来?”我没想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有着不同背景的两位建筑师居然问了同样一个问题,还是在改造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的问题。
图片
3 上海市青浦区体育馆、训练馆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这件事带给我的启发是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出发,建筑师还需要考虑一些伦理问题。后来,我学习了西方建筑改造中与伦理相关的一些讨论资料。对于有一定工程学背景和一些功利需求的建筑品质提升来说,在项目中考虑伦理学问题是一个考验。
关于伦理学问题,美国学者汤姆·斯佩克特的《伦理建筑师》一书中指出,伦理学实际上是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和衡量它的价值观十分重要。我认为从问题域的角度出发,城市更新可能比建筑学范围更小,它是建筑学科里的一个小问题。所以,要考虑这个问题,通常需要考量以下两个问题:①在城市更新中,是否需要考量环境伦理?因为环境伦理学比建筑伦理学更早出现,在工业化以后,人类就已经开始考虑环境伦理问题;②是否需要对尊重建筑本身及参与者(设计者、建设者或原来的业主)进行伦理考量?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使用情况发生变化,20多年前的建筑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伦理的角度出发,破败的建筑状态对于城市和它的使用者来说,是否也存在伦理问题?
从环境伦理学角度出发,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将会反噬人类,所以城市更新是有明确的功利目的。那么,从城市更新的伦理角度出发,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现在大部分的城市更新实践并没有关于伦理学的考量,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可能相对容易讨论,但是针对刚才那些问题,从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角度出发,该如何综合、平衡地判断城市更新对现存城市环境、原有历史环境和建筑产生的影响?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上述问题是不好解答的,特别是将其限制在城市更新的小范围内,若想找到答案,我们需要在伦理学的大范围谈论。在社会行为中,为什么要考虑伦理问题,城市更新对社会、物理环境和价值提升到底有什么意义等问题都需要在伦理学中寻找答案。
因为城市更新这一复杂的社会活动,不仅是建筑专业要考虑的事情,还涉及复杂的社会行为。例如:在对老北京四合院进行改造时,我们的方案最终没有完全实施,原因是业主之间总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最后就只能进行局部改造。
面对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多加关注涉及的伦理问题,但在中国的城市更新中还没有什么人谈论伦理问题。因此,我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话题,即城市更新的价值提升需要进行伦理学的考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