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城镇化须保持原有的地区特色

云南传统村落建筑

城镇化中,很多传统村落的古建筑被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筑“赶尽杀绝”。一个城市特色的挖掘既要从“大处”着眼,回顾历史、总结特色元素,也要从“小处”着手,在城市树种选择、建筑布局结构、景观节点设计、山水元素利用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

云南省设计院城市规划师、产业规划室主任郭凯峰:根据中央新型城镇化会议,传统村落仅是完善道路交通中“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意味着城镇化不是对传统村落的“人为新建”。

云南汇景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黄明:所谓城镇的特色塑造存在困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城镇建设太快,来不及寻找特色。到过很多古村落,在村里几乎看不到4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都出去打工了,整个村落已经被空心化。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云川: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发展城镇化,就大量建设工业园区,这个是误区,应该因地制宜,找准云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云南最大的资源在于自然环境,长远看应该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围绕旅游业、文化产业、桥头堡的物流、贸易等方面发展。

获悉云南省新型城镇化意见和规划近期将出台实施。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心,三位专家献策云南特色城镇化,他们认为,云南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坚守自己独有的特色资源,要差异化发展城镇化,差异化发展产业。此外,保护云南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也是当务之急。

Q:城镇化如何避免同质化?

现状:在全国都在加大推进城镇化背景下,不少城市的城镇化率在稳步提高,但过快发展的城镇化带来的却是“千城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城市建设日趋同质化。十年来云南的城镇化率与全国水平的差距稳步收窄,但城镇化后的一些地区却失去了原有的地区特色。

把脉

云南城镇化要做小做精做出特色

云南汇景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黄明认为,近十年来的城镇化道路对原有的村落格局摧毁得比较厉害,城镇化在短期内规模性完成建设的情况下,出现“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是必然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导致没有特色也是必然的。

黄明认为,云南少数民族多且分布范围广,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都有着多样性特点,多样性和差异性就是云南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优势所在。他认为,云南不可能靠工业化、现代技术、科技化来发展城镇化,云南的城镇化就要做小、做精、做出特色,这样云南的城镇化才可能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黄明也提出,所谓城镇的特色塑造存在困境,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城镇建设太快,来不及寻找特色。有大量的人口要进城,城市要扩张,城镇中的产业要安置,让所有的东西平稳落地已经不易,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式的发展导致没有更多精力去把城镇化做精、做细、做出特色。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发展内涵特色

长期从事云南省城镇化研究的专家、省设计院城市规划师、产业规划室主任郭凯峰指出,新型城镇化要发展内涵特色。长期以来,秉承优良的气候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云南特色城镇化建设独树一帜,不仅在城镇规划布局中显山露水,对于城镇产业发展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他同时认为,在云南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果城镇特色的打造都集中在保护几片现有的历史街区或者民居建筑、营建几个新的民族风情商业街区或者旅游景区、开发一些公众参与的民族节庆活动,仅仅把特色元素凸显在这些方面,那么从省域角度来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特色”城镇也会有同质化的可能。

他认为,破解同质化,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走内涵特色化,每个城市都没有统一的“特色”模板,内涵意味着城镇化不是靠指标下达,而要看质量的提升。一个城市特色的挖掘既要从“大处”着眼,回顾历史、总结特色元素,也要从“小处”着手,在城市树种选择、建筑布局结构、景观节点设计、山水元素利用等方面有突破和创新。“海口的街道椰树、上海的弄堂人家、重庆的山城街区、广州的“小蛮腰”、苏州的小桥流水、广西巴马的养生品牌等等,都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

Q:如何保护传统村落?

现状:近些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城市文化形成了一种“建设性的破坏”,在一座座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的同时,全国的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的三百余万个减少到2010年的两百余万个,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

强化传统村落保护也是国家层面新型城镇化释放的一个信号。云南少数民族众多,传统村落数不胜数,截至今年3月,全省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294个,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40个,数量居全国之首。但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让原有的传统村落、古村落在迁村并点、城中村改造中不断消失,村落中建设性的破坏比自然衰败更为严重。

把脉

要防止传统村落过度旅游化

云南省设计院城市规划师、产业规划室主任郭凯峰分析说,根据中央新型城镇化会议,传统村落仅是完善道路交通中“可能的旅游线路组织”,意味着城镇化不是对传统村落的“人为新建”,要防止对其过度旅游化,要精品化,但防止失真化。

宜整体保护古村 并另辟建设区域

从事云南古村落规划与保护的高级规划师黄明指出,丰富多样、类型各异的古村落是云南特有的资源优势,在中国乡土遗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说,近几年看到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古村落消失也感到很可惜。

黄明说,自己到过很多古村落,在村里几乎看不到40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都出去打工了,整个村落已经被空心化。在外赚了钱的年轻人要么选择在城里买房,要么回村盖洋房,村落传统风貌渐渐消失。他认为,要防止城镇化破坏古村落现有的格局,需要有自上而下的成熟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黄明认为,对于有历史文化价值和传统风貌的古村要有整体保护的思路,不仅要保护古村本身,即保护古村的空间形态、肌理格局、街巷尺度和历史建构筑物,也要保护古村周边的自然生态和农耕环境,维系古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要尽力保护古村的社会人文系统和民俗风情,完整保留古村历史信息系统,保护古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他还特别指出,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要开辟划定新的建设区域,使古村落的发展建设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为古村的保护和传统历史风貌的保持打下基础。

Q:产业发展如何差异化?

把脉

建设工业园区应因地制宜

城镇化发展必然要有产业支持,有了产业才能推动人口聚集。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云川认为,云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要找准。过去的发展机制就是工业化,以传统的制造业为背景,农业是城镇化的基础,工业化是基础动力。但在全国城镇化、地区发展的背景下要产业差异化发展,不要一味追求眼前利益。

徐云川认为,城镇化的产业发展要长远地看,现在很多地方开始发展城镇化,就大量建设工业园区,这个是误区,应该因地制宜,找准云南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徐云川指出,云南最大的资源在于自然环境,长远看应该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围绕旅游业、文化产业、桥头堡的物流、贸易等方面发展。云南应该结合自身的特色来发展城镇化当中的绿色产业,绝对不能因为追求城镇化的速度而忽略了当地的产业发展优势。徐云川认为,云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就应该将粗放式的发展转为质量上的提升,要有自己的特色,城镇化要突出精细、小巧、精致、多元化。

须结合云南资源优势发展产业

云南汇景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黄明也认为,从云南的省情来看,不可能靠现在工业化、现代技术、科技化来发展城镇化,必须结合云南的资源优势来发展产业,提升城镇化的产业品质。

Q:如何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

现状: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将解决1亿农民进城的问题,农业转移人口稳步市民化的进程将进入提速阶段,云南对此提出了“农民进城”的分步实施政策。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约有农民工650万人。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最新测算,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城镇化人口转移成市民化,政府来买单,但在现有城市资源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怎样让转移人口进城后真正成为市民,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这是城镇化中必须解决好的一大问题。

把脉

可对三类农民作不同的制度设计

云南省设计院城市规划师、产业规划室主任郭凯峰分析,国家《规划》的出台对三类农民提出了制度设计,云南现阶段需要尽快开展城镇常住人口中的农业转移人口居住证登记和统计普查工作,依托城市详规合理测算和分析不同片区的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密度和结构,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片区内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公共服务的“断层化”。

对打算两只脚踏进城镇,以及打算一只脚踏进城镇(自主选择进城、但不落户)的这两类农民,应该让他们享有常住居民待遇,在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享有政策保障,这两类人群都将依法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持续扩大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比例。第一类农民将按照各地区制定的城镇落户规定逐步完成落户城镇,第二类农民将逐步享有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公租房、租赁补贴等保障方式,第三类农民为留乡农民。

应首先考虑城镇能否解决就业问题

云南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徐云川和高级规划师黄明则认为,城镇化中的农民入城首先要考虑到城镇能否为他们解决就业生存问题,转移人口是否有需求全部融入城市中。

微观

一个“移一代”眼里的城镇化利弊

2014年是顾波来昆明的第十二个年头。2002年他在昆明入伍当兵,就这样从曲靖一个农村来到了大城市。这十二年里,他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已经成为昆明的一份子。他对城镇化的利与弊有着切身感受。

“移二代”盼户口进城

顾波刚离开家乡那几年,在昆明独自打拼的时候,因为不是昆明户口,也曾遇到过一些问题,“没有什么归属感,很难融入城市中。”顾波坦言,一些就业、养老、医保的待遇以前非城市人口基本享受不到,但现在城镇化之后,他的医保、养老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作为进城但不落户的农民工,顾波现在最担心的是女儿的入学问题。“我们的户口还在农村,夫妻俩可以不用考虑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上学问题、就近读书等一系列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下一步得考虑把孩子的户口落到城市里。”

像顾波一样难以融入城市的农村人口有很多,在城市资源已趋饱和的情况下,进城后真正成为市民,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是城镇化中转移人口最为关心的问题。

乡村发展快 可惜气质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和乡镇的快速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收入更高、生活更便利之后,很多人开始感觉到村庄一些原有的宝贵气质正在被同质化的建设慢慢抹杀。

“十多年前,我们家的村镇上什么也没有,买个东西都得让人从城里面带回来,现在城镇化发展了,我们的小乡镇发展得也更繁华了。超市连开了很多家,家家都盖了新房,乡村的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对于家乡小村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顾波都看在眼里。

在顾波看来,城镇化发展起来后,人们的生活确实也变得越来越好。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让他感到所有的城镇都是一个样,到处都是洋房、高楼,原有乡村那种古朴、悠闲的特色都没有了,现在无论到哪里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筑,跟城市没有太大区别。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镇化古建筑地方特色传统村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