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郭元鹏:别让“建筑工实名制”沦为一种形式

别让“建筑工实名制”沦为一种形式

5月26日,“全国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试点启动。这意味着,我国有资质的8万多家建筑企业的4000多万名建筑劳务人员,将迎来劳务实名制管理,劳务用工向职业化再迈一步,建筑工人劳动权益多了一层防护。

为何要实施“建筑工实名制”管理办法?制定这个制度的监管部门给出的说法是这样的:有利于维护建筑从业人员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减少欠薪行为的发生。应该说实施“建筑工实名制”的初心是好的,就是依靠建筑工人在平台的实名登记,获取他们的信息,从而进行跟踪管理,了解他们工资颁发的进度和情况。

只要“建筑工实名制”平台设计的是科学的,就能起到监管的作用。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了解到他们的工资是否发放了?发放了多少?可是,仅仅指望一个所谓的平台,就想维系建筑工人的权益,也是想当然了。这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方便获取信息而已。

想要获取薪酬发放信息,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各家用工企业、劳动部门上传的信息是真实的。可是,这些用工单位真的会老老实实的发布这样的信息吗?比如说,一家用工单位,有100名建筑工人,他们只是发放了50个人的工资,他们会如实在平台上发布吗?假如说,到了6月份他们的工资只是发放到了1月份,他们也会真实的上传信息吗?再比如说,一个建筑工人的工资是5000元,可是他们只是发放了2000元,他们也会如实填写信息吗?很多时候,我们的监管部门获取的信息原本就是不真实的。

我们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这些用工单位真的按照要求填报了数据,发布在这个平台之上,能不能维系建筑工人的薪酬不被拖欠,也需要一个基础,那就是监管部门真的去查处。试问监管部门真的能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吗?

就像建筑工人一样,实际上他们能够领取的只是劳动报酬,而国家劳动法规定的各种社会保险,是不能得到的。用工企业不给办理养老保险,也不给办理医疗保险,更不可能给办理住房公积金保障项目。那么,我们的监管部门不知道这些情况吗?有多少用工单位因此被查处了?

“建筑工实名制”是个好办法,有了好办法,没有强力监管也是枉然的,最终只会沦为一种邀功的形式。很多建筑工人辛辛苦苦一年付出,却不能足额拿到薪酬,他们有的去游街,有的去跳楼,有的去举报。这些人还往往会被以扰乱社会秩序的名义被处罚。笔者想知道的是,这些人虽然没有实名登记,问题是监管部门不知道他们的血汗钱难以追回吗?

建筑工人薪酬被拖欠的问题需要关注,即使不实名也是能发现问题的。既有的问题摆在面前,都难以真正给予公平正义,有了“建筑工实名制”可能发现的问题会更多,监管部门能真心查处吗?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工实名制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