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俞孔坚:城市系统患病内涝高温只是症状

城市文明需要学会欣赏“野草之美”

媒体:影响城市规划的除了经济利益和思维方式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俞孔坚:人们的行为方式本身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人们依赖于人工环境,冬天在室内穿的很少,夏天呢?跟冬天穿的一样,开大会的时候,西服革履,打着领带,这就不利于节能,要解放啊!

我们要美化城市,在节庆的时候,几千万甚至上亿盆鲜花摆出来,如果这个钱拿来种树,会怎么样?而且这些摆花很多要在温室里培养,也要大量耗能。

一些城市街上喜欢种银杏,但银杏树冠不大,需要长很长时间才出遮荫效果。拿北京来说,最合适的就是杨、柳、榆、槐、椿,这是北京最好的乡土物种,但我们现在的审美观是不欣赏这些,而是倾向于一些所谓“高雅化”的东西,我把这种审美叫“小脚美”。

 “十八大”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人的城市化”,就是要提高人的文明水平。“城市”在拉丁语中就是“文明”的意思,我们现在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城市文明?

我觉得我们需要新的美学和新的价值观,学会欣赏“野草之美”,欣赏“大脚”的美,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小脚”美;尊重行人、尊重骑车的人,认为骑车最好,而不是开宝马、奔驰最“优秀”。

【印象】让景观融入建筑

在办公室里穿着短袖衬衫和短裤的俞孔坚身体力行他的“大脚美学”,窗边一米多高的绿植周围积了厚厚的落叶,不曾清理,“很漂亮啊!”俞孔坚说。

“俞孔坚从很小就骑着水牛在农田里劳作。他记得他穿行在两侧种满大豆、宽不足一米的水稻田埂上,他喜欢那种被植物围绕的感觉。”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哈佛设计》的主编威廉姆o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在一篇关于俞的小传里这样写道。

多年之后,俞孔坚在自己位于北京的家中,也营造了这样一种“被植物围绕”的感觉。

他把自家的两个总计30平方米的阳台一个改造成蔬菜园,专门为豌豆、南瓜和西葫芦等攀爬类果蔬设计了木格栅系统;另一个设计为“芳香园”,种了茉莉、栀子和夜来香。

在客厅里,俞孔坚还用吸水石搭建了一面满布苔藓的生态墙,一个格栅系统为墙上蔓延出的葡萄藤提供了空间。呈台地式分布的种植槽由生锈的钢板制成,底部预留了水箱,用来储存从屋顶收集的雨水,兼有灌溉植物和补充跌水的作用。

俞孔坚说,这个夏天,自己家里没开过空调。

在他看来,让景观融入建筑是一个完全可以推广的做法,比如让北京各种可能的建筑立面都布满爬山虎:“如果屋顶和墙面绿化了,会大大改善热辐射。现在芝加哥、华盛顿、洛杉矶这些城市正在发起‘绿色屋顶’运动,就是这个目的。”

 “城市景观是人类的欲望和理想在大地上的投影。”俞孔坚厌恶划破城市原有肌理修建的“景观大道”,厌恶热衷抛光大理石和花岗岩却使行人举步维艰的“城市广场”,厌恶被截弯取直完全渠道化的城市水系--而这些正是在当下的大小城市中不断复制的景观。

 “关于北京,我有几个比较调侃性的的建议,比如天安门广场种片林子,把鸟巢改成农贸市场,让我们的城市和建筑更绿色。”俞孔坚笑着说。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内涝高温城市系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