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袁野:乡建为谁?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袁野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袁野

乡建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谈及,也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走进乡野开展农村建设项目,这是个好兆头,至少说明大家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农村,随着这种转移,资本、人才等也将逐渐向农村倾斜。对此,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袁野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袁野有他的担忧,他认为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乡建也许是建筑师的另一片乐土,却未必是当地村民们的乐事。

畅言网: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新乡土建筑?

袁野:应该是从李晓东老师做玉湖完小项目开始的。玉湖完小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以前中国建筑师确实没有真正地把注意力放在乡土建筑上,但玉湖完小打破了这种局面。大家都没有想到一个用比较轻的手法介入,看起来并不张扬,形式感也不强的建筑居然能获得那么大的国际关注,所以才刺激大家重新看待这个事情。

畅言网:您做过哪些乡土建筑项目?怎么看待新乡土建筑设计?

袁野:我们正在苏北做一个农耕文化园,有可能接下来会在北京郊区有一些乡土建筑的实践。因为正在做这样的项目,我也想聊聊我的想法。其实说新乡土建筑设计,还是在建筑设计的行业范畴里,谈的无非就是:是否利用了当地的材料,是否尽可能地节省了成本并达到良好的效果,还能体现地域性文化,其中的差别无非是实现手法是否合适,使项目能保持地方特色的前提下呈现新的容貌,既要跳出来,还要融到里面去,这是我们在做乡土建筑的过程中要思考的。

如果我们能跳出行业之外,就必须思考建筑设计到底能给农村带来什么,给农民带来什么?有些项目干脆把农民迁走异地安置,在原址上打造出一种新的空间形式,输入例如民宿这样的新的功能,让中产阶级或者是有“乡愁”情节的那部分人到农村去,体验和城里不一样的生活,例如一些文人和艺术家建造艺术基地之类。我觉得这是一种尝试,但总体而言,这种事目前多数还只对精英阶层有价值,对当地百姓没有直接的价值,尽管这些活动会提升整个村子的面貌,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我们会想知道,在乡土建筑设计中,建筑到底是为建筑师而设计还是为当地农民而建造?

畅言网:在新乡土建筑设计中一定要用废旧的建筑材料或加入传统的设计元素吗?

袁野:不一定用废旧的建筑材料。朱竞翔教授做的农村项目,几乎都是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快速建造,轻型结构,这种项目他做了很多,而且都非常好,这也是一种方式,并不见得一定要加入传统的符号元素。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希望乡土建筑看起来有乡土味,浅层次的理解就是使用当地的材料和建造形式、符号以及空间模式。这样的建筑比较容易融入周围环境,但全新的东西也不是不可以,只要设计得适合当地的风土和气候条件,以及人的行为心理模式,能让人体会到场所的精神,也能成为好的设计。

畅言网:日本建筑师设计的日式建筑,其实很多也都使用了全新的材料和建造手法,只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日本传统建筑的空间比例关系,建造出来的房子仍然具有很浓烈的日本建筑感。

袁野:比如安藤忠雄的作品,他设计的房子很少有坡屋顶,混凝土材料也不是当地的传统材料,但他建造出来的房子一样被认为富有日本味道,我们不会强求他用木格栅的推拉门,用纸糊窗户,关键还在于他们对空间体验和文化内涵的把握。

我现在越来越倾向于质朴的建筑。质朴不是指朴素,也不是指使用低价材料,而是讲求自然,没有建筑师强加的形式,这样的建筑放在当地既有自己的特征,又能很好地与自然环境和当地人的心理环境相融合。

我们小的时候在老家生活,对周围环境的一切都会认为是自然的,不会觉得哪儿不舒服,这就是和谐的人居环境。现在到处都能看到让人感觉不舒服的东西,这种体验是很直观的,所谓的质朴,就是重新建立一个和谐的人居环境。

畅言网:您认为新乡土建筑和传统乡土建筑有哪些区别?

袁野:我认为传统乡土建筑一般指的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而所谓的“新乡土建筑”则是指现当代由建筑师设计的乡土建筑。但其实还有另一种情况,就像段威博士在《萧山自造》里所研究的,萧山当地的农民在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早期建造的二层、三层小楼,家家户户贴瓷砖,屋顶有好几个不锈钢金属球串起来的装饰物,像上海的东方明珠的造型,这种也不是由建筑师设计而是当地老百姓自发建造的建筑,其实也应该算“新乡土建筑”。这种类型的房子非常直接了当地反映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可能建筑师都不喜欢,但作为一个城市研究者,不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去看待,就会发现这其实也是一种现象,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群体表达。正统的建筑学术和美学体系一般会故意忽略这一部分,但我们认为的“丑”恰恰是当代中国乡土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实无关乎美丑,他背后的社会动力机制才是关键。

畅言网:除了有建筑师介入这一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能体现新乡土建筑的“新”?

袁野:大部分建筑师所受的建筑学训练和建筑审美观导致我们希望把建筑做得更简洁、纯粹,每个建筑师在做设计时都有一个“密斯”在起作用,做乡土建筑设计也一样,尽管使用的是传统材料,但都会对传统要素进行提炼和再组织,呈现出戏剧理论上的“陌生化”效果,使人感觉若即若离,既熟悉又陌生。整体上一看就是“密斯”,“新”主要就体现在这里吧。

畅言网:新乡土建筑设计与时下流行的建筑设计趋势存在哪些区别?哪种设计方式更符合设计师的设计天性?

袁野:我不知道如果让盖里来设计一个中国农村的房子,他会设计成什么样。盖里的符号性很强,是著名的解构主义建筑师,但我觉得他的建筑整体性也非常强,看似很张扬很碎,但最终呈现出来的还是一个完整的美学特征。如果他来设计当下中国的农村建筑,他也一定会考虑当地人对建筑形式的心理接受度,尊重建筑传统的构架,尊重当地的风土,最终呈现出一种可以具有他自己独特风格,但也会与自然对话的建筑。我不相信他会无视中国乡野的环境,无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哪种设计方式更符合设计师的设计天性?不同的建筑师差别太大,我更希望我设计的作品看起来就是生在那个地方,体现在地性,但又不一定完全采用传统材料,即使用到传统材料,也会在手法上有所区别。我特别喜欢丹麦建筑师伍重的建筑,他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很深,对《营造法式》得研究非常深入,他的作品中常用到大台阶,大屋顶,从形式逻辑上讲都是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特征。悉尼歌剧院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中国建筑完全不搭边,但形式逻辑是一样的。后来他也做了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三段式模式。我喜欢他在西班牙建造的自宅,用石头垒砌,感觉上非常现代,但在悬崖上又与环境非常融合,属于那个环境。就像流水别墅,看似是个异质性的东西,采用混凝土建造,没用当地自然的材料和传统形式符号,但我们也会觉得它就是从那儿生成的。

现代建筑强大的一点就在于它的普遍性和适应性。即便当地有大量的传统建筑,用恰当的现代手法建造的现代建筑也是可以融合进去的。

畅言网:那么新乡土建筑设计是否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范?

袁野:乡土建筑是不是就等同于农村建筑?如果乡土建筑作为一种风格,也可以在城市中。中国人的乡土观并不是单指乡村的。我们现在所提的乡土建筑从狭义上来讲是指在乡土环境之中建造的建筑。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建筑设计暂时不用遵守现行的建筑规范,可以让建筑师相对自由地发挥,但我们还是要考虑疏散问题和防火问题。农村建筑实际上对建筑师要求更高,很多东西都是模糊的,可做可不做,建筑师要根据自己对建筑的基本认识把握尺度。

比如我最近正在做的一个酒店改造,在北京旧城里,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乡土建筑。旧城里有很多老的木结构的房子,这些房子原来的设计就不符合结构设计规范,又没有施工图审批,改造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很难界定,但我们还是要考虑木结构的结构安全性和防火性,要考虑建筑改造成酒店后的安全疏散问题,这不是规范的要求了,而是我们自己要有这样的意识。建筑师这个职业对我们的要求已经内化到心理,要对建筑安全负责。

畅言网:新乡土建筑设计对建筑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袁野: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师要驻场,要有大量的现场设计,要去体验乡土环境。乡土项目本身不受规范的限制,很多事情更主观,更体现建筑师的个人判断,因此需要在现场进行直接的指导。第二,我们的建筑师实际上缺乏乡土建筑的建造知识储备,所以对于大多数建筑师来说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畅言网:国外有哪些成功的新乡土建筑设计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袁野:如果要借鉴的话,也不是对建筑设计本身进行借鉴,而应借鉴乡村如何在新的时代和经济环境下进行可持续发展,这里面可能要涉及到产业、教育、养老等社会问题,这比建筑设计的借鉴更重要。

畅言网:但是在我们国内,在乡土建造项目中考虑农村的产业、教育和养老还有一段距离吧?

袁野:现在可以称作是新乡土建筑1.0时代,更多还停留在对物质空间和建筑美学的关注上,而社会学、经济学更关注的是乡村社区营造和乡村循环经济的发展问题,可以说建筑设计在这里算是形而下的。

畅言网:您认为新乡土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是否值得大力提倡?

袁野:中国的农村要发展,乡土建筑一定会有所改变,要么保存,要么改造,要么新建。我们只要因地制宜地做设计,建造符合当地风土的建筑。

对于政府或开发商进行的大规模村落改造行为我持谨慎的态度。这种开发模式要非常谨慎,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值得怀疑,甚至可以断言这种模式肯定是做不好的。所谓开发就是要有标准和统一性,这本身就不符合乡土建筑生成的自然属性。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农村袁野乡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