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环保设施缘何沦为“违规建筑”?

刚刚投入200多万元进行环保改造,可不到半年,建成的环保设施和生产设备就被当地政府全部捣毁。富阳市山亚制砂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俞火洪和他的股东们欲哭无泪:早知如此,何必要花钱改造?(中青报)

环保设施缘何沦为“违规建筑”?

一篇建设单位起诉政府拆除其环保设施的新闻引起笔者的关注,仔细阅读新闻发现,当地政府拆除的实际是该公司所有构筑物及生产设备,而并非仅是“环保设施”。报道中笔者看到该公司在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审批手续、未取得村镇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属于违规建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当拆除。

然而,政府部门在构筑物建成之后方才进行拆除,给业主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次出现。为何违规建筑物的拆除总是在“事后”进行?

政府部门提前介入不够。各地未批先建的现象屡见不鲜,违规建筑事后拆除给百姓带来的损失巨大,当地政府为何没有提前要求业主办理审批手续?建设局为何没有在项目动工之初要求停建补办规划手续?环保局为何没在项目建设前主动联系业主协助其办理环评手续?这是典型的不作为。

相关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不少业主在实施项目建设的时候不知道应当办理哪些手续,甚至不知道未批先建会受到“拆除”这样的重罚,这是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是造成。没有政策法规的宣传,很多业主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项目已经变成了“违规建筑”,不能认识到何为“为批先建”,怎么可能做到主动报批?

官员包庇使未批先建“肆无忌惮”。在少数基层政府还存在讲人情、打包票的现象,一些官员发现“熟人”未批先建的时候不仅不协助其上报项目,还认为“有我在没问题”,给业主造成误解,以为“上面有熟人”就可以不按法律法规办事。而此种项目是经不起检查的,上级检查后必定会按照法律法规处罚,得不偿失。

未批先建就要受到处罚,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将业主的损失降到最低是政府以及各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强化建设项目政策宣传,加强巡查、提前介入,对未批先建的项目不包庇、主动协助其报批等方式,能大幅度减少未批先建已成事实而造成的损失。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违规建筑环保设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