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阮庆岳:“自然建造”是对病态文明现象的批判

台湾知名建筑评论家  阮庆岳

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已正式启动,大奖以王澍与陆文宇提出的“自然建造”为评奖参照理念,那么本届的一众评委对“自然建造”理念是如何理解的?

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评审委员会的阮庆岳,他是华人世界知名的建筑批评家,曾担任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台湾馆策展人,获第三届中国建筑传媒奖评论奖。他认为,“自然建造”的提出,是对当下病态文明现象的批判,也是一种暮鼓晨钟的恳切呼唤。期待以“自然建造”为本的理念,能清晰也响亮地发出它批判性的声音,更希望因此成为新世纪的一记建筑新宣言。

“自然建造”理念蕴藏着

挑战此刻文明趋势与信仰的意图

Q:你对王澍与陆文宇提出的“自然建造”的理念怎么理解?

阮庆岳:我觉得王澍对于建筑的思考,其实一直有在推进与演变,而“自然建造”是到现在所展现的一个完整也成熟的说法。简单的说,王澍相信建筑如同文化的其他项目,有其根源于生活、土地及传统的必然性,因此应当是自然而然就可生成的。然而,源于欧洲的现代性出现之后,人类挟着理性与技术的强大力量,开始操控及主导一切,不仅逆反人与自然间的原本伦理秩序关系,也对积累的文化结构做出异化的颠覆,晚期再结合资本主义的利我思想,造成了包括建筑在内的文化整体偏颇状态。王澍提出的“自然建造”,是对此刻这样病态文明现象的批判,也是对建筑界一种暮鼓晨钟的恳切呼唤。

Q:你觉得“自然建造”理念的提出对当下的建筑环境与社会文化语境有何意义?

阮庆岳:这理念蕴藏着挑战此刻文明趋势与信仰的意图,意义重大但也相当不容易。因为整体社会的思想结构与生产结构,目前都已经难以撼动地成形了,尤其如果想要立刻逆转生产结构的量变,可能会有些螳螂阻车的意味,但在思想上的提出,则可能会有无法预估的质变可能,因此我个人依旧乐见其成。

Q:你曾现场观察过王澍对富阳文村的改造,这也是王澍第一次做民宅,你觉得这次尝试,是否很好地呈现了“自然建造”的理念?

阮庆岳:王澍对富阳文村的改造,看得出他在其中的许多思考与尝试,譬如对于建筑的在地知识、材料及工法的深究,当然是呈现了“自然建造”其中的基本理念。但我不觉得这作品即是最后答案,反而更像是在为后面要继续的建筑思考与作为,所做出的深化准备。这有些像是他之前在宁波鄞州公园的“五散房”,其实正是为他接续几件大型代表作品做实验的意味。

Q:今年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去世时你曾写过一篇短评,她设计的那些地标式的建筑物,其实是与“自然建造”理念相反的路径,你觉得呢?

阮庆岳:我给予扎哈•哈迪德的评价不会太高,是因为她过度聪敏地迎合了时代的消费浪潮,同时完全没有自省地以明星品牌自居,不断强调因为科技、材料与施工垄断的不可替代,来成就一己的名利之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不仅毫不可取,也确实与“自然建造”的理念逆道而行。

“弱建筑”与“自然建造”

有价值信仰上的潜在联系

Q:你曾与谢英俊、芬兰建筑师马可•卡萨格兰一同创作作品“茧”,参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并提出“弱建筑”的概念,请问什么是“弱建筑”,“弱建筑”与“自然建造”是否有种潜在的联系?

阮庆岳:“茧”原本是想叫为“向昆虫学习”,也是思考对于前工业时期人类筑屋,能与自然万物互敬互重相应合的赞叹,同时感叹此刻建筑与自然万物的对立与弃绝。当时是选择南方常见的竹子为材料,并且幸运地遇到在路上的两名民工,是来自广西少数民族的两兄弟,用他们原本就擅长(却在现代城市被鄙夷)的建筑技法,所搭盖出来的一个对全社会开放的空间。

至于“弱建筑”的概念,是取法自《道德经》,想要表达的是对于现代性奉为圭臬的强者逻辑,譬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提出批判与反对的立场,也歌颂类同上善若水般的“柔弱胜刚强”的互利合作概念,希望能逆反目前这种以竞争与掠夺为尚的文明价值观。我觉得“弱建筑”与“自然建造”,确实有其价值信仰上的潜在联系,若要说差异的话,也许“弱建筑”会偏形上一些,不如“自然建造”深入建筑实践本体的意图。

Q:《道德经》成为你建筑批评的思想与话语资源,面对今天纷繁的建筑现象,这种方法上的师古真的够用吗?是否会难以应对当今的建造乱象?

阮庆岳:百年前源自欧陆的现代建筑,如今已经漫布全球,在思想与实践上都必须开启更多元的视角,才足以响应其面对的纷杂问题。因此引入《道德经》来观看当代华人建筑,自然有其在时代上不得不尔的正当与必然。我希望能以这古老的东方智慧,作为平衡或批判此刻过于资本商业化与喧嚣表象的建筑现象,同时也借此呼吁华人建筑师建立源自文化体系里的思想主体。至于是否能有成效?我既不乐观、也不悲观,或说不忮不求吧!

Q:你曾提出“建筑退化论”,现在是否仍持其中观点,这一理论是否被建筑界所认可?如有争议,争议与分歧表现在哪些方面?

阮庆岳:“建筑退化论”是针对现代性引以为据的“进化论”而提,同样是对现代文明价值观的批判与省思。这个论点我作为书名发表,但目前为止只有在大陆发行,其他包括台港等华文阅读区,并没有同样推出。老实说,我并不觉得这样逆反时代的观点,会被快速或广泛地接受,到底究竟后来是否被认可、争议或分歧,我没有怎么去注意。我的目的只在于提出我的看法,结果如何暂时不太去思量,因为我很清楚自己能做的面向,应该比较是想着力在建筑长期思考的质变,至于此刻现实的如何量变,我目前无能为力也顺其自然。

最突出的问题

就是建筑脱离真正现实

Q:你看到的两岸的建筑有哪些具体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什么?

阮庆岳:最大的问题依旧是缺乏自信,尤其在思想主体上的不能自立,因此会过于在技巧与姿态上,做出摆弄的迎合性,一则迎合商业的媚俗现实,另外则是迎合以西方为主体的价值观。因此操作建筑时会有些本末倒置,恰恰就是因为思想本体的匮乏,时时会导致“不知为何而战”的荒谬情节出现。也可以说,此刻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建筑脱离真正现实。

Q:你最近策划了一个主题为“未来的家”的展览,将建筑设计与科技相结合,能具体谈一下这个跨界展览的指向吗?这个展览是否也在探讨未来智慧式的建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阮庆岳:现代建筑的发展,在最初理念的设定与资本市场的掌控下,基本上是往着产品单一化的方向趋靠,也正逐步走向摧毁生态多样的自我衰亡之路,与多方合作以思考如何响应撞击,已经是不可回避的挑战。台湾建筑界如何善用目前的产业优势,回到自身的主体位置,清楚认知优势与面对的挑战,敢从微小的在地现实出发,再逐步与庞大的全球系统寻求对话,是这个展览意图深思的挑战。因此,结合台湾的中壮辈建筑世代,与在地科技与制造业一起思考未来居家的可能,来形塑一个以台湾为本、却能积极回馈全球环境的观点,就是这个展览的目标。

但这个展览并不特意歌颂高端科技,反而强调因地制宜与跨界合作的重要,也恰如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陈信行教授,谈到“适当科技”时,所说:“……不仅仅是做出一些好的产品,而是希望能解决精细分工社会之下的民主问题。在这个运动成功的案例中,科技产品会永远是为用户服务的工具,而不是让人类追赶不上的目标。”

Q:作为评委,你对本届建筑奖有何期待?

阮庆岳:我期待以“自然建造”为本的理念,能清晰也响亮地发出它批判性的声音,更希望因此成为新世纪的一记建筑新宣言。

我给予扎哈•哈迪德的评价不会太高,是因为她过度聪敏地迎合了时代的消费浪潮,同时完全没有自省地以明星品牌自居,不断强调因为科技、材料与施工垄断的不可替代,来成就一己的名利之私。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不仅毫不可取,也确实与“自然建造”的理念逆道而行。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阮庆岳“自然建造”是对病态文明现象的批判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