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高博:“建筑梦”才刚刚开始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博

高博说,步入而立之年,工作与生活压力都进一步加大。作为建筑师在当下无疑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行业,很多朋友都选择离开,纷纷选择“性价比”更高的行业。而这些年我依然“固执”的坚持着最初的梦想——盖好房子。他是一个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青年建筑师,由于和我住在同一个城市,见面的机会自然多些。

赵敏:请你谈下园博会主展馆创作体会?

高博:这个项目对于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毕竟这是我作为主要设计人及工程主持人完成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公建。1、首先我们要解决主展馆作为园博会主要建筑的统领性及如何和谐融入整体景观的辩证关系,最终选择了这样一个螺旋造型,将绿化“卷进”建筑中,这样带状景观和建筑体量共同形成富有活力和层次空间。2、从方案设计到建筑落成投入使用仅两年半的时间。留给设计推敲,思考,判断的时间很短,这不免会出现遗憾。这使我想到中国发展在追求发展速度的同时,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慢工出细活”已经成为当地建筑师的一种“奢望”。3、相比小项目,大项目需要协调的人和事儿非常多,想要控制整体效果除了技术外,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大局观。记得去年春节前夕一次下工地.因为民工兄弟们赶着回家过年,平日熙攘喧闹的工地忽然变的空无一人,寂静无声.那天北京还下了雪,我一个人独自在建筑之间的庭院中游走,好像自己的房子变成了一个舞台.恍惚间有一种莫名而又强烈的感动:那一瞬间房子似乎在和自己静静的对话.我相信很多建筑师都会感同身受,那一刻作为建筑师的美妙和成就感让我觉得付出都是值得的….2013年5月18日作为主展馆的“生日”,他已经顺利完工投入使用了,迎接来着五湖四海的朋友.两年多的紧张工作告一段落.而我和团队里年轻工程师们的“建筑梦”才刚刚开始...

赵敏:作为BIAD 7的设计总监,你认为北京院在创作方面的优势在哪里?

高博:我从大学毕业后就在BIAD工作至今。BIAD是一个很不错的平台。首先她有60多年传统的老院,同时拥有一套相对严格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追求高品质的建筑作品服务社会一直是BIAD人的核心价值。其次BIAD对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一般讲从刚刚毕业的建筑专业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业建筑师大概可以用5-7年时间。BIAD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师徒间亦师亦友。对青年建筑师的迅速成长大有裨益。BIAD的项目比较充足且类型丰富,同时与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的合作也很多,这无疑提供了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从方案到建筑落成这样的全过程工作,可以让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拥有更加全面的视野。另外一个挺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北京院现在的项目遍及全国,但北京本地项目依然很多。项目在身边实施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时下工地,更好的控制建筑效果,这对成就一个好作品太重要了。

赵敏:作为80后你能否说说和70后,60后相比有什么特点?

高博:这个问题社会上谈论的比较多了。从客观上讲80后成长过程中,物质基础更为充足,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更快。这造成80后对新生事物、新技术的好奇心更加强烈,接受速度也更快。另外个人感觉很重要的一点在心态。80后从小没有经过困难时期。这使得80后心态上更放松,更单纯。思想上的束缚相对少些,自由开放些。这些都造成80后建筑师对于自我观点和个性的表达都更为直接明确。相比前辈建筑师们,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建筑市场更为复杂。高速的经济发展催生了高速的城市化。疯狂而不理性的建设速度,造成了城市中建筑水平的良莠不齐。消除这些遗憾可能是我们这代建筑师的重要使命。另外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加趋于理性,市场对于建筑设计将提出更精细化的要求, 这些将是我们这代建筑师的机遇和挑战。

赵敏:你认为“什么是好建筑”?

高博:刚刚看过孟建民大师的微博文章“什么是好建筑”,孟总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视野审视当下建筑领域,并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最终提出了他比较认同的三个设计方法:全过程/交互/本源设计。我还是十分认同他的这种观点。我借这三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全过程设计体现了建筑设计的广度和纵深,需要业主和设计总负责有很好的协调能力,需要主持建筑师有很强的控制力才能实现一个完整设计。这是完成一个好设计好项目的前提。但在现实中设计管理的状况良莠不齐,设计师话语权缺失,最终很多形成七零八碎的拼贴。交互设计其实还是关注人的需求体验,这样才能让使用者对建筑和环境产生感情,才能“走心”。我个人对这种具有人情味的房子情有独钟。本源设计和朱小地老师谈及的设计真相有相似的地方。我觉得建筑师要更加诚实,平和地面对设计对象,不是习惯性的最求形式上的八股或趣味。对项目背景理解的深度往往最终决定了设计的成败。中国不缺明星建筑,没必要随便一个楼都要成为地标,我甚至觉得我们的城市更缺乏整体水准较高的所谓“背景建筑”。我认为当社会整体意义形态回归理性时,房子才能变成他本来应有的模样。我个人认为好建筑,简单的说还是那三个字“天“”地“”人“。我认为一个优秀建筑要回答好这三个命题。天时:对于项目外因的应对。时间,社会,背景,人文,城市,气候等等。地利:对于项目内因的应对。场地,功能,造价,工艺等等人和:对于人的应对。很喜欢坂茂的一句话:“人们喜欢的建筑就是永恒的“。

赵敏:请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建筑作品。

高博: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这个作品,姑且称它为 “2006夏“:2006年的那个夏天对于我们注定是永生难忘的。硕士论文答辩完了,我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学生时代,离开呆了七年的学校,进入社会工作。大家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伤感和不舍的。我和好友李乃祯,宋侃达觉得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儿,疯狂一把,算是对于学生的终结搞个仪式吧。正值06年世界杯如火如荼,大家都挤在狭小,没有空调的宿舍里观看比赛。我们有个创意:能不能弄个超大的屏幕让小伙伴们一起看球。我们去金五星批发市场定制了一块4*3米的白布。从23号宿舍楼4层和2层拉了四根绳子固定在对面一层的车棚上。把幕布绷在半空中。我们用投影仪将世界杯的直播投影在白布上。简单至极的设计一时间在清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仲夏的夜晚,大家在去澡堂的必经之路上,偶尔抬头看见空中的世界杯画面;宿舍的弟兄们躺在床上往外望去,整个窗子变成超大的屏幕。画面随着夏天的风轻轻漂浮在半空中,楼下路过的朋友驻足仰望,楼上宿舍的朋友趴在阳台上边乘凉边看球。一起呐喊,一起唏嘘,一起欢笑,人们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就是这样简单至极的设计,确是带给我们了极大的兴奋,惊喜,欢乐以及对2006年那个夏天最美好的记忆。

赵敏:除了设计你还有何兴趣爱好?

高博:爱好还是挺广泛。绘画,读书,运动,电影等等都喜欢。另外可能是男孩子的天性吧,从小就比较喜欢汽车。现在也喜欢收集一些汽车模型。汽车的历史不过二三百年,但他确一直是人类工业文明和尖端科技的集中体现。汽车的工业设计可以说是科技和艺术完美的结合。我也比较关注不同汽车品牌特有的家族元素,这些都体现了不同的造车理念,像基因一样的不断传承,进化,突变体现在一代代的产品中,和建筑的不同流派风格发展有相似的地方.

赵敏:能看出朱小地老师对你的影响,当初为何会选择他做你的导师?

高博:我本人还是比较幸运,进入北京院不久有机会和他合作了“旬”会所这个项目,一起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我很佩服朱老师的精力和毅力,在从事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依然坚持对于建筑的思考和实践。他的管理者身份促使他对于中国社会背景和建筑市场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这其实是中国建筑师不能回避的问题。从他的作品中你看不到光鲜华丽的建筑形式感,更多是对项目本体认真思考后所作出的诚实应答。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设计好建筑建筑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