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北京VS巴黎——中法新城发展对比与思考

北京和巴黎两座世界闻名的古老城市有很多共同点

新城建设是在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发展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必然选择,且不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由于经济活动日益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迅速膨胀,城市人口突增,城市人均空间也随之不断压缩,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延续自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集中式发展使得大城市承担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从集中到辅助式离散、分散成为城市形态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

新城可以看做是卫星城概念的延伸或发展。卫星城镇理论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中被提出,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几个发展阶段,最早的卫星城一般指代卧城,仅解决居住生活之需。之后卫星城的概念逐渐向新城过渡,从附属辅助式走向独立,成为基本独立于母城,可以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并具备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镇中心的新城。

就现阶段而言,新城建设已经全面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新城建设发展的策略方法也更加成熟多样,在世界各国的很多大城市周边,新城已经成为具备相当规模和独立城市结构的新兴城镇,通过高速交通线与主城连接,主城的功能空间与新城相互渗透,同时新城的规模和人口承载力也在不断扩充。

巴黎新城发展

1965年的巴黎大区规划中确定了新城发展的三个指导性原则:一是多中心,目的是把集中于巴黎的人口、就业、工业、服务业等引向外圈,并各自形成相应的中心效应,每个中心需达到空间、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平衡;二是从空间和社会层面改造大型社会住宅小区,这些住宅通常以十至二十层的高层和长达数十甚至数百米的板式住宅形式出现,每个小区的占地范围宽广,与外部交通联系薄弱,极度缺乏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三是社会多阶层混合,减少城市空间上的社会分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马恩河谷是最晚被并入新城发展计划的区域。马恩河谷是典型的沿城际交通发展的新城,也是公认发展最成功的新城。实际上,在新城计划启动以前,马恩河谷区域的城市化进城非常慢,绝大部分土地为农田,只有零星的村庄散布在新城范围内,新城的发展基本上从零开始。目前,马恩河谷新城覆盖了26个市镇,占地约150平方公里,26万人。

根据新城范围内各区域的区位优势、景观优势、历史优势、定位优势等,可以把马恩河谷区自西向东分成四个区:巴黎入口区、毛布唯区(val maubuee)、布希-兰尼河谷区(val de bussy-Cvaldelagny)、欧洲河谷区(val d’Europe)。

下面从六个方面系统概述该区域新城建设的整体状况与效果。

第一,基础设施。新城离巴黎约12公里,由若干条铁路、城际铁路、地铁及公交车线路连接起来。一个法国最繁忙的TGV(高速铁路)火车站、55条线路(包括通达英国的欧洲之星Eurostar)以及比利时的达利斯(Thalys);一条高密度的城际快线A线在马恩河谷新城共设9个站,从新城东端的欧洲谷(Vald’Europe)到巴黎市中心只需40分钟;5个城际铁路车站(SNCF),只需20分钟可到达巴黎火车东站;高速路A4在马恩河谷新城共有10个出口,从欧洲谷到巴黎东南边的贝西城口(PortedeBercy)只需要30分钟;新城也与A86高速路毗邻;38条新城内的公交线路;在城铁和地铁站旁共建了4800个停车位、11个大型停车场,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

第二,人口增长。根据1999年的普查结果,34%的人口20岁以下,70%的人口在40岁以下。年轻是这个新城的巨大优势。

第三,公共服务设施。超过500个文体、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其中包含中小型工业服务中心、一个大学城(超过10个大学和研究中心,17000多名学生)、体育场馆、博物馆、展览馆、剧院等。

第四,经济。马恩河谷新城接纳了多样的经济实体。旅游业占重要地位,因欧洲迪士尼落地马恩河谷,该地区成为欧洲第一旅游区。商业旅游也是该新城经济的支柱之一,马恩河谷区占据了法国会议中心的第一位,每年约有1200个会议和研讨会在该地区举行。新城规划的目标是创造至少23万个就业岗位。目前马恩河谷的就业率达到90.13%。

第五,住宅建设。自2003年,每年保持约2000户住宅的建设量。随着马恩河谷新城的继续发展,住宅的需求量还是很大。

第六,效果及经验。马恩河谷河岸被规划成公园,环境保护非常好,并优先考虑大众利益;马恩河谷的大学城1983年建成,当地年轻人大部分受到高等教育,而且超过6000个公司分布在大学城附近的工业园,所以新城年轻人的就业率非常高;马恩河谷新城几乎从零开始,每个市镇的领导层几乎由新移民组成,能融洽地与居民一起协商寻找解决方案;落户该区的业主能享受一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兴产业及中小企业非常有吸引力;巴黎入口区是继拉德芳斯区后巴黎省内第二大服务业中心区;新城内每个区域根据各自的优势确定发展特色和目标;马恩河谷新城的土地全部属于EPAMARNE和EPAFRANCE两家国家控股执行新城规划的公司,新企业或地产入住新城时可利用低价获得土地,降低公司运营成本,降低房价,增加新城的向心性。

自新城建设以来,法国本土15%的新建筑、49%的人口增长、44%的工作岗位增长都在新城。三个大型省级(美式)商业中心也坐落在新城。

法国新城建设的政策可归纳以下几方面。

第一,行政手段。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新城建设的原则、合法性,以及执行和时间上的延续性;鉴于法国行政区的特别性(法国共分国家、大区、省、市镇四级行政级别,具体的城市规划属于市镇一级;法国共含约3.6万个市镇,相对于法国国土面积,每个市镇的面积非常小),新城通常覆盖多个市镇,为避免每个市镇制定各自的城市规划各自为政,保证利益最大化,法国政府成立公共规划机构代表国家引导新城的建设,协调各市镇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利益,并代表国家提供必须的经济技术支持,这些机构拥有获得、转让、规划土地的权利,制定规划文件、财政报告等权责。

第二,财政手段。国家制定公建的数量类别,做相应的财政预算,直接拨款到市镇,由市政府负责建设;国家贷款给城市,还款期长、利率低;社会福利住宅由国家投资建设;城际交通由国家全额投资建设;国家拨款资助新城内的城市公共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可获得国家的低息贷款;新城范围确定之前,国家以合理价买入新城范围内的农田,以五通一平的价格卖地(城市用地),土地收益用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地铁、城铁、高速公路是新城发展的关键。新城建设最终目的是建立他对大都市圈中心城的反磁效应。当今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充分利用公共交通是减轻公路负担、增加城市运输能力、提升城市环境的最有效方法。交通换乘系统的舒适性、经济性、便捷性是达到该效应的一个保障。

第四,公共服务设施。高等教育作为新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在新城规划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可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住房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向依托大学形成的产业输入;新城的行政中心及各类文化、体育设施的设置,以及社区服务功能同样吸引人口;理想的新城建设需在新城(villesnouvelles)、市镇(commune)、片区(quartier)三个层次各自的中心找到一个平衡。

第五,城市肌理及建筑。在延续城市脉络和肌理上,早期建设的新城大部分都存在问题。这些后期建设的大尺度的基础设施和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与远处法国传统的小尺度城市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虽然建设期相差不多,但城市空间上的断裂非常明显。

北京新城发展

目前北京规划11个新城,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是北京新城发展计划里的重点城市。北京新城发展战略包括如下内容。

在政策方面,根据不同重点新城的特点,制定吸引各类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融资政策。在资金方面,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并行。在土地使用方面,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并规划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在基础设施方面,采取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建设相互协同,建立以公共交通为纽带的城市布局及土地利用模式,促进新城的理性增长。加强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行驶权。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高品质、高标准建设新城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新城吸引力,促进新城发展。在居住区建设方面,重点新城住宅开发建设以适合中等收入阶层的居住房为主,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及新增年轻劳动力就业人口,满足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在节能技术方面,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措施,率先在建筑节能、中水利用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对比与思考

通过巴黎与北京新城建设状况对比,可以看出二者在新城建设的道路具备很多自己的特点。巴黎新城建设起步早,时间长,且由于国家与城市本身的情况不同,在考虑经验借鉴的同时,还应当深入思考二者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探寻我国新城建设发展之路。

规划政策

从新城建设的规划背景看,由于两国国家领土尺度差异较大,法国的新城计划是国家级的规划,由国家的道路和设备部直接领导。而中国的新城则是相应的市级规划。法国国土面积较小但包含3.6万多个市镇,拥有规划职能的政府正是这最小一级的“市镇”。当国家整体规划的新城建设覆盖范围超出市镇时候,就需要一个既能够充分执行国家整体布局思想,整合、协调数个市镇利益,又能超越市镇行政级别,并可以进行实际行政操作的机构来统领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而在中国,基本上新城的范围与行政领土划分范围重合,而且新城方案并非国家级计划,不需要一个机构代表国家监督新城的建设。

基本原则

新城发展基本原则方面,法国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如多中心、改造大型社会集合住宅、多阶层混合这三个原则是针对目前巴黎这样的大城市。社会问题是城市规划中关注的重点。北京没有明确提出新城发展的提纲性原则,但是多中心同样是北京新城规划的基本原则。可是,北京的新城规划更多关心空间和功能布局的关系,而较少关注社会问题,以及没有通过空间改造改善社会问题的经验。

公共基础设施

法国新城基础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国家投资,二是土地交易收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土地交易收入作为资金来源,因法国地方政府与土地相关的收入除了土地交易,还有土地税、住房税,所以法国政府没有抬高土地价格,反而以合理价格出售给开发商或企业吸引他们入住。因此,北京政府在进行土地买卖的时候,应注意控制土地价格,控制落户新城的经济门槛。北京提出通过发行地方债券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

公众参与

民间协会的作用在法国社会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新城的建设中,新移民的大量到来是必然,而民间协会与新移民及政府之间的沟通对新城的良性发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在中国国情下,北京新城的发展如何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保证这种政府与新市民之间的对话,以及提供更全面的社会服务是一个新的课题。

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中法新城发展的共同技术手段。关于交通换乘,北京设想得相对全面到位,接下来需要落实的力度。从欧洲经验看,交通换乘及大众对公共交通的使用程度取决于三点:快捷性、经济性和舒适性。BRT系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北京在实行BRT系统时,应从已有的道路中截取一条用作公交车专用,而不应再增加道路宽度。应当扩大公交车道的使用率,即允许出租车及应急车(如救火车、急救车、警车)使用公交车道。北京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做得非常好,需要留意驻车换乘的停车费,要考虑到整体的经济性,即停车费加公共交通费低于完成相同路程的汽油费。

居住区形态

从法国的经验看,不仅保存旧有的城市道路和肌理,重要的是如何延续这种现有的城市肌理。功能区域的混合可以避免单一的城市肌理,居住区占据大量的土地面积,城市肌理的特征实际由居住区的特点决定。适当降低居住区的尺度,以及道路的宽度,增加道路密度不仅更贴近旧有的城市肌理,更能使新城人性化,增加吸引力。居住区规划理想的是大混居、小聚居,混合不同的阶层,以避免远期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

综上所述,北京和法国的新城建设目标、技术政策相差不多。但法国浓重的人文气息及政府执政经验使他们非常看重社会功能。新城建设不仅担负着分担中心城功能,还应该完成一个城市自身相对应的功能,即生活、学习、工作、休闲,而不是单纯建造一个居民聚居区。政策落实的效果取决于每项具体措施的实施,所以如何落实这些政策是北京政府需要细致考虑的问题。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北京新城巴黎韩林飞中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