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钢:以“几何”营造“胜景”
来源:中国建筑报道网投稿 2014-03-21
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津大学新校区室内体育活动中心和游泳馆,是一个室内与室外、地面与屋面一体的“运动综合体”。将各类运动场地空间依其平面尺寸、净高及使用方式,以线性公共空间串联,空间规整而灵活,一系列使用于屋顶和外墙的直纹曲面及圆弧形状的混凝土拱带来大跨度空间和高侧窗采光,并形成沉静而多变的建筑轮廓。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中,我们尝试强调在几何逻辑控制下对某些建筑基本单元形式和结构的探寻,并重复运用和组合这些单元结构以生成特定功能、光线及氛围的建筑空间,并与学生的日常活动和校园景观产生互动。
尚在设计进程中的玉环县博物馆+图书馆,位于浙江台州的海岛——玉环的填海新城区。玉环老城的坎门一带空间极具特色,以隧道—山—港—湾—海峡—对景岛的元素,构成了极具本地渔港特色的空间形态。于是我们在近乎“荒芜”的新区两馆及其所在城市公园中移植了坎门渔港的空间形态,并将两组建筑结合景观设计共同形成“山水之势”,在形成两条独立使用流线的同时,营造了具有空间层次的环境空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再次探讨了对建筑基本单元及其组合以生成建筑和组群空间的研究。由一种反曲面的混凝土悬索结构和一种类似形式的大跨度鱼腹梁结构,作为基本结构和功能、空间、形式单元,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被反复组合、变异、联接与围合,以对应功能、行为、地形、观景及造境的需要。在形成独具特征的室内无柱空间和室外群组空间的同时,将一处全无特征的填海区域自造成建筑与水景及建筑之间互动互成的、世外桃源般的“人工山水”,并借来远处的自然山水,合之以为“胜景”。
胜景几何?
这既是我们工作的方向与内容,也是对当下现实缺失之诗性的质疑,亦是对自己关于理想世界营造之努力的省问。思考仍在继续,实践仍在进行。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