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斯蒂文·霍尔:中国到处有失败建筑

斯蒂文·霍尔

“我不喜欢广州大剧院。我认为它的内部很好,但外表不好。”坐在自己位于纽约的办公室,斯蒂文·霍尔说。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2001年就到中国发展,至今已经15年。在此期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国人对现代地标式建筑如饥似渴,一批国外大牌建筑师的作品纷纷在各地涌现。但它们中的许多随即引发了巨大争议:保罗·安德鲁的国家大剧院被质疑破坏文脉,库哈斯的CCTV大楼受到清华教授严厉批评,扎哈•哈迪德则一度忙着解释广州歌剧院的工程纰漏……

相比之下,斯蒂文•霍尔算得上一路顺风顺水。在中国,他已经完成了四个超级项目:南京四方美术馆、北京当代万国城、深圳万科总部卧式摩天大楼和成都来福士广场。它们的口碑都不错。“地标性建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为了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标,一栋现代的功能性建筑要增添一些奇奇怪怪的、与功能无关的东西。这实在毫无意义。”对于中国的地标热,他这样表示。

在接受采访时,斯蒂文•霍尔畅谈了15年来在中国发展的经验,也提出了对中国建筑发展趋势的质疑。以下为采访内容。

在中国,人们都愿意接受新事物

Q:2001年,你第一次到中国,距今已有15年了。作为一个外国建筑师,如何更好地去理解中国?

斯蒂文·霍尔:我在中国一直有当地合伙人。我和李虎合作多年,和工程师肖博士也是。我们可以从亚洲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所以我们的项目会如此成功。我还研究过风水,读了许多这方面的书。我觉得风水非常符合生活逻辑,你也可以从我们的建筑中看到这点。

Q:这15年来,中国处于急速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你看来,中国建筑应该汲取哪些世界其他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教训?

斯蒂文·霍尔:我在北京看到人们在郊区非常密集地建房子,它们看起来像美国式的住宅区。这破坏了景观,也破坏了生态,我觉得它们完全不适合中国。环保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不幸的是,人们没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现在城里的车太多了,造成污染和交通堵塞。最好的是建设一个可以同时居住、工作、休闲的地方,这就不需要过度依赖汽车。在纽约,我每天都从我位于格林威治村的家走路到公司上班。对我而言,“城市空间”不仅意味着盖一栋接一栋的房子。

Q:当你在中国对综合型建筑和新型城市模式进行探索时,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斯蒂文·霍尔:我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人们都愿意接受新事物。在深圳建卧式摩天大楼(注:深圳万科新总部)时,我建议将整个地面建成热带公园,对民众开放。酒店和商店则在离地面约20米高的楼上,或者呈悬浮状。

我欣慰的是客户思想开放,深圳住房和建设局允许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这栋风格激进的建筑。它很受欢迎,许多人来参观。这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因为人们相信事物的种种可能性。

Q:有遗憾吗?

斯蒂文·霍尔:我写了一本叫《城市的希望:斯蒂文·霍尔的中国制造》的书,书里有我在中国的所有故事。我们做了22个方案,只完成了4个。

所以如果说到遗憾,我的遗憾是,那些邀请我们提出设计方案的人,最后没有让我们实施。

好东西总是得花时间

Q: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是你在中国项目的起点。它的灵感来源是什么?它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什么位置?

斯蒂文·霍尔:在四方美术馆,我们努力营造出一种非常特别的中国风,让它既形成与“中国”的深层联系,又尽可能现代。我想到了古代中国的水墨卷轴——它们不使用西方式的焦点透视,视线是平行的,没有消失点。

因为这个,我的第一张水彩设计图是黑白的。我从这两个概念开始掘进,让建筑成为某种实验的空间。在地面部分,我尝试着把竹子与钢筋混凝土结合,让竹子为墙面提供线条。而你沿着美术馆往上走,就可以眺望到远处的南京城。没错,我有许多概念都是从四方美术馆发展出来的。

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对外而言非常重要。我认为它充满了哲理。我从古代中国汲取灵感,然后将其转变为非常现代的建筑。当时我精力充沛,十分勤奋,客户也十分开明。

有趣的是,这是我在中国的第一个方案,也是耗时最久的,一直到2012年才完成。好东西总是得花时间。

Q:北京当代MoMA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又处于什么位置?你的建筑灵感大多来自一本书、一段音乐、一幅画作。在北京东直门的那样一个位置,怎么想到以马蒂斯的画《舞蹈》为灵感来做设计?

斯蒂文·霍尔:选择马蒂斯是客户的意思。我想连接8座大楼,在一个地方把工作、生活和文化空间融合起来。

我对客户解释这个概念,但他们不是很清楚。后来有一次他们来纽约,我有作品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展出,就带他们去看。马蒂斯的《舞蹈》恰好挂在MoMA的楼梯口。这是很大的一幅画,我脱口而出:“这幅画就像我为你们做的设计一样。”他们立刻变得很兴奋,决定让《舞蹈》成为建筑的象征。

这是在我完成设计之后才发生的事。他们能从现代艺术中理解我的设计,很棒。

Q:当代MoMA的工程预算大大超支,但被接受了。这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属于中国的“意外之喜”吗——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斯蒂文·霍尔:如果考虑到利润是成本的8倍,你怎么能说它大大超支呢?这是非常成功的投资。

一开始,客户只要求我做简单的隔间设计,但我要求给我两个月,完成一个理想的设计。我加了桥、电影院、学校、循环水池。收到新设计后,客户沉默了大概一个星期,然后发邮件给我:“你的项目大大超出我们的预算,但是我们决定提高预算,所以不要删除任何东西。”对我而言,这是个很大的惊喜。

我想,当时大家都在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每个人都对走上世界舞台很兴奋,都愿意大笔投资。

Q:在你看来,到目前为止,你在中国最有意义的建筑是哪个?

斯蒂文·霍尔:每个都意义非凡。北京MoMA有地热井、循环水系统和公共空间,是可持续性建筑的好榜样。深圳的卧式摩天大楼同样重要,它将一栋巨大的建筑挑高,为地面造了一个热带公园。成都的来福士广场是所有项目中最大的,有4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4条街,开幕时吸引了15万人。最后是南京的四方美术馆,它是最小的,但对我而言,它的重要性在于精神——它让我与古代中国更加接近。

Q:2015年底的新闻称,你在深圳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建筑设计已获LEED白金评级。新闻还称,地方官员似乎倾向于不同选择。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斯蒂文·霍尔:没错。我凑巧知道所有评委都非常喜欢我们的设计。我们得到了大部分赞成票,参加了每一次会议,我们的设计胜出了,但是很奇怪,到政府层面时,中标的却是另一个事务所。

我在北京的合伙人到了深圳,将项目解释给官员听,他们只给他15分钟时间。我很惊讶,因为我们的设计比别人好很多,尤其是在对公共空间的处理方面。我写了一封信给深圳市长,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但到现在还没有答复。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遇到这样的事。过去我在莫斯科遇到过类似情况——或许在莫斯科你比较不会惊讶。那是莫斯科金岛项目(Golden Island)的竞标。每个人都赞同我们的设计,但最后得奖的是一个非常单调的设计。

我不难过,我必须继续往前走,不回头。我们在深圳已经有了很精彩的案例,我们也很希望为城市提供拥有优美公共空间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但没中标,你有什么办法?

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失败的作品

Q:有人说,当代中国是世界建筑的试验场。在你看来,在这个试验场制造的成品中,哪些是比较成功的?哪些是比较失败的?

斯蒂文·霍尔:我觉得比较成功的是我设计的那4栋建筑。我认为扎哈·哈迪德在北京设计的银河Soho(Galaxy Soho)也很成功。我在它竣工前进去过。她“疯狂”的设计创造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我觉得是成功的。但它竣工后我没去看过。据说很多人认为这个设计是失败的。

我不认为扎哈·哈迪德的所有项目都成功。我不喜欢广州大剧院。我认为它的内部很好,但外表不好。扎哈·哈迪德也同意我的看法,这是由于工程过于简陋,随便拼凑在一起,粗制滥造,没注意细节。

我不喜欢老谈负面,但我认为,地标性建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为了成为引人注目的地标,一栋现代的功能性建筑要增添一些奇奇怪怪的、与功能无关的东西。这实在毫无意义。

我可以说,在中国,到处可以看到失败的作品,上海有,其他地方也有。建筑本身必须有意义,而不是只玩摩天大楼的外表游戏。必须考虑许多因素,比如都市生活和空间。

Q:你曾经说,希望达到文化与商业的平衡、新与旧的平衡。在中国要实现这一点,难吗?

斯蒂文·霍尔:平衡非常重要,但很难实现。我觉得我们在中国达成了,不论是文化的,还是经济的。因为在中国,人们接受现代建筑的美学,我不难说服谁。而在伦敦,连建一个小小的马吉医疗中心都困难重重。在中国,我从来没有过这类疑问。

Q:你认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对“现代化”的想象存在什么误区?

斯蒂文·霍尔:在中国,很缺乏对都市空间的营造,尤其是今天投资超过10亿元的大项目。营造良好的都市空间取决于房地产商,但他们对营造公共空间、提供此类住宅的投入非常匮乏。而对未来而言,这非常重要。

有人批评说中国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太多了,我不同意。为市民提供好的建筑、好的公共空间,为未来做规划,每个人都可以受益。如果你建造了一座伟大的美术馆,好的展览就会从中自然产生。

Q:你和国外建筑师讨论过中国经验吗?有何共鸣?

斯蒂文·霍尔:有时候会讨论。我总是很幸运,但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像我这么幸运,可能这是机缘吧。

我的好朋友沃尔特·德玛丽亚(注:美国艺术家)说过,你必须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有正确的想法。有正确的想法,在错误的地方也行不通。这三点必须连成一条线。对我而言,它发生了,所以我可以在中国完成这4栋建筑。

我不确定在今天,这三点是否还连成一条线。许多建筑师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他们可能没有好客户,或者来得太迟。或许这三点在未来还会连成一条线,谁知道呢?

Q:未来你在中国还将有什么项目?

斯蒂文·霍尔:我们刚刚打败库哈斯和扎哈·哈迪德,赢得了青岛博物馆的竞标。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项目。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