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丹尼尔·里伯斯金:绘画即研究

建筑设计大师 丹尼尔·里伯斯金

在中国的实践

Q: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中心是你在中国完成的第一个项目。 跟你以前完成的建筑很不一样的是:这座教学建筑外表呈现出来的是没有附其他任何表皮材料的白墙面。对于这样一个朴实的表面你是怎么考虑的?

丹尼尔·里伯斯金(以下简称DL):材料对于建筑来讲当然非常重要,但对我来说,建筑最重要的是空间。城大是个公办的大学,所以这座建筑要求造价要低。建筑造价是由香港政府部门计算的,他们当初的计算考虑的是建造一栋造价经济的“方盒子”建筑。但我希望为学生创造一座真正富有空间感的建筑,它可以给新的创意提供空间,让学生互相交流,提供报告场地,并且每天将有数千名学生使用它。所以我的建筑外表设计得非常简单,只是混凝土墙加涂料。我考虑的是对师生来说更本质的东西。

Q:你在中国的另一个项目是在大陆地区的张之洞及近代工业博物馆。这个项目的建造过程充满艰辛,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DL:这个项目目前的进展很好。项目业主是非常好的业主。他们在乎的并不只是一个能拍出好看照片的建筑,他们在乎的是建筑建造的质量,并且希望将这座建筑打造为一个可持续建筑的范本,所以这确实是个挑战。比如,我曾经设计了一种一对一的标记来做建造测试,记得设计的第一稿在制图及实际建造方式上都有很多问题,但第二稿就非常棒,所以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Q:张之洞博物馆这个项目造型上给人以漂浮感,这也是你首次在项目中尝试这种概念。对于漂浮你最初是有着怎样的构想?

DL:该项目位于工业区,我希望人们来到这里能有种被抬升的感觉,眼前壮观的景象让人能从历史场景中暂时抽身出来,所以博物馆并没有贴着地表而建,也没建造在很拥挤的场地。漂浮的用意是想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提升,它表达了对张之洞个人以及他早年的成就、对这个国家未来全新的思考的敬意。所以建筑的抬升并不只是外观上的考虑,它有着精神上的意义。抬升是通过钢结构来实现的,反映了高大、反重力的钢铁精神。同时,武汉这座城市的建设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尺度。所以这个概念有着多个层面的考虑,甚至可以认为它反映了船只被江上潮汐和波浪托起,它是一个物质、概念、社会、文化、工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Q:你对如今中国建筑师以及他们的实践有哪些了解?有没有你喜欢的建筑师及其作品?

DL:我跟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碰过面,我看过他的作品,非常棒。我也见过清华建筑学院的创办人吴良镛老先生,我们一起分享了很多。另外,在我当建筑学院老师的时候曾带过很多中国学生。

丹尼尔·里伯斯金创作草图

个人工作方式

Q:你会怎样开始一个设计?对你来说,草图和绘画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你是怎么通过你的手来思考的?

DL:绘画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并不只是反应你个人的思考,它还反应着真实的世界。所以,绘画是个探险。绘画不是描绘你事先设想好的或者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它作为基础艺术门类,为建筑师进行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式。我并不会把绘画视为工作,我不会为了展示或交流去画,我只会在有灵感的时候画画,绘画就像灵感的火花。我就是为了画而画。

Q:我们对你摆上官网的一些画作很好奇,它们是Theatrum Mundi(字面意思为“世界舞台”,莎士比亚曾以此表达人生如戏之感)、Micromegas(米克罗梅加斯,原为伏尔泰一部讽刺小说的书名)Chamberworks(室内乐,里伯斯金在该作品中试图探讨音乐与建筑的关系)。这些画作看起来很漂亮,里面的东西不是静态、平面的,而是流动、立体的。这些画作反映了你个人对建筑及城市的思考。我们可以怎么来理解这些作品呢?

DL:它们是一种途径,是建筑的一部分。我的设计并不是从具体的建筑开始的,也不是从文字或实体模型,而是从绘画出发。这些严肃的绘画是我做的建筑研究,没有真实的业主,没有设计要求,没有预算,它们是对建筑更本质问题的思考。我最新完成了100张系列画作,它们会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作展示。我还是持续地在画,它们不单纯只是画,更在我的工作中不断地启示着我。绘画这种方式非常传统,我们现在当然有很多方法去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但我还是更倾向于用传统的动手做东西的方式,从一张图到一个纸板或木头草模,再到更大的模型,最后当然也会把它们转化成更准确的计算机语言,但我更多的是在用传统的方式去研究建筑。这些方式很古老,你会发现中国几千年前就有建筑模型了。

Q:有没有一些建筑师或者建筑作品曾经给你带来过深远的影响?

DL:当然,你肯定一直都会受到建筑师们的影响。但这些影响来自于历史的切片,它们是建筑史上一些永恒的瞬间,穿越时光,经久不衰。所以它们可以是来自古代、中世纪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它们甚至还不一定只来自于建造房子的建筑师,实际上任何构建出框架的人都是建筑师,伟大的作曲家是,伟大的作家也是。如果你回看文艺复兴的历史,回看达·芬奇这样的建筑师,回看中世纪的雕塑大师,你会看到他们那时候已经能够在石头上作画,有着独特的雕刻技艺。当你回看这些欧洲或亚洲的古代建筑师,你就会对世界上的建筑师如何实现他们的理想有个系统而持续的认识。建筑的启示来自整个历史长轴。

教育与教学

Q:你当初在纽约和英国都接受过建筑学教育,这两段学习经历是怎么帮你开启建筑职业生涯的?

DL:我在纽约学习的那段时间,建筑学正在经历变革,我在库柏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像约翰·海杜克、彼得·艾森曼、理查德·迈耶等。那时候建筑不再被视作机器,而是开始有其他的想法出现。但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我觉得我需要研究些别的东西,像历史、理论以及建筑考古学,所以我去了英国的学校学习比较学(comparative studies),那里的学习跟绘图等设计方面的东西无关,而是更偏向建筑文学方面,通过研究古代文字去研究建筑。在那里我认识了约瑟夫·里克沃特,一个伟大的建筑历史学家。在那个时候这些方面确实没有建筑院校做过相关工作,它们更像是在修补这个领域所遗漏的知识。

Q:你也一直在从事教学。哪段教学经历对你来说是最美好的?教学工作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着怎样的意义?

DL:我最美好最深刻的回忆是我在匡溪艺术学校担任建筑学院院长的那段时期。匡溪是个小学校,但在那里我却做了很多有深度的研究。我在教学的时候是完全脱产的,并没有从事建筑实践。我的第一个项目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很久以后的事。之后我便在米兰创办了我自己的建筑学校,它有别于我们此前所了解的一般的学校,学校很小,并不开设常规课程,是对那时候所存在的一切事物之外的另一种尝试,而我是唯一的老师。

教学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建筑是一门知识,它包含各类想法却又并不局限于建筑。如今有太多的建筑只是时尚的产物,或者只是为了建造而建造。但对我来说,建筑文化是一个重要的母体,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研究。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丹尼尔·里伯斯金绘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