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李侃:未来城市生活的发展方向就是慢生活的城市空间

德国KAN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部—青岛凯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侃

2014北上广深青·城市发展趋势峰会暨青岛城市新中心区开发模式创新高峰论坛在青岛举办。德国KAN建筑事务所中国区总部—青岛凯安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侃从建筑设计师的角度和眼光阐述了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心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以及对城市整体的影响。

讲话实录:

RBD这个概念是未来中国,尤其是青岛的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RBD在欧洲很多文化历史名城都有出现,我们称为绿色的GDP,充分体现未来城市生活的发展方向就是慢生活的城市空间。这个慢生活的城市空间能够实现当中国的我们的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以后大家真正的理想生活。在人均GDP300元起步的时候,住宅的产业开始发展;当达到500美元的时候,达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超过500美元以后,地铁开始投入使用了。

青岛2012年人均GDP排比是第30位,人均超过83000元,合1300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在人均GDP达到8千美元以后,住宅产业就进入了一个平稳期。2014年4月,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被提出,就是新型的城镇化。其中,对中心城市发展提到了一个改造和提升中心城区的一个功能。要推动特大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向卫星城市疏散大中城市中心区的高端服务,现代商贸、创新等功能。同时,统筹规划地上地下的空间开发,推动商业办公、居住空间与交通占领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开发。这些是国家从整个的城市发展和布局上作的顶层设计,我们青岛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资源优势呢?首先,生态资源优势。第一,青岛有众多的山头公园,除了我们崂山以外,市区也有大大小小的十来个山头公园,这是我们生态优势;第二,有两条河,一是李沧河,二是张村河。另外,青岛含周边的市区总人口是817万,市区人口超过300万,这只是基本数据。还有目前国家的规划。未来,青岛要把目光投向世界,进而寻找适合的发展方式。

巴黎是世界的时尚之都,也是一个文化、商业中心,它还是一个典型的RBD城市。一本由奥地利人在1930年写书中,对于整个世界城市作了一个数据,现在巴黎城市格局在十九世纪就基本上都稳定下来了,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基本上整个空间已经到位。再研究一下城市出行,巴黎、纽约步行的出行人数超过30%。地铁、公交车等等公共交通,巴黎是21%,纽约是30%,剩下的小汽车的出行只占到30%。未来的RBD城市,它的主要特点一定是以人为提前考虑的。现在国内一些城市,街道无比的宽阔,但是在未来肯定要经过由宽变窄的趋势。巴黎在后来的人行道这块做了相关的专业化设计,充分说明当人们习惯从快到慢的时候,空间要做相应的调整。在巴黎市中心,我们很少碰到车开的很快的速度,有些区域时速是不得超过30公里每小时,大概三分之一的区域属于慢性交通。

慢性交通也带来了非常好的商业空间,步行空间包括人行道逐渐形成一个主流。在德国的汉诺威大学上学时,2000年世博会在汉诺威举行,汉诺威进行了一个慢性空间的整治,中心区基本上是步行区。法国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商业的中心,步行空间、体系及其支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香榭里舍是双向十车道的主要干道,但是我们关注一下两侧人行道的宽度。它的一侧步行的空间,我估计大概在15米左右,单向是五车道,按照三米,是三米一十五。虽然我们是看不到,但实际上城市的公共空间跟人居的舒适程度和城市商机有着重要关系。

第二个是科隆,去德国都去过这个城市,我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所以我们看一下这个一百万人口的城市空间有什么特点?首先,城市中间有一条莱茵河,公共空间一般是由城市广场、街道和公园共同来组成。现在青岛老火车站由于现状原因,制约了城市的发展。科隆火车站广场对面是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火车站在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旁边只有停自行车的地方,所有车辆都在地下。到大教堂要通过大台阶,人们搭起了一个空间的走廊,步行空间在城市里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城市会客厅的概念。

巴黎、科隆都有一个跟青岛很相似的地方。比如说,科隆有莱茵河,这里的滨水区域地下有三个L型的建筑值得关注。包括德国科隆非常著名的LBD区,巧克力博物馆,奥林匹克博物馆,还包括有办公、剧院、酒店,这个公共空间设计使得莱茵河边无论在夏天或者冬天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景点。

德国是一个汽车的工业国家,但是在整个国家发展规划里头,汽车却不是主要的发展规划,为什么?2006年,我看到一个报道,德国交通部专门给中国的交通部写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德国给中国的一个建议,虽然是汽车的生产大国,但是建议在中国目前这么多人人口情况下还是要发展公共型交通,就是要提倡轨道交通。德国科隆地铁的交通网以火车站为主的正中心,总共有19条地铁。城轨跟地铁的站点不一样,整个车站分成两层,中间这一块是一个停车场。来自四方八方的游客或者上下班的人在这里头形成一个相当于是临换场的概念。

德国科隆是历史名城,RBD发展过程跟中国不太一样,它们处于补空期,在不断地修复整个城市的机理。科隆城市中心区规划是一个非常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倡导者也不是政府,是由当地的工商联合会来整合投资,寻找一个比较好的设计师进行的。科隆以前是罗马帝国当时占领的时候有一些历史遗迹,它把这个历史遗迹作为一个环形的发展圈,关于城市步行的商业空间体系,这个商业体系相当于RBD城市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里头非常非常缺成片连成体系的步行商业街。步行商业街根据相关的公共空间串起来将会形成未来中心绿色的GDP的核心区域。在一条德国著名的步行商业街,我曾看到那里街道不是很宽,但是云集了大大小小所有欧洲的品牌都在这里头,在这个商业街里头有一些博物馆、画廊穿插其中,在购物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文化的享受。

青岛在不久的将来会步入到轨道交通时代。在整个市区里头有五条线,八号线连接红岛,二号线到黄岛区。在未来整个区域规划中,李沧区有两大亮点:一是以火车北站为中心,一是以李沧商圈的区域形成重要的交汇点。青岛老城区在中山路,随着城市发展逐渐没落了,但是以后的老火车站的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区域,因为有四条地铁从这里始发。如果按照出行率20%左右,将会有20%的可能的人流都会到以前的这个区域里头。未来这个区域还有两个核心的地铁站点。借鉴德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我建议按照并行的方式,可以在李沧的商业核心区这块把二号线和三号线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并点,如果把这个区域多设一到两个站点,李沧区的发展将会是无可限量的。

德国汉堡175万人口,整个城市发展空间非常大。汉堡的港口新城也给市民提供非常丰富的室外活动空间,包括船,旅游这种方式,公共空间的打造对于城市的充满活力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当时在汉堡举行的帆船赛,很多市民可以在飘浮的港上面进行充分的节假日的展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中国城市可能会出现一种逐渐细分细化的市场。在德国,我很少看到一个住宅有几十万平方米。汉堡港口新城基本上住宅、办公底下是商业为主,但是每栋楼是不同的业主进行一个细分市场的方式来发展,它的造型是不一样的,这样在未来的港口区域就形成色彩丰富,变化多样,形式多样非常有吸引力的居住和办公的商业混合区。

荷兰人对于城市空间也是非常重视的,尤其对商业空间、慢性空间非常重视。在荷兰最著名的一条步行商业街,上面是荷兰的火车站,然后沿着运河过来一直到这边来,是城市主要的一条步行街,在这个主要的步行线两边,有毛细血管似的步行商业体系,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博物馆、咖啡厅、餐厅、娱乐设施等等。

我们公司尝试将德国理念和青岛本土结合,已经有不少案例可供参考。比如,崂山区张村河生态规划,金家岭区域规划,青岛火车北站商务区等等。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城市空间历史名城商业空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