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邓谭娜妮:女人不是问题 只要靠自己

香港首代女建筑师邓谭娜妮

“女人不是问题,只要你样样都可以靠自己,不让其他人觉得你是handicap(阻碍),无人可以歧视你”,邓谭娜妮,香港第一代本地女建筑师,在过往由男性主导的建筑界撑起半边天,近半世纪将心比己建筑香港人“家”,“收官之作”是在北京买地兴建传统四合院,历时两年研究中国传统民房建筑,跟足古法打造“梦想之家”,近年一家三口合力著书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做法,冀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建筑。

邓谭娜妮(Agnes)与同是建筑师的丈夫和女儿,一家三口位于中半山麦当劳道的居所,的确与众不同,从中不难看出主人家的博览古今、兼容中西的气度与修养。

平实无华的原木色大门打开,玄关位泛着实木光泽的中式圈椅及《庐山高》题字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画旁“行仁义事”、“存忠孝心”的木刻题字低调却不失色,放眼从落地玻璃趟门透入自然光的客厅,泛着光泽的深色沙发与充当茶几的暗红色中式传统三层食盒,风格各异却协调统一;客厅两边木架上,摆放或瓷器或泥塑或木雕等藏品,墙上几幅风格迥异的画作,令人目不暇给……不同风格的家俬及摆设,在逾两千方尺的家中,每一样都抢眼,放在一起却又浑然一体。

中学开始学英文

邓谭娜妮三十年代出生于上海,1948年来港投亲,13岁小妮子在文化、语言截然不同的香港,开始艰辛求学之路,“那时候不懂英文,读得真的很辛苦,比读建筑更困难,但没有办法,唯有死咪死咪”。她自幼习泳,12岁已是浙江省运动会女子组游泳冠军,来港后获本地泳会青睐,为了学业,最终放弃游泳训练,“那时候没想太多,觉得(学习)唔得,就要更加努力克服”。

50年代的香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中学才开始学英文的邓谭娜妮,硬是凭藉“死咪死咪”的毅力,1955年考入香港大学建筑学院,1960年毕业时是建筑学院第五届毕业生唯一的女性,“我那届、之前那届都是得一个女仔,我是第五届,(当时)数埋都不够十个女仔,有些是入到(建筑系)但读不下去”。

五年大学课程,实习两年后考取注册建筑师牌照。在当年男性主导的建筑界,女性特别吃香抑或特别辛苦。“当时头脑简单,以为读建筑就是画画,进去后才知道只有我一个女仔,但没什么的,不怕辛苦、不怕晒、不怕爬高爬低、不怕计数……你也可以”。

多画住宅则至爱兰满露台

谈及当年职场生涯有否被歧视,82岁的老太太将昔日一切,看得云淡风轻,或是经验之谈或是勉励后辈:“女人不是问题,只要你样样都可以靠自己,不让其他人觉得你是handicap(阻碍),无人可以歧视你。”

邓谭娜妮长达半世纪的则师生涯中,参与过的项目,包括屹立尖沙咀近50年的星光行。大厦楼高19层,由爱国商人霍英东联同三个财团合资兴建,“那时画则都画了四、五年,画过办公室、酒店、住宅,起起下都改过则”,原来大厦起到七、八层时,业主觅得美资公司承租地库,但当时的美国政府似乎不满霍英东的亲中举动,美国驻港领事将星光行列入“黑名单”,不准美资公司承租星光行,甚至星光行的租户也不能买卖美国货,结果原拟租用星光行地库的公司打退堂鼓,大厦建筑图则就不断修订。

不过,她画得最多的还是住宅图则,参与不少中半山及山顶豪宅项目,现居的麦当劳道“龙景楼”,正是她早年参与项目。身兼设计者及用家,她满意自己的作品,近百平方尺的大露台更是至爱,近年醉心兰花种植,一盆一盆生机盎然的兰花摆满露台,“以前用大瓦缸在露台养鱼,后来怕负荷太重,所以现在不养了”,三句不离建筑专业。

夫妇北京两年造“五合院”

谈建筑,她视为人打造合适满意的家居为宗旨,“(画则起楼)不是大小的问题,最紧要着用,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我成日当是自己屋企那样做”。最满意的作品,则是在北京的传统四合院,她早年旅行途上,属意在中南海及故宫之间的一块荒废民居用地,灵感所至,夫妇二人决定在这地建造一座传统四合院,“中国的建筑文化很博大精深,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但很多传统做法似乎渐渐消失,我们希望用传统做法,还原传统的四合院建筑”。

不过,二人对中国传统建筑认识不多,结果用两年研究,有关中国传统建筑的书籍放满两个书柜,最后落笔画图则。施工期间,年近七十的两夫妇长居北京监工,看着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跟足传统建筑方法,精心建造成一座四合院。

一家合著介绍中国传统建筑

“青砖要一块块磨出来,因为墙身不同高度的砖有不同大小,最难是屋脊……”。院子有一棵核桃树,夫妇俩取“核”谐音,为新宅命名“五合院”,一家人不时到北京长住。“五合院”于2012年因收地被拆卸,“真是好不舍得……核桃树每年有六、七个麻包袋的收成,好好味,那是外面买不到的……”

邓谭娜妮一家三口近年合力著书,以“五合院”为实例,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基本做法,希望让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目标是今年内出版。

不胜唏嘘谈漆器失传

建筑师也是艺术家,邓谭娜妮和丈夫热爱民间工艺,多年前已走访内地和东南亚,搜集各地的传统手作工艺,七十年代初开始售卖民间工艺的店舖“高山民艺”,在香港扮演推广民间工艺的角色。眼见不少传统工艺近年慢慢失传,她感到唏嘘与无奈。

寓所俨如工艺博物馆

邓氏的住所兼容中西,中西家具及摆设巧妙融合,俨如一间荟萃中西民间工艺的小型博物馆,客厅与饭厅的展示玻璃橱柜内,中式瓷器、日本木偶、韩国面具、泰国木雕……各式各样工艺品,令人目不暇给。

原来,邓氏夫妇年轻时喜欢四处游历,对人民风俗特别感兴趣,收集了不少传统民间工艺品。朋友也很喜欢这些藏品,拜托代买。夫妇二人遂于1972年开设“高山民艺”,售卖各式民间工艺品,并与同好分享收藏,而店内售卖的工艺品,邓家基本上都有另一件。

将搜罗的旧物重新演绎,设计成不同风格的饰物,是邓谭娜妮多年不变的兴趣,她笑言自己“贪靓”,觉得将旧物活化再用更有意思。

不过,不少传统工艺正慢慢失传,她说,早年有绘画福建漆器的图样,交由当地工匠制作,近年再联络厂家,对方称现时流行大型壁画,工匠也转型,不再做漆器了。

夫同心女同行 三师常聚工作室

邓谭娜妮一家三口都是建筑师,夫妇二人同行相互扶持走过逾半世纪,女儿是英国注册建筑师,继承父母事业,现时承欢膝下。邓谭娜妮坦言,建筑与其人生分不开。

早年的香港大学,只有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及建筑学院,邓谭娜妮自嘲是“文唔得武又唔得”,结果入读建筑学院,在大学邂逅同学邓孔怀,二人其后成为情侣并结婚。

六十年代中,二人以“夫妇档”创立建筑事务所,携手打天下。然后,一切就是历史了。

建筑师夫妇的女儿,也成为建筑师。邓谭娜妮说,女儿自小对设计及建筑很有兴趣,可能因为夫妇的工作室就在住家楼下,女儿耳濡目染受影响。现时,他们的工作室兼兴趣活动室,就在住家对面的单位,三人常常聚在那里,或画画或练字或做陶艺或做糊纸创作,各有各忙,但不时互相给意见。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女建筑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