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祝晓峰:回归建筑的本源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祝晓峰

文化建筑在建筑思想的表达上起到极为重要的媒介作用。山水秀建筑事务所致力于在设计中探讨对传统的传承,对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融合,事务所创始人祝晓峰先生通过最近的作品和我们探讨文化建筑在现代与传统、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

Q: 祝老师,请介绍一下事务所最近一两年所做的文化建筑项目。

祝晓峰:我们从2010年建成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之后,事务所的文化建筑项目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近完成了苏州的涵碧书院,从概念一直到施工图,是占地面积比较大的一个项目。正在做一个新的咖啡书店,在东湖路附近的一个公园里。还有绿地研究院,在松江的视觉艺术学院里面,属于学院内部的教学建筑。

Q:您的许多作品都坐落在江南古镇里,例如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东来书店,您都使用了白墙灰瓦的抽象化转译。在这些建筑中,您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肯定有很深的思考,那么除了表面上我们看到的这种视觉符号,在更深的层次中有什么其他思考?

祝晓峰:空间上的体验和传统的关联是更本质的东西,当然外观和材质也是很重要的,它们的作用不一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概念的角度讲,空间是核心,例如园林中的路径、景观的变化、还有尺度和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唤醒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对话,人们可以感觉到自我的存在,自然的存在,这两者并不是割裂的。而从体验的角度讲,建筑不只是让建筑师体验,而是要让公众去体验,因此我需要有一种媒介去传递空间的体验,这种媒介就是物,是具象的材质,而熟悉的物质能够在公众和空间体验之间建立更为亲切的关联。举例来说,朱家角人文艺术馆、东来书店这些建筑并不是直接借用古代建筑的符号与形式,相对于传统还是一种抽象语言。我们在设计时会在建筑中形成对传统的一种抽离,而抽离感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形成一种陌生感。公众不会一眼就看出这是传统的,而是在空间的行进中或是对建筑的使用中才会得到一种情境,而这种情境是通过一种浸润的方式让人慢慢体会到的,这个时候,能够帮助人们建立熟悉感和亲切感的材料与色彩便作为一个手段促使人们静下来慢慢地体会这些空间。

Q:从这点来说,华鑫中心似乎是另一种表达方式,建筑与环境的对话更加紧密,例如场地上和树的关系。而水池的运用,建筑的光影还有与风的关系,都看到了建筑现象学的影子,请您谈一下这个建筑。

祝晓峰:这个项目让我得到了一个机会,也是我一直想尝试的,就是当一个建筑在形式(狭义的形式概念,对应form)上与传统没有关联时,是否还能够拥有传统中建筑与自然的关联。这是一个挑战,而让我高兴的是最终我做到了这一点。在这个项目里你确实看不到朱家角人文艺术馆那样的白墙灰瓦的抽象转译,可以说与传统元素是脱离的,甚至用到了现代的工业桁架结构来形成悬浮效果,但是通过对结构的隐约展露,下面的支撑墙体利用镜面形成一种消失感,上面用树叶一样扭拉的铝条可以渗透阳光,这些都在营造院落空间。这个建筑并不是要去达到传统,而是去达到人与自然互相平等的、相互尊重与欣赏的一种情境,而这恰恰是我们的传统一直在做的。

Q:这样具有海德格尔所描述的“诗意的栖居”品质的建筑在我们的周围很少能看到。

祝晓峰:正是这样的建筑很少,所以才有强烈的渴望去建造这样的建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因为水对于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是十分宝贵的,当他们从北非到了西班牙南部造宫殿时发现有山上流下的雪水可以使用,这种对水的渴望导致对水无比的珍惜与尊重,因而在宫殿中通过各种形式来表现水与自然、宫殿、人的关系,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作品。也就是因为无,所以有。说回华鑫中心,如果你去现场,会发现华鑫中心的场地条件其实并不出色,场地的六棵树非常棒,但是整体上看它们非常孤立,旁边就是嘈杂的桂林路、大卖场、工地。树木无论多么高大茂盛,相比于整个城市环境来说是非常脆弱的,我们希望通过建筑来重新为这些树赢回尊重。我设计的建筑和树形成一个亲密的关系,交织在一起,这些树之于建筑就像水之于园林一样,是一种借用和共生的关系。人在其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存在,也就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Q:您一定走访过许多文化建筑,在您心中优秀的文化建筑所需要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祝晓峰:优秀的文化建筑不应该只看建筑本身,要看它的内涵,看建筑里面如何使用,人如何参与进去,这些要和建筑配合起来。虽然建筑的设计落在物上,墙体、地板、家具、光线等等,但是如果这些能激发人在其中的活动,也就是硬件与软件相互的结合,这就是最棒文化建筑,否则只能是一个空空的容器。

Q: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您认为中国这些年在文化建筑上有什么发展?

祝晓峰:发展是一定有的。但是大家也都看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硬件与软件的脱节。国家在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因而大量地建造文化建筑,但里面的软件是十分缺失的,只是造了许多容器,并没有和里面的文化行为发生关系。而未来软件跟上来的话,又会发现硬件的建设都已经饱和了,没有机会再根据软件来建设硬件,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Q:请问事务所现在除了文化建筑还做什么其他类型的项目?事务所以后的发展定位是怎样的?

祝晓峰:各种类型的建筑设计我们都很喜欢,文化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等,但是这些都不妨碍在我们总的一个哲学背景下,或者说理想下去推进。我现在倾向于将建筑看成人的延伸物,这种延伸具有两面性,一种是良性的,例如对于体验、舒适度的追求,特别是对本源的东西;另一种是负面的,例如企图利用绿色技术造成建筑对环境无负担的假象。各地竞相建造的三馆五馆,各种特定功能一个都不能少,却鲜有像仙台媒体中心那样把多重功能整合在一起的集约型建筑,这样的规划建设本身就是巨大的耗费,建筑本身有再多的绿色技术也不能抵消。 我们希望建筑的量要适度、适可而止,在这个适度的量里面去提升建筑的品质。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建筑本源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