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萱:我们做的不是风景,是风景背后的生活
来源:第一景观投稿 2014-03-07
脚踏实地,大地色调的唐装样式衣衫,古朴的风格,“谈笑有鸿儒”的睿智与风趣,这些是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朱胜萱给我们留下的标签。采访结束后,他轻轻道出东联的文化精髓“我们做的不是风景,是风景背后的生活”。
领悟之余,脑海停留的那些美丽景观顿时变成黑白色调,技术在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东联,或许大家都还停留在三年前东方园林收购尼塔的印象里,”这三年东联和东方园林共同走过了磨合期,也完成了许多优秀项目。抱着对“背后生活”的好奇,我们有幸走近朱胜萱,为大家一探东联首席设计师的想法与见解。
东联设计集团首席设计师 朱胜萱
Q:中国新一轮城镇化已经开始,面对强调生态和文化服务的当今,您认为景观行业面临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朱胜萱:对我们而言,景观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当我们做城市化的时候,可能所有的人几乎还不懂景观是什么,景观的人才、行业、上市公司没有,材料、苗木、人才、施工没有体系化。当我们完成部分城市化以及现在在做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几城镇化的时候,应该来讲,设计行业的人员比以前更成熟,施工行业的产业链也做得更成熟,看似我们已经有机会可以做出更好的景观和工程的时候,主流认为未来应该会很好,而我却持有不太乐观的态度。
景观行业中存在惯性,几乎我们以前做的所有公园都违背了很多原则。我们公司的三百多员工有着很强的惯性,即大家认为公园就是那样的,造一个景观都应该是精致化、高维护、很美的景观,中国其实不缺这些东西。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景观”其实很丑的,比如美国中央公园几乎没有所谓的“设计”,但是它对于城市的生态承载是我们的公园无法比拟的。我们现在太过于强调设计。
大家不太习惯做另外一种景观。比如城郊边上有大量的土地、苗圃,花费一百多元钱就能把它做成景观,我们都不做。一个项目光方案设计费用就很高,把花岗岩切来切去拼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定要金属收边,一定要很笔挺,那才叫“景观”。但是,城市的生态安全系统都没有构建好。一场暴雨,城市水位暴涨,这就是我们的雨洪管理系统没做好。春天的第一场雨所包含的各种污染物是最高的,可如何通过绿地系统去收集和净化。所有的人都不去学习,反而都认为居住区应该做成像高端楼盘那样,砌个花台、做个池子、花架、喷泉……
城市化给了设计行业第二次机会,未来城市化会有大量的工程项目。我们已经毁了一次,难道还要再毁第二次吗?在所有的设计师和工程人员还没有形成意识的时候,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观察到,几乎学校里的教育、主流设计师、主流市场里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我们可能会在微博、微信上吐吐槽,但是不去解决,我们很难让大家放弃掉对景观行业“美”的认识,大家不愿意做出一个普通却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项目,所有的设计只是为了炫自己的技艺。
总而言之,是机会,也是挑战。未来的城镇化一定会有大量的工程出现,它会给所有设计师和从业人员以及整个行业带来第二次机会。习主席所讲的“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打破了所有人对城镇化的想法,未来的城镇化将不再是过去的城镇化,我们这个行业也一定会是第二种景观工程。如果我们能把行业里所有的可能性做一次颠覆性的思考,或许能给行业带来一个新的改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Q:您刚才谈及未来会有许多景观工程,我们看到绿色廊道、湿地公园等园林生态工程在各地涌现。景观行业里,像您这里东方园林的收购,这一园林工程和景观设计的第一并购也掀起了一股热潮,最近有许多园林施工服务和景观设计的整合,面对这一趋势,您是如何看待的?
朱胜萱:从最早进入东方园林到现在,我一直是认同这一趋势的。社会的正常发展,一定会带来这样一种趋势。中国体制上的信任危机使得设计和施工相剥离。大家都认为设计和施工会不会一起勾结,会不会一起抬高企业的利润,而这些问题是可以从管理方法上规避的。比如,一个工程造价,规定它是2.5亿,无论怎么做,就是2.5亿,良性的操作和管理是可以做到规避的。大家都认为只有设计变成一个独立的机构才可行。我认为设计行业里可以有很多种,可以是独立的设计机构,也可以是施工设计一体化的机构。
提及廊道和生态湿地的建设,我加入东方园林就认为我们一定会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尼塔进入东方园林之后,业务量在成倍增长。这个增长一方面依托东方园林,换个角度,也是东方园林和我们共同有的一个机会,东方园林有了尼塔就会在华东和南方的市场拓展,这对彼此的增进都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我们行业教育上把景观和生态分开,做景观和做生态的人所学的专业基本上没有合并的概念。恰恰要做的是个生态林带,这不是一个景观的概念。但是大家搞不清楚,一见设计院去做廊道,就告诉你要多漂亮,要有什么样的树种,却忽略了所谓的树种搭配、生态物种栖息。外环林带、生态湿地和廊道应该是由生态和景观共同组成的团队来完成的。我在东方园林受到了很大的洗礼。东方有一个很大的生态版块,签了许多生态方面的专家,有生态治理的、雨洪管理的、水专业的、市政的,这些人让我懂得什么叫生态安全雨洪管理,知道水污染要用几种方式来做等等。如果不懂这些,是没有办法做景观的。可能东方园林是走在比较前沿的,虽然大家脑海里还停留在三年前上市前的东方园林。
关于趋势,中国存在着非常好的机会,经济在腾飞,几乎完成了城市的第一次建设,现在在做剩余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有了资金、人才,知道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然后大家开始大规划,廊道、生态湿地。我觉得这是景观的一个挑战,怎样让景观专业、水利设计院、市政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所有这些都围绕构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来协同作战。我们现在搭建生态团队,不仅是景观设计,还包括市政的、水务的,甚至是生物的,比如土壤修复,这是一个综合学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呈现一个完美的设计。
Q:新农业景观可以说是东联的一大亮点,可否为我们详细谈谈上海崇明和无锡这两个项目?
朱胜萱:崇明岛是加入东方园林之前做的一个尝试,那时我们还是独立的设计公司,以设计师的力量参与了房地产公司的开发,做儿童、教育、生态、农业这样一个概念。搭建、物料采买都是设计师一起参加的,并协同工人完成建设。从设计和创作上这个案例本身是成功的。我们用了最少的资金,大概花了两百万的资金,在接近五万平米的用地上,不改变农业耕地性质,用最生态、最环保的方式搭建了一个儿童绿色游乐场所,也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但事实是,房地产公司资金出现问题或者房子销售结束的时候,就未必会继续运营项目。所以,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是个失败的项目。
无锡的项目是田园综合体的第一个项目,品牌名称叫“田园东方”。这是很巧的,我们加入东方之前就研发了一个项目叫“田园东方”,结果进到东方恰恰是东方园林的品牌,所以就保留了“田园东方”。这是一个把房地产、文旅和农业三个板块融合在一起的田园综合型项目。比我原来做的新农业项目要更高一个层级,更多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房地产、文旅、农业三方面交叉后要相互得利,还要致力于解决乡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污染的问题,得做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得建农业合作社解决培训、上岗等就业问题。
我们既然做房地产就得做出不同的房地产。一样是三室两厅的房子,你卖给谁呢?在那样的城郊边上,想打开销路,就得从产品上创新。中国目前大部分的房屋买卖都是投资型的。大家都知道,比如保险,它就是消费型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八十万、一百万买一套房子做享受型的。人们可以种田,享受最好的食物,三月看桃花,八月吃桃子,冬天洗温泉。中国已经从旅游时代变为休闲时代,单纯观光型的旅游已经过去。现在最时髦的词,互联网不是说“体验”吗?其实,“田园东方”就是做这样一种体验。
这两个项目,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是正在尝试的。3月28日,我们第一个“田园东方”开园,这是我们这两年多做的最大的努力。在这里,所有的景观都不一样,不可能像城市里设计公园一样,这是田园,油菜花、水渠、白鹭、牛、羊都变成设计的道具。这绝不是把树种上去,把地形设计好,把路铺得很齐整就行的。项目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惶恐的,因为没有做过,我们等于从零开始积累或者改变,这是最大的挑战。这两个项目对整个公司,包括我自己,都是标志性的定位。如果“田园东方”成功了,我相信未来东联会成为这个行业的榜样企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