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锋:华东院的三维协同设计实施
来源:筑龙网投稿 2014-04-03
日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IT总监、副总工程师王金锋接受采访,分享华东院的三维协同设计实施经验与发展目标。
2013年下半年,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华东院)拿到了千万元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合同。
201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了首批218家“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华东院作为唯一一家设计院名列其中。
除了深耕水利水电市场,华东院已经实现成功跨越。例如,它已大规模进入地铁市场:杭州地铁、宁波地铁、福州地铁、深圳地铁、成都地铁等;它还在EPC总承包和投资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2003年至今,华东院的营业额增长了7倍。
对于华东院,这些无疑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这些成绩背后自然有着诸多的成功因素,而三维协同设计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
三维协同设计和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对于中国的勘测设计与工程建设单位意味着什么?对于一些企业,它是现在;对于更多的企业,它还是未来。只是,未来已走在我们当中,在它全面发生之前,就需要先行改变我们自身。
有几位勘测设计院的领导对笔者说,华东院的成功不能复制。但在对华东院IT总监、副总工程师王金锋的采访中,笔者发现华东院的很多做法值得借鉴,他们的思想更让我们受到启发。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IT总监、副总工程师 王金锋
市场倒逼下的远见:读懂时尚,才能穿上时装
在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3D很时尚。
而在勘察设计与工程建设领域,三维协同设计同样是潮流。诸多勘测设计院与工程公司都想穿上这件时尚的装束,不仅有着冲动,甚至有些迫切和慌乱。
王金锋认为,三维协同设计就像一件时装。我们不能看人家穿也就跟着穿。例如,一些意大利的时装是有灵魂的,它或者代表欧洲什么流派,或者出自什么艺术,或者代表什么宗教意义。我们要看懂时装,才能穿上合身合适的时装,否则就会不伦不类。
Q:华东院是如何穿上三维协同设计这件时装的?
A:对时尚的冲动往往源自对传统的摒弃。
我们地处华东,生活成本和工作成本都很高。我们从事的是水电设计工作,可是我们又远离水电资源丰富的西北和西南地区。我们既没有水电资源的区域优势,也远离政府和投资方。在这种情况下,华东院要发展成为国际性工程公司,应该如何向业主和政府体现我们的优势?于是华东院提出了服务和效率这两个策略。第一,我们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更高水准的服务。第二,我们要以更高的效率来提供这种服务,而更核心的是技术手段。如果我们的技术手段不一样,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有哪个业主和政府不喜欢?因此,我们就把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服务作为华东院战略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Q: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服务是哪一年提出来的?
A:华东院在2003年基本完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之后,在2004年成立了三维工作小组。我们走向工程数字化有两个原因。一是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的倒逼,二是基于院高层领导对整个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工程设计与建造领域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这个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权。
Q:在强大的市场力量倒逼下,有的机构被动,有的机构主动。有的人采取了部分应对措施,而有的人则富有远见,大胆开拓。华东院属于哪一类?
A:华东院的两任院长对于我们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他们是思想家和开拓者。张为民同志从2000年起当了9年的院长,他曾经在美国工作数年,思想非常开放,他对企业发展做了非常深刻的战略思考,构建了企业管理战略,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和技术创新。他对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具有深刻的感受,因为老美已经比我们早做十年、二十年了。
另外一位就是我们的现任院长张春生同志,他当时是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主管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工作。如果没有对企业管理及信息化战略做过深刻的研究和思考,而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或者对某一业务的认知来思考和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战略,将会是另一个结果。
我们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是从2000年开始。在全院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在当时的副院长兼总工张春生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们研究起草了从十.五到十二.五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从十一.五的规划中开始用大量的篇幅提出了华东院要具有工程数字化和三维协同设计的能力,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则明确提出了华东院要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的理念。
这其中还包括在十.五期间,华东院根据1999年国家建设部部署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0-2005年计算机应用工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成功开发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设计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当时国内信息化建设的样板。该信息系统还获得了2006年度的《中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在这个规划纲要中,建设部将勘察设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分为三种发展水平:发展提高型、国内先进型、国际接轨型。而华东院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达到“国际接轨型”的勘察设计企业。
我们院的领导团队给华东院的发展绘制了蓝图:2010年初步建立国际型工程公司,2015年作为品牌提升期,2015年之后进一步扩展。
技术与管理的协同:三维协同设计的突破之战
一个新战略的实施、一项新技术的采用,在一个传统的企业中不会是那么顺利的。华东院也未能脱离这个创新与转型的宿命。在三维协同设计推进之后,王金锋和他的团队就遇到了似乎不可战胜的困难:有些用户不会用,有些用户不想用,有些领导不理解,还有许多一时无法解决的技术和管理瓶颈,推进之路举步维艰。但是,院领导对信息化技术和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决断力和信心帮助他们跳出了困境,而技术与管理的协同则帮助他们走向了阳光大道。
Q:世界500强企业ABB原首席执行官帕西·巴那维克说过:成功=5%的计划+95%的执行。我在勘测设计院采访的时候,发现有的执行到位,有的执行艰难。华东院是如何执行的?
A:没错,执行很重要,而团队就是执行的关键。我们的团队不仅要能执行计划,而且要能支撑和帮助领导去制定计划。如果没有这么一个团队从院里长远的发展去思考、为领导提供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技术的素材以及实施的技术路线、推进方法,领导坐在办公室也不会那么快就想到我要搞数字化、搞三维。就像水浒一样,干什么都要有一百零八将。华东院在多年的高速发展中,信息化核心团队始终没有散。有那么一群人不仅愿意而且有能力在信息化或数字化方面为华东院、为国家的水电建设事业做点事。有着那么一种如果国家真的需要,我们都愿意登上钓鱼岛的一腔热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