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刘珩:女性设计师的信仰

刘珩

刘珩:

毕业于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学士),保送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生,并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筑学硕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设计博士候选人。

1989年~1994年,先后工作于奥地利维也纳HANS HOLLEIN STUDIO、美国旧金山TEAM7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及FITSCHEN&ASSOCIATES建筑事务所。现为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香港&广州)主持建筑师,同时兼任香港霍英东基金会南沙项目总建筑师。

建筑设计作品曾入选美国《建筑实录》、南京2004年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并获得美国贝聿铭年度建筑旅行奖学金、埃及国家图书馆——国际建筑设计竞赛鼓励奖等多项荣誉。

问:您是怎样看待“女性建筑师”这个身份的?

答:讲女性的问题,原来没有意识到男跟女的问题,直到在中国实践,才觉得这个问题才显得比较突出。其实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建筑始终都还是一个没有性别的“专业”。我其实对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有些抵触。有一次别人介绍我的时候,就刻意强调女性身份,说:“这是我们非常好的一位女性建筑师。”当时听了,我就觉得,你看我不是“女性”么?你看我人在这里,还要介绍说是女性建筑师呢!我觉得如果要把建筑这个职业分成男跟女的话,就说明这个职业还是带有性别歧视的。所以我是非常不喜欢先用男性或女性去评断我的专业,或者说,我的方向我的理想。假如要把我的性别放在作品之前来考虑,则必定会对我的作品,我的创作和意念产生偏见。这样大家就很难在一个满公平的平台上去谈论其他问题。所以我一直都是很回避强调性别这个身份的。

问:那您觉得女性在设计中会不会和男性有什么不同?

答:事实上,我在看Zaha·Hadid(注:国际著名女性建筑师)的作品时,你能看出是女性的作品么?反正我是看不出。包括从她们写的文章去阐述她们的思想,我觉得也看不出来她们的女性身份。但相反,比如Herzog & de Meuron(注:国际著名男性建筑师),他们从外表上来看非常有男子气概,但事实上,他们的作品对材料的感知非常细腻敏感,而这种细腻敏感是完全可以和女性对比的。所以倘若不看人,只是看作品的话,我觉得是没法用性别来区分的。

问:有没有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而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外界的阻碍?

答:阻碍是肯定有的。Zaha·Hadid在获得普利策奖的时候,就说:“过去这么多人在跟我说话的时候,都不是眼对眼的看着我,都是眼睛看着别处,很不尊重我的样子。”她就从中感觉到一种职业的歧视。而我,有时候和男性建筑师出差,别人就会先入为主的把我当成对方的女朋友,这样一种附属品,而不是把我当做一个和他们平等的建筑师。很多场合会产生这种误会,这对于我,的确是一种伤害。但我一向还是比较乐观,所以这些伤害对于我也不是那么重要,我还是向着积极的方向看的。而且做女性建筑师,也不会是完全不幸的,也有幸福的方面,比如说,我脾气比较暴躁,假如我是男性的话,可能别人不会原谅我,我会得罪一大堆人,但是做为一个女性,可能别人就会更宽容。另外,我感觉在中国的社会中,女性反而可以保留更多个性。因为中国的文化比较强调中庸哲学,而男性又向来处于文化的中心,他们要做的面面俱到,不得罪别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且社会给男人的压力更大,总是给他们很多要求,比如要成家立业,要养家等等。使得他们更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女性又向来在文化的边缘,不被重视,这反而给女性带来了比较大的自由度。男性在文化中,社会性更强,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反而被社会的条条框框约束更多。而作为女性,假如能摆脱男性的附属品这样一个位置,反而更容易拥有自己的个性。

问:您刚才说,女性身份有时候会成为优势?

答:对,曾经我的一个老师说,我正是女人才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假如是男性,在同等专业素质的状况下,可能我还没法取得今天的位置。因为是女性的特殊身份,你做少点的事,别人反而会把做的事放大。比如在创业初期,每次被邀请参加一些展览,别人总是觉得必须要拉上一个女性,因为觉得全部都是男性不大好,所以还是会腾出一个位置给女性,这样至少表面上看起来还是有平等意识的。这个时候往往就会拉到我,做为一个附属物,就出席了。但那是初期,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要想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真实实力的。

问:您一开始说,到中国实践,性别问题显得突出,那具体是怎么一回事?

答:一直以来,我在职业实践中,都不会特别考虑到自己的性别问题。但是来到中国后,就发觉以女性的身份与别人合作,有时候是优势,有时候是障碍。我觉得只是在跟人打交道这个方面,特别在中国,就会有一点障碍。女性的职业障碍,不是在办公室里,更大的是在和社会打交道的时候。比如在取得项目的时候,你要跟别人沟通,跟别人取得良好的关系,要跟别人吃饭,和别人去玩,这就有障碍了。因为你不会跟别人去唱K,也不会和别人搞到很晚,这点就会有差异。不过我现在觉得,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如果是这样的业主,那我宁可不要。因为这些人,跟我都不能走到一路的。我也不相信这些人有什么好的项目。

问:那您是怎么解决这个矛盾的?比如说,你在工地里,你是怎么对待那些工人的质疑的?

答:我觉得我在工地完全是个中性的形象。原来在办公室,别人都觉得我脾气很好,但是当我跑到工地,出于一种职业习惯,看到实际建成的和图纸出入很大的话,我就会骂,而且骂得很厉害,甚至会拍台。在别人看来,这完全就是男性的行为,当然除了不骂粗口以外。在这点上,我和男性建筑师没什么区别。

问:为何在建筑领域,优秀的女性建筑师比男性少?我们知道在学校里,其实女学生的表现并不亚于男学生的。

答:这个问题,我多年的体会是这样的。在美国,建筑师是离婚率最高的行业之一,离婚率第一是心理医生,第二个就是建筑师。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专业对时间有个很高的要求。有时候做设计,是不能用时间来衡量的。一旦进入状态,就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人生有几个明显的阶段,到了那个阶段,就要生儿育女。在夫妻之间,女性还是得有一定的牺牲。女性的时间,就会很多的消化在家庭中间。相反,男性就会有更多的自由度去做些事业的东西。当我成为一个建筑师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角色是不可能一分为二的。我只能全力以赴去搞我的专业。业余时间,我才会想,去找朋友,去约会什么的。这就变成了,我交朋友就变成了很业余的事情。我现在还是单身呢!可能女性就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障碍,使得女性建筑师如此之少。不过呢,就看你觉得值不值得了。至少目前来说,建筑对于我,还是回报相当的丰厚的。不过我有时候也会想,假如我是个男性,有个家庭有个妻子,有人帮我去料理下生活上的事情,那就比较好,可有时候我做事情还是比较狼狈,比如说,我一般几个月才去一次银行,银行里有多少钱我也不知道,假如有个家庭,有人去帮你查这些东西,那样就很好。所以我现在的生活都是尽量简单。

问:可能还没遇到一个有雅量去支持优秀女建筑师的这样一个男性。那你怎么看待别人对你“女强人”这样一个称呼的?

答:很不喜欢别人说什么“女强人”,因为强人就是强人,也没有必要说是女跟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中,女强人三个字有一定的贬义。讲到女强人其实带有一种怨气,我也有几个很好的女性朋友,就是女性建筑师,有时候气上来,她们就说,我们干脆开一个女性事务所吧!后来我就非常反对,因为,一旦搞一个女性事务所,你的朋友,很多就没了。可能剩下的朋友都是女性了。当然,我的女性朋友有这个想法,也很明显是一种怨气,因为有时候跟男的建筑师在一起的时候,可能别人很自然,甚至不做一些很客观的判断,就把重要的活给了男性建筑师,大家都不是在一个公平的平台上去竞争。但是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你强,最终是要靠实力的,而不是靠你是男的或是女的。最后别人给你盖个帽子,说你是优秀的建筑师或不优秀的,都是你做了这个事以后,别人给你的评价,如果把这些东西在开始前就想得太多,肯定是不会把事情做好的。而且,对建筑师这个职业,首先要喜欢,这种喜欢是发自内心的话呢,你想走多远就可以走多远,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信仰。

问:我所听到您描述的,很多都是女性从业的优势,这的确和很多人的论调不一样。以往听到的论调往往是,女性要想在行业里取得和男性一样的成绩,要付出的努力往往更多,对自己专业的要求往往要更严格。

答:这个问题我倒觉得不明显。在我们工作室,男生女生都有,感觉工作能力和性别的差异不明显。最终男性之所以占优势,还是一个坚持和放弃的问题,像我大学的班级,虽然脱离这个行业的女性不多,大多数还是在设计院工作,但是就是在做一份工作,有职业理想的很少。毕竟如果是作为职业理想的话,在遇到家庭和事业二选一的时候,她们大多数选择了家庭。所以大多数还是因为有传统的家庭观念,导致她们认为应该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事业上更好的选择。

问:专业者的性别会造成设计的差异么?为何学习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建筑)和interior design(室内设计)的女性较多,而学习architecture(建筑)的男性较多?

答:这点很有意思。我也觉得挺奇怪的。可能需要挑挑拣拣,需要更多的敏感度,另外,喜欢购物的人,做这一行就比较好。因为你得愿意花时间去挑东西,挑材料,可能有时候会看得眼花缭乱。而且这个工作挺繁琐的,需要耐心。这个可能就比较适合女性。而architecture,更多的是一种“决定”,就是说,你需要有一种思路,逻辑性比较强,是顺着一条思路做下去,跟挑挑拣拣的那种设计感觉还不一样,而且在职业生涯中,建筑师要面对不同社会团体,要保持自己的方案,得保持自己的霸气,女性可能这方面差点。所以,应该是男女生活方式的不同,导致他们职业选择有些差异吧!其实我的室内设计作品,别人也可以看得出是女性做的。我觉得这点就也挺奇怪的。可能他们觉得,我对材料比较敏感,而且,会在处理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的时候,会比较直接。比如别人会想,什么东西跟钢板交接,更好呢?而我,就喜欢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搭在墙上,也没有一个交待。别人可能觉得,这样就比较像女性的风格吧!

问:那你怎么看待女性对家庭的牺牲?

答:最主要,是女性本身是不是从内心喜欢这种牺牲。假如她能把这种牺牲转化成很积极的一件事,那就是好的,反之,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那就是负面的,不好的。女性,最重要是相信内心的直觉,而不是管别人怎么评价。

问:那你觉得,社会上对女性怎样的态度是比较理想的?

答:我觉得,应该就是,男性不要对女性有太多的要求,尤其是中国男性,不要老觉得,你是女性,你就应该做什么做什么,不做就不是女性了。应该为女性创造一个更自由,在事业上更平等的选择空间。男性应该尊重女性自身的思想和选择,而不是为女性选择出男性需要的东西。当然,这个自由度是彼此的,女性对男性也一样。所以我觉得,婚姻重要么?不重要,而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的生活质量是最重要的。

问:美国女性在专业成绩上更卓著,以你的经验,你觉得美国女性和中国女性有什么不同?

答:中国很多女性是主动放弃了自己在职业上的发展。我在哈佛读博士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就是个离婚的中年建筑师。她有三四个孩子,最近一个孩子也是不久前才出生的,她没有丈夫,她的孩子,都在她的事务所里成长。她没有丈夫,但是有男朋友,可能是她还没有遇到一个能完全跟她平等对话的一个男人做丈夫,那么她就干脆不结婚,自己请保姆什么的来打点生活,反而可以使生活更简单。我还碰到另外一个女学生,是我当助教的时候认识的。那个女孩子,是怀了孕来上设计课的。等学期差不多结束的时候,她已经差不多八个月了,但是她的成绩是全班最好的。我就很羡慕这种女孩子。她的个人的身体变化和她的事业,没有呈一个必然的阻碍关系,可能反而还能激发灵感,比如怀孕可以激发灵感。给我的感觉是,美国女孩,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东西,对于她喜欢的东西,她会不顾一切的去付出。但假如她觉得生活中有价值的,必须保留的东西,她也不会去放弃,而且她觉得这两种价值观,是互相尊重的,她也会把这两者处理妥当。我就比较羡慕她们这一点,很多中国女生,包括我,也不是能很好把握。

问:在当今的建筑评论界,对女性建筑师的评论往往是对其容貌,个人生活过度关注,而不会专注于她的作品。比如说被炒作了几十年的林徽音,这种现象在您身上有没有体现?

答:嗯,我有个想法可能跟林徽音相似,就是说,我喜欢建筑,但不等于我能做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师。但后来被媒体发现,它会炒作我,可能就是觉得,我建筑师的成就不是这么大,可是因为我是女性,肯定会有很多其它的故事,所以媒体往往会从这个角度去看我。对于这种角度,我也不反对,因为我人摆在这里,就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很多评判,所以,这种东西是别人给你的,但是如果,比如说,我自己就因为觉得自己是女性建筑师,所以故意制造一些故事,使得别人对你有兴趣,就是说,自己去主导一个媒体的方向的话,这种方式我是非常反对的。就跟演技不好的明星拿自己的私生活炒作一样。因为你的专业水平根本不会因此而提高。我是建筑师,我的理想就是建一些好房子,至于外人怎么评判我,这些都由不得我。

问:您觉得,当今对建筑的评判标准本身,会不会有一种性别上的偏颇?

答:可能会吧!比如说在学生时代,也有可能会遇到比较重男轻女的老师。老师的价值观有问题,那是老师的问题,但是你如果接受了,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中国学生可能比较不好的一个方面,就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

问:假如要你重新选择性别,你还会选择做女性么?

答:会的。我觉得女性有些天生很优秀的东西,是男性所不具备的。比如说,一种细腻敏感的品质。这种品质我觉得非常可贵。

问:那有没有体现在建筑创作中?

答:我本来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我做室内设计的时候,别人就觉得做得挺好的。对室内的空间比较敏感和大胆,我对空间和时间的关系比较敏感,我一直比较关注的是,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喜欢通过设计来表现这两者的关系。反而对外形,就觉得最多是给人一种形象,造型的感受,可能这有女性的特点吧。不过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好说。比如我选材料,就喜欢没有装饰性的,很简洁,很直接的材料,别人不大能看出这是女性的作品,但我们事务所有些男孩子,反而喜欢些粉红色,暖黄色的材料。好像给人感觉反过来了。所以我觉得性别和设计的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大,每个人的特质,对设计的影响更大。

问:您今天说的很精彩,对我们很有启发,谢谢您!最后,对从事建筑职业的和即将从事这一职业的女性,您还有没有要说的?

答:恩,我最终的观点是,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性别歧视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作为女性,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淡化,因为这个现状是你没办法改变的,只能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去证明。千万不要在还没做事的时候就怨天尤人,这样,只会让社会上负面的东西毁了自己的理想。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女性设计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