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广州美术馆 /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美术馆项目选址于广州新中轴线的关键位置,介于代表城市形象的广州塔与代表工业遗产的TIT创意园之间,总建筑面积近80 000 ㎡,是一个集收藏、展览、研究交流、教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美术平台,也是全国唯一兼有“国家重点美术馆”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的艺术机构。

在广州美术馆的设计中,设计团队通过绿色新技术的应用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巧妙结合,实现了岭南建筑文化的当代表达。

造型设计上,托马斯·赫尔佐格教授将其构想为“于水上绽放的英雄花”和“晶莹剔透的瓷器”,深刻体现出岭南建筑的文化特质。广州美术馆的主楼呈现出类似花瓣的形态,其立面由12组光伏玻璃和多彩铝板组成双层复合幕墙体系,令建筑物展现出类瓷器质感的、晶莹剔透的艺术效果,随着光影的变化呈现出多种微妙的色彩变化,隐喻了广州美术馆作为收藏以岭南画派为代表的艺术瑰宝“容器”的概念。屋顶部分考虑了从广州塔鸟瞰中轴线的“第五立面”效果,架空铺设了彩色的光伏玻璃组件,并设计了类似花瓣效果的像素矩阵。立面和屋面通过设置光伏系统形成双层外维护结构体系,并利用光伏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同时形成隔热、通风的表皮,更好地适应了岭南地区的气候,降低了日常运营的能耗。

空间组织上,设计借鉴了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策略。南、西向立面面向未来的岭南广场和相邻地块的广州科学馆、TIT创意园开敞,引入城市景观;北、东立面则设置了两座条形的裙房附楼,相对封闭,隔绝了两侧喧闹的城市机动车道,闹中取静。建筑四周布置了景观水体,并通过由首层四周大进深的悬挑形成的灰空间,为城市空间和建筑内部空间设立了类似骑楼的“缓冲区”,隔离了外界喧闹,同时创造了舒适的微气候空间环境。建筑内部的各层功能空间,主要由一个直径30 m、高45 m的自然采光中庭组织。中庭玻璃顶下设置了由半透明渐变菱形单元组成的索膜结构遮阳系统,为中庭提供了柔和的自然光线。同时,中庭顶层雕塑展廊的顶部在侧面设置了电动开启天窗,可在适宜的季节实现自然通风。广州美术馆建成后,其中庭空间不仅是核心的交通空间,还是举办各种集会、艺术表演、展览的重要场所。它与丰富的艺术展览一同,为市民和游客创造了一个开放的、可参与的多维度艺术平台。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美术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