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述波:要处理建筑垃圾,就要停止大拆大建

    在正常的旧城改造中产生建筑垃圾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城市的领导为了树立城市形象,大拆大建,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建筑垃圾就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比如在济南,有些小区刚建好,就要拆掉重新建设成高层住宅,这样肯定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详细]

  • 王伟: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

    采用优质的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企业需提供符合国际环保标准或者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优质家装建材和软装陈设品供消费者选择,水电材料、防水涂料、板材家具都需要注意环保,节省材料,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详细]

  • 胡杨:给一次新生命 还一幢新建筑

    土、渣土、混凝土、砂石、金属、竹木材等材料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如果对它们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进行再生利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天然骨料资源紧缺的问题;而胶、涂料、油漆等废料,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详细]

  • 李阳:建筑垃圾“惹祸”事出有因

    “规划规划,不如领导一句话”,一些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建设缺乏明析的思路和规划,在城市建设上带有浓重的长官意识和个人色彩,朝令夕改,一些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了拆、拆了建,由于城市管理规划的改变,不得不被强行拆除缩短建筑的寿命。[详细]

仇保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副部长

1、“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只能持续25-30年。”
2、“我国每年将选择20个城市作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城市,中央财政将给予每个获批的城市6000万元到80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强化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带头效应。”

陈宜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司长

1、“政府的盲目拆迁和国内房屋自身的建筑质量问题一直是中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2、“国外建筑寿命一般都能达到100年,国内的寿命没这么长,有的建好后仅十几二十年左右就拆了,这种做法不仅不值得提倡,而且有的是不正常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竹子建筑都应该是未来建筑的重要形态。竹子被称为“植物钢铁”,在竹子的接缝处使用少量螺丝就可真正发挥竹子的天然韧性和灵活性,

而不少竹子的承载能力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用竹子代替金属搭建穹顶,可保证采光效果,还能降低安装空调设备的成本。在未来构建生活空间,竹子可能是很多答案当中的一种,引发各种未知的思考……[详细]

居所一直是人们最注重、最讲究的、花费心思最多的地方,木质结构在建筑史里面占有着绝对的主体地位,人们在观光旅游时,看见木结构建筑的古迹时,

很容易就被他们的古朴自然所以吸引,但是,生活中高昂的地价、拥挤的城市以及木材的高成本让人们理这种自然生活越来越远,这种美好只能在度假享受。但是,木结构建筑绝对是环保的首要选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