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
作为全球建筑师的共同语言,BIM的应用前景和价值令人期待。国内一些领先设计机构都相应展开了对这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在BIM软硬件、技术方法和标准、团队培养方面都形成了自身的工作模式,通过项目实践积累和总结出一系列技术方法和体系。建筑畅言网曾经多次举办关于BIM研究与实践方面的主题沙龙,持续地关注BIM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本次沙龙嘉宾们围绕着BIM为设计过程带来的好处、BIM软件应用的统一性、BIM在具体实践和推广中存在的深层问题。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嘉 · 宾 · 观 · 点
匡嘉智:
尽管现在只有少数人在用BIM,我相信将来设计施工和物业管理的所有人都会使用BIM建立信息模型,做数据提取和利用。现在是BIM快速发展的阶段,我想BIM未来将会变成建筑业空气一般的存在。
【更多观点】
曹闵:
BIM属于数据制造阶段,它分成初级制造和高级制造。设计院里做BIM,其发展不是为了数据,而是为了解决建筑本身的问题。我们使用BIM是为了更好地去生活。我们通感团队致力于为古建筑做基因数据保护。
【更多观点】
张文亮:
我们单位做的“彩虹门”项目中,从建筑设计角度,BIM极大地解决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功能和业态非常多,在和甲方沟通时,以前是通过效果图或面CAD,很难说清楚。我们现在用模型放在IPAD里,展示给甲方。
【更多观点】
刘济瑀:
BIM应用存在的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目前的政策和规范支持度不够;二是软件应用和效率不够,估计在BIM软件方面,所有人可能了解Revit和犀牛、AC。但是未来不一定是某个软件一统天下。
【更多观点】
梁楠:
BIM的优点是提高设计质量,缩短施工周期,运维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对于甲方和运维方,通过信息化方式,提升节能和节水的指标,让物业和管理团队更加高效,减少物业管理人员数量。
【更多观点】
李湘桔:
我们公司下属的一个公司做过许多大型景观照明项目,比如王府井照明项目,其中应用了BIM技术,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我认为BIM对今后设计院的转型帮助很大。
【更多观点】
专题链接
深度 · 专家论道

吴志强:从BIM到CIM
对于BIM的单个细胞、单体,不能解决我们城市问题,在原来的单体之间,那些联络网络,是CIM要突破的重点,例如:交通流、水流、气流、固废物的排泄等等,这些流动在我们的规划管理中间是很少涉及的,而这块才是我们CIM的重。

梁士毅:BIM给我们的传统建设带来新的动力
BIM在信息社会持续给我们的传统建设带来新的动力。BIM升级具有三个阶段:基本BIM:人建数据模型;BIM拓展:人用模型数据;智能 BIM:模型数据管人。BIM具有三大特点,其中智能BIM,用模型中的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分析和处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editor@archcy.com 电话:010 56064888 传真:010 56648999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editor@archcy.com 电话:010 56064888 传真:010 56648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