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畅言网设计师主题沙龙“建筑与环境”

沙龙现场

文武智:

实际上,我做了8年的设计方,10年的房地产甲方。我觉得这个行业,实际上,甲方和设计师都是干的一件事,无非就是阶段性不同,他做那一段,你做这一段,你画完了图纸,他帮你实施。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在修改者设计师的方案,有他自己的一些实际创作。他的这些创作好不好,这和他的修养、生长环境以及利益有很大关系,话句话说,其实他也在做设计。我自己在做甲方的时候,我可以看出设计师存在一些个人修养以及经验不足的问题;做设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最大的一个理想,让对方给毙了,自己很不爽。其实,经验多一点的设计师会认为,要做好一个项目,甲方、设计师、施工方凑在一起,大家才能把这个项目做到一个相对舒服的局面。因为大家心里面都觉得,这件事情完全靠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甲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做不到。我觉得,如果各方都做得很好的话,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多矛盾和争执的。其实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2005年在做美女西施的故乡所在地的一个项目的时候,当时采用的是巴厘岛风格。我觉得,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国人,他们在对待景观的风格、地位问题上,实际上也有一个民族自信心不强、或者是对中国自己本土文化认识不清,崇洋媚外的情况。不要那种白墙黑瓦,非要那种新奇特,包括楼盘的名称,除了中国的名称不要,别的国家的名称基本上都取遍了。一些设计师本身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祖宗留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中国本土文化真的应该多看看,多学学。很多楼盘,要想做一个地方的方格,所有的材料不可能全部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也无从谈起。所以说,所有的东西真的用一条线穿下来,可能都没办法给圆过去了。其实要想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还是要学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多看看那些古典的园林。就中国文化而言,日本人比中国人积累的还要多,现在看园林还要到日本去学习,确实有点可悲了。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真的要学会去反省。

畅言网编辑:

我们可以谈谈建筑和大环境的关系,两会结束后,国家大的政策有一些新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对建筑也有一些影响,请大家谈谈房地产的走向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在工作中有哪些感受?

陈秀梅:

环境方面还会有大家很多工作去做,空气不好每个人都受影响。作为环境,近几年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硬质景观,比如近几年流行的景观小品等,软景观也非常重要,从建筑外环境来讲。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屋顶花园项目,比如一些旧楼在承重方面不太适合,如果新建的建筑有条件的话,多做一些屋顶花园,可以多增加一些绿化,也只能这样因为绿地面积是有限的。满足条件的话,在楼顶上做一个小的空间,高级酒店有的会做,如果有资金的话还是非常好的,屋顶花园的绿地面积多少对减尘等还是有好处的。

王一粟:

我觉得屋顶花园可能会在中国越来越普及,国家在大力提倡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走在比较前沿的是瑞士和德国,德国现在关于绿色建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被动式节能,指的是不通过人为增加一些节能设备,只是通过建造的手法达到节能和调节建筑微气候的效果。其中有一个就是增加绿植,可以蓄热、冬暖夏凉的好处都有,现在很多国家也在大力推广这方面。作为技术的一部分,在中国会越来越常见的。

王京红:

我觉得从建筑大环境角度来说行业正在经历转折点,无论是景观、建筑等,因为前面的粗犷的发展模式已经告一段落,国家的GDP也在平稳地发展,等于在“刹车”,但是担心“刹车太快”不行我们也不断在调整,但是趋势还是要追求平稳。这个转折点真的是考验我们的机会,我们要认真地想一想,因为当年在大粗犷的时候房地产是整个行业信号,有的时候房地产是处于“发烧”状态,不顾成本就引进一些国外的植物,但是现在不一样,多了很多限制条件。楼堂馆所一些高档地方也在受到限制,建筑方面特别是民营的企业,很明显受到影响。让大家有时间来思考我们该怎么做,需要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怎样接着往前走,国外的东西可以借鉴一些。我觉得中国现在民族自信心越来越强了,那些传统的东西不要肤浅的以为他是一个帽子,一个中国红,实际上是老祖宗把传统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关系,老祖宗是怎么解读,比如中国园林我们知道的一些手法,借景、不是实质的东西,是如何让人在里面去行走,去感知,去体验空间,他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我觉得这方面需要从各个角度去研究,会有新的设计方法迸发出来,现在完全不需要复制,现在社会也不需要我们做一些复制的东西了。现在都不着急了,之前太着急了,现在完全不是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好,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机遇,一些好的东西会产生出来。为什么之前我们会崇洋媚外,国外的建筑师其实已经经历了很久,经历过我们这样的时代,他们真的就去思考设计的缘由。记得我在巴黎看过一个五万平米的项目,这个项目建设用了八到十年的时间,开了很多协调会,精雕细刻,他们说我们在修补城市的伤口。我回来一看,北京到处都是伤口。法国那边在做设计时,会考虑建筑之间的联系,让建筑成为城市的窗口,建筑本身美不美并不重要,但是要对城市起到积极作用。建筑师本身也非常自豪。我们的建筑师都在想着做地标建筑,法国当时的GDP只有2%,我之前对一点概念都没有,GDP2%的概念就是看不到建筑工地,城市一直没有变化。我们将来的工地也会逐渐减少,建设速度慢下来,设计师也可以慢慢地做设计。我们可以多去美术馆和博物馆去学习学习,比如中央美院一些美术作品很好看,现在很多设计师形式感太差,做设计要保持最基本的水准,注重自身的修养。

王一粟:

刚才主持人提到了建筑产业化,可能以后会出现一些不同层次的建筑,一些私人定制会影响设计师梦想的发挥。我可能有一些异议,我觉得这话说反了,真正能体现体现建筑师创意性的反而不是那些私人定制的建筑,因为那是私人定制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不是很大,真的要体现建筑师职责和社会功能是可能应该是那些批量化生产的、对普通民众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化的集合住宅。对建筑师提出了很多不仅是建筑学专业上的要求,甚至关系到社会经济和各个方面综合性要求,建筑师用他自己的建筑语言去解决这些问题,来解决民生的问题,这才是建筑师能够做得。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对自己定位能够很正确的,产业化是对建筑师提出更高要求的事情。因为在国外上学的时候,一般都要先做住宅项目培养建筑师的入门能力,都要那种集合住宅,真正的别墅几乎是不培训的饿。

文武智:

现在产业化和房地产化,快速生产的过程中还没长成就上架了。杭州西湖为什么这么美,原来是苏东坡做的事情,他既有原则又有审美观。我们现在图都没干,就开始施工了,画图和设计人员有没有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有没有对审美和实践的东西有一个过程的。施工的人员前期还是农民就开始搞建筑。大家都是你也别审我,我也不审你,反正一起把建筑盖起来就好了,我们这个时期就赶不上秦朝,秦朝当时制造一些东西都要刻上丞相的字,如果出问题丞相是要杀头的。我们现在太宽泛、太人性化,没有责任好言,推来推去又来推到农民工身上。我来北京感觉是来“救灾”来了,南方的星河湾的十年前做的时候小区里面有鱼,十年后依然有,这就是承诺和道德,是品牌的效应,依然地板有人清洗,很多企业做的水景最后都变成了枯景。如果一个房地产公司做得好,物业一定是自己的,会持续性地发展。越往北越没有这个理念,前段时间我到项目施工现场去看,大家都很和气,如果移景移歪了,我就可以把石头扣一块下来,都很好说话,太好商量根本不较真,不像南方大家会为一根线争得脸红脖子粗,北方很好说话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我们一般和甲方交流,甲方吃过苦头一般比较支持设计师,没有吃过苦头的就会觉得错一点没关系,但是项目施工做的不好真的影响效益。

王京红:

其实这种现象以后越来越少,对于这种情况我是不能容忍的,我到工地上如果发现砖缝做错了的话,就会不停去说要改,不好的材料要一遍一遍的更换。但是施工方要听设计师的,没有不好商量的,设计师有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我们有个项目一期让我参与,让我做建筑色彩,但是这个项目外墙材料都选好了,我就说我要退出,因为没法做了因为材料都定了,后来上墙效果后果很糟糕。这个二期项目又来找我,说完全听我的,我想怎么改就怎么改。项目外墙做的不好会影响开发商的收入,然后我们后期想各种办法来弥补。

王一粟:

其实批量化生产对我们现阶段社会发展是需要的,政策是没错的,大家忽略了这里面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也是有技术含量在里面,可能我们一些专业能力还不够过硬。

幕落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