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开发大厦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2013-07-11
作为一家跨国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DGBK1972年成立于加拿大温哥华。目前已在加拿大、美国、中国的多个城市开设分公司,为北美著名的综合设计公司。DGBK拥有加拿大、美国注册建筑设计师50余人,皇家建筑师协会会员38人,LEED认证建筑师12人,专业建筑师逾200人。国际化的设计团队为公司在世界各地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技术上和文化上的保障。
DGBK的项目遍及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的十余个国家,业务范围涵盖城市规划、投资策划、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民用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节能和智能节能化等领域。DGBK公司一直把特色设计与专长设计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城市规划、医疗、文化教育、居住建筑、大型商业办公建筑、绿色设计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获得了多项殊荣。
DGBK在中国的业务始于1994年,在10余年的时间内,公司在中国完成了一批标志性建筑。DGBK于2007年在上海成立了亚洲区总部,并在北京﹑无锡等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目前,DGBK亚洲公司已在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30余个城市完成了上百个重要项目。
设计原则
本案建筑群的总体形态还是以表达港口城市清新的色彩,宜人的尺度为主。同时,绿色环保也是本案重要的设计原则之一。
虽然未来这里将成为江阴的副中心,但我们不提倡高楼林立的城市CBD的感觉,而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筑掩映在花园般的环境,而其本身也是安静的、亲和的,并非张扬跋扈的乖张。这种安静、宜人的感觉正是本案所想创造的港口小城市的氛围。
同时,本案的设计中,尽可能避免使用玻璃幕墙,大多建筑的表皮以玻璃和石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共同构建,这样,既统一了整个色调、材质肌理,同时也符合了绿色环保的主题。所以,基本不用玻璃幕墙也是指导本案的建筑形态设计的原则之一。
体量控制
本案的建筑群体形态主要有三个层次:
沿港城大道主要为中高层,高度变化丰富,建筑形态也相对丰富,主要还是为了强调港城大道作为城市主要发展轴的气势。而且将公共建筑都安排在港城大道两侧,也增加了大道上的人气和活力。但港城大道两侧建筑布置的密度不是很大,相对比较宜人,在港城大道上能够看穿到建筑群后的绿轴,景观视线融为一体。
基地南侧高度主要在
基地北侧主要为居住群体,高度变化较为单一,建筑以简单现代为主,也能较好的与周边的住宅相衔接。
风格控制
具体的建筑造型的设计中,一般建筑的自身个性相对削弱,以平实和米白色石材和清玻共同构成背景基调。主要建筑围绕规划结构中的“三心”,将重点建筑放在其中,沿港城大道展开,并从材质、肌理、形态、体量等方面强化重点空间节点。
一为行政办公群节点的塑造,作为整个临港新城的办公区,规模、面积、功能涵盖面都比较大。既要涵盖临港新城自身行政办公的需求,也要能满足市级机构的入驻。
主体形式选用了不完全对称的形式,既能通过一定的规模、高度表达行政办公的功能,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亲民的姿态给市民以很强的亲和力。
同时将这组建筑群选址在港城大道核心区的入口。考虑的原因有三:1.可以作为标志性建筑群体成为港城大道的重要入口节点。2.四面皆是绿化和公共休闲空间,最大限度的给与行政办公最好的办公环境。3.通过绿色公共空间的人气聚集,加强政府的亲民感和政府广场的活力。
二为商务商业中心的塑造,通过半圆形的建筑围合强调形式感,同时上面点缀三个高层,这也是本案的最高点。并通过相对夸张的建筑表皮和形体,塑造中心节点的感觉。再结合水域、广场、绿地等,形成一个既开放又围合的公共空间节点。
三为酒店部分的塑造。酒店建筑高度控制在
景观框架
本案景观设计是体现特色的重点,因为现有资源良好,滨临长江,内部水网众多,绿地资源也很丰富,所以,设计中放大了现有景观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景观设计目标即将本案打造成为绿色、生态、环保的大公园,通过丰富优良的景观资源和人居环境,吸引人气。
本案的景观塑造主要从线式、面式和点式三种表达,主要框架为两轴、两片、三大心。
1.线式景观
A.港城大道,由两侧景观共同构成,包括绿地、树阵、广场、水面、建筑群等
对于港城大道的设计,不仅是作为城市主要展示面的形象工程,同时,本案还深入的从行人、车辆的视角考虑。充分注意到建筑群体的设计对港城大道视线的影响。所以,本案中港城大道和另外几条景观轴都保持着视线上的穿透。不一定完全连续,但若隐若现的视线通透感不仅让行人车辆不觉得压抑,同时也是增加港城大道作为临港新城核心区生活性主干道的趣味性。
B.水轴,弧形水轴绕港城大道蜿蜒,并且联系现有水网(创新河和申港河),通过宽窄不一的水面面积以及丰富多变的水体形式,也构成本案规划结构的重要轴线之一。水体也是本案多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景观元素,结合江南水乡的感觉,旨在打造江阴临港新城和新区为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休闲之都。
2.面式景观
A.绿轴,作为分隔基地北侧居住区和港城大道北侧商务办公组团的重要景观,一方面起到功能合理分区的作用,使两侧功能互补干扰,但通过绿轴的步道和休闲空间等又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本案规划结构的另一条重要轴线,贯穿整个基地。
B.康健休闲绿轴,作为南北向的契性城市大公园,依托现有创新河联系贯穿五个地块,同时也不仅是绿色公园,还设置了各种运动设施、休闲空间、体检度假、农家乐等项目,通过具体的项目支撑,让这个绿色的大公园,使人在其中,有玩,有游,有赏,有学,其乐无穷。
绿色康健休闲轴作为最大的城市公共空间,也为吸引人气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
3.点式景观
点式景观主要是为了烘托港城大道的景观界面。
沿港城大道,从西侧起,分别是行政广场、市民开放空间、商业商务广场、水上舞台等各种城市开放空间。通过树阵的排列、水池喷泉的引入、台阶平台的布置,将这些室外空间丰富起来。
行政广场主要为了表达政府的庄重和亲民,相对比较规整;
商业商务广场主要为了烘托商业氛围,几何化形式感很强,半圆的水面和水岸栈道以及室外休闲小品的设计,都是为了形成聚集人气的焦点。
水上舞台广场主要为了体现市民人文精神生活的缩影。通过半圆型露天剧场、白色张拉膜结构、绿化花坛等景观元素的引入,旨在打造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在这里看演出、听地方戏,展示当地丰富的人文特色。
4.建筑与景观
建筑也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标志性塑造也能为整个港城大道的景观增色不少,丰富城市空间的同时,也能让港城大道的标志性集中体现。
5.公共空间与景观
本案的公共空间与景观关系密切,主要沿港城大道展开,目的仍然是为了聚集港城大道的人气,带动当地办公、商业的发展。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