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有哪些“撞脸”建筑?

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在建筑设计领域,抄方案或美名“借鉴”、“致敬”并不罕见。不顾文脉环境、完完全全的复制令观者骇然,也令业界鄙视。不过,作为自古就有的学科,许多程式也已固化,同类型建筑常用且流行的元素就那几种,哪个项目也不能自称百分百原创。究竟哪些建筑应当被“盖章”确属抄袭,哪些只是不谋而合导致"撞脸"?

高邮汪曾祺纪念馆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四院,2020

vs.

桐乡木心美术馆 | OLI Architecture PLLC,2015

汪曾祺纪念馆

媒体近日消息,5月18日刚开馆的汪曾祺纪念馆建筑设计与2015年建成的木心美术馆极其相似,引发了广泛的公众关注。

木心美术馆

外界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对此,作为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四院做了回应。

一是建筑外立面的外墙材料及设计均采用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

两个场馆均以蛇形旋转式楼梯连接上下层,展墙则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并在一侧墙面设有黑白简约风格的大幅画框来展现纪念作家。

设计方回应,建筑师第一次探访基地时,现场就已经开始拆迁。废旧材料令人隐约感受到基地上曾经发生的历史。“这些旧砖旧瓦旧屋架甚至是石凿的马厩里的饮水槽,不都是这块场地所暗含的基因吗?何不让这些基因继续传承?”设计团队决定把现场能用的灰砖与红砖都运用到“高邮山水图”镂空墙,同时,配合素混凝土、青瓦的色彩基调,延续当地民居传统,体现文学大家的人文底蕴。

二是部分内部设计雷同。

在供读者阅览作家作品的图书馆中,两个场馆均采用阶梯式设计,让一旁的藏书区与阶梯紧密相连,并利用书架与展板的交错搭配使整个空间看起来错落有致。另外,汪曾祺纪念馆室内多处玻璃天顶、过道和走廊的设计也与木心美术馆十分相仿。

汪曾祺纪念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江立敏教授表示,任何建筑都是依据特定的场地、城市、文化来进行设计的。因此文化名人纪念性建筑的室内展陈空间有其共性,“如果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对比,是不是有断章取义之嫌?” 

虽然涉嫌抄袭的声浪巨大,但多数网友和业界人士都保持理性态度,认为凭借部分角度的图片,就判定建筑属抄袭,有失公允。

 

除了这两座引发热议的公共建筑,国外也有一些建筑被后来者仿效,其中不乏大师作品,以下几组颇为相似的项目,您怎么看?

 

2

瑞士Jansen Campus钢铁塑料公司总部 | 达维德·马库洛建筑事务所,2012

vs.

丹佛艺术博物馆 | 丹尼尔·里伯斯金建筑事务所,2006

左:瑞士Jansen Campus钢铁塑料公司总部,右:丹佛艺术博物馆

瑞士Jansen Campus钢铁塑料公司总部

Jansen Campus钢铁塑料公司总部在天际线上勾勒出独特的线条,成为连接工业区和老镇的视觉焦点。项目位于瑞士oberriet,工业园区北端。建筑是由许多各个方向倾斜、大小不同的斜面组成,利用典型的视觉空间平衡。该项目始于三年前的概念设计,并已成为一个区域重要性的现实,代表真正的瑞士产品的质量、设计、工艺、建筑和经济。建筑符合严格Minergie标准:有效地使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用户生活质量,维护成本等等。

建筑采用了创新科技,包括从未使用过的新的细部装饰和材料,例如能够展现结构细节的立面系统以及内部防火玻璃门等。建筑的采暖、通风、照明和能耗都满足了瑞士“Minergie”标准,意味着在可持续性方面该项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Jansen总部建筑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园区成为所有员工激发创意和参与感的场所。工作空间是开放的,每一名员工都有着自己定制的工位。很多家具也是定制的,采用的品牌是Alias和Cappellini。

建筑的几何形状使得参观者和员工都能够望见外面的景观。建筑周围的景观花园种植了80棵大树和35种当地代表性的物种。该项目还设置了Jansen艺术收藏品空间,展示国际上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丹佛艺术博物馆 

作为一座21世纪的纯现代主义的艺术博物馆——丹佛艺术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设计及其内部展示设计是结合抽象主义绘画和解构主义风格视觉表现的成果。丹佛艺术博物馆从建筑设计开始到内部展示空间设计的整个过程分析都体现了一名设计者对解构主义建筑构思方法的理解和思考。抽象主义绘画中点、线、面及色彩的形式与象征性是丹佛艺术博物馆建筑设计与展示设计的主要思路。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艺术博物馆是所非盈利性质的艺术机构,创建于19世纪90年代。该艺术博物馆最初名为“丹佛艺术家俱乐部”并于1949年开放画廊,通过保留和展示古典艺术和现当代艺术来鼓励和启示落基山区居民的艺术鉴赏能力。该博物馆于在20世纪50年代增加了儿童中心,并于1971年建成由意大利建筑师吉奥·庞蒂( Gio Pointi )和丹佛本地詹姆斯·萨德勒联合建筑公司(James Sudler Associates) 共同设计的“北楼”,“北楼”是座7层建筑总面积达到210,000平方英尺,并在建成后首度实现在该幢建筑容纳展示其当时所有藏品。该建筑也成为了这位重要的意大利现代设计大师在全美境内唯一完成的作品。2006年10月,丹佛艺术博物馆以弗雷德里克·C·汉密尔顿楼(Frederic C. Hamilton)的完成开放得以再度扩建,此次担当设计的是丹尼尔·里伯斯金:“峥嵘”的造型是以科罗拉多州绵延壮观的山脉和岩石,以及丹佛人乐观开放的个性为设计灵感,象征着落基山区岩石在大自然作用下呈现各种几何造型的不规则美感也折射出科罗拉州充沛的阳光。

这座总面积达356,000平方英尺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收藏涵盖非洲艺术、美洲印地安艺术、建筑、设计和平面设计、摄影、亚洲艺术、现当代艺术、海洋艺术、前哥伦比亚和西班牙殖民地艺术,欧洲和美国艺术、西美洲艺术和纺织艺术等等。丹佛艺术博物馆也因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展览及教育活动而跻身全美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之列。

3

利物浦博物馆 | 3XN 建筑事务所,2011

vs.

MAXXI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 |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2009

左:利物浦博物馆,右:MAXXI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

利物浦博物馆

新利物浦博物馆的问世不仅仅是向世人讲述利物浦这座城市作为世界级港口的重要性及其文化的影响力(比如著名的甲壳虫乐队)。它同样将作为当地历史、居民以及世界各地游客交汇的空间。因此,据建筑师金·赫福斯·尼尔森所说,该建筑的结构功能不仅是一座建筑、一座博物馆。

该项目作为英国过去100 年来所建造的最大的国家博物馆,坐落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收录的世界遗产地,与闻名世界的利物浦“美惠三女神”建筑楼群相邻。当着手设计这座全新的利物浦博物馆时, 设计师金·赫福斯·尼尔森便充分意识到了他将面临的巨大挑战。他说:“这是3XN 建筑师事务所在25 年的历史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项目之一。博物馆的设计经历了一个非常严谨缜密的过程,从首先听取城市居民的意见,到学习城市的历史,再到理解博物馆坐落地的历史景观的潜力。”最终设计出的建筑具有充满动感的底层结构,与港口滨海河道两旁较高的建筑形成了一种相互致敬般的对话。这种互动有利于创造现代和活跃的城市空间。设计还不禁让人联想到曾经一度在海港盛行的贸易船只,而建筑外立面的凸纹图案也重新诠释了“美惠三女神”的历史建筑细节。巨型山墙状窗户向着城市和港口开放,象征性地将历史引入博物馆,同时允许外部好奇者的窥探。

博物馆坐落在利物浦市中心的默西河河畔,将发挥枢纽的作用,在空间上联系港口滨海道与阿尔伯特港(现今坐落着餐馆、博物馆和各式精品店)。博物馆的室外区域提供了户外座椅,在此可以欣赏河畔美景,为城市环境增添活力的同时,成为本地市民和观光者交汇相聚之地。项目是通过博物馆的中庭被传承贯彻,雕塑般宽阔的楼梯直通各个展厅,进一步鼓励了社交活动。所有的这些功能都基于金·赫福斯·尼尔森将博物馆作为联结利物浦的建筑的理念。“博物馆在多个层面与城市相联系,包括物质层面、社交层面以及建筑层面。将博物馆创造成为一个实体和象征的连结体从设计之初就已经成为关键。我对于建筑在完成时能够完全践行这一理念感到十分满意”。

MAXXI罗马国立21世纪美术馆

规划设计上,MAXXI根据前军营区规划结构而演变出新的水平向的建构关系,使平面布局融合至既有城镇规划的结构格状纹理中。都市纹理演变成迂回的线条,并整合在平面上,因此增加了基地流动性。穿越园区的行人步道设计在上层悬挑展廊的下方,沿着美术馆柔顺的轮廓滑向另一侧的Via Macaccio。参观者和行人可以透过舒歌MAXXI曲墙上的开口看到室内空间。这些曲墙一方面保护博物馆内的展品,另一方面也吸引着参观者向博物馆内移动目光和脚步。

MAXXI设计时,主要概念是将建筑本身视为视觉艺术展览的中心。室内外的空间特质由横越过空间的墙以及墙与墙之间彼此的交汇点而被重新定义。同样的概念被运用于3个楼层之中,特别是在第2层表现的更为复杂——多个空中桥梁串连起展厅和展廊,使空间连续、丰富而不断变化。

 

4

京都丽思卡尔顿酒店 | 日建设计,2014

vs.

久我山之家 | 筱原一男,1954

左:京都丽思卡尔顿酒店,右:久我山之家

京都丽思卡尔顿酒店

日建设计完成的京都丽思卡尔顿酒店所在的鸭川沿岸一带,过去曾是平安贵族们为赏东山之月而修建别墅的所在。

这里曾是平安贵族们赏东山之月的地方,而东山风景也正是京都文化的心脏所在。所以我们希望客人也能感受到此地独有的传统文化,能欣赏到随时间流逝而变化万千的东山风景。为此,我们将面对鸭川长达130m的地上建筑部分全部做成客房,并尽最大可能设置整片玻璃的大窗。通过将所有的宴会厅、餐厅和泳池等设施设在地下,得以在严格的高度限制内完成了整座建筑。

该建筑通过将整体控制在一个较低的高度,从而实现了京都式的人性化尺度。即便在同一个日本,却是东京或大阪所没有的尺度感,这也是京都风格的体现。

久我山之家

回溯五十年,京都丽思希尔顿设计与1954年建成的久我山之家在细部设计上颇为相似。该小型住宅是筱原一男的第一个作品,灵感来自桂离宫,颇具“日本特色”,他由对传统住宅的热衷而创造出一种有象征性的空间,在空间布局上,基本上坚持了“分割(divisional)”方法,筱原称其源自日本传统。

 

5

鹿特丹ROC Mondriaan Laak 二号大楼 | LIAG, 2011

vs.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 | 斯蒂文·霍尔建筑事务所,2002

左:鹿特丹ROC Mondriaan Laak 二号大楼,右: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

鹿特丹ROC Mondriaan Laak 二号大楼

建筑形成了强大而丰富多彩的蒙德里安式Leeghwaterplein。从铁道望去,它形成了ROC Mondriaan的名片。建筑在形成了混凝土网格形立面,采用ROC装饰颜色。与窗户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整体效果。在从火车站到这一建筑和大型购物中心的一侧有一条柱廊。沿着柱廊的玻璃窗让人可以瞥见学院内部,结合了透明性和橱窗形成了游览式的培训,同时提升了公共安全。

这一完全预制的建筑为德国制造。网格上的方块形混凝土立面形成学院的颜色。与“随机”的彩色板块和窗口图案一起,外部混凝土重复元素形成了看起来没有尺度的外观,一起以及强大的整体。

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宿舍

霍尔想创造的是建筑的各种可能性,不受任何形式或风格限制,不主动传达特殊理念,而是透过材料、质地、光线、色彩、空间等基本要素的多重组构,由使用者直接感受物性的本质。宿舍外墙除了几个大开口,其余都被方形网格所罩,少数格子填实,大部分都是可开启的窗户;窗台有18吋深,颜色或红或黄或蓝或绿,每个房间有九个窗格。宿舍临街道,面向学校的大操场。白天,从街道或操场上向宿舍望去,会因为天气阴晴、光线强弱,和人所在位置的远近、高低、视角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天气晴朗阳光高照时,房子的色彩显得特别丰富鲜艳充满活力,但走两步回头一看,所有颜色都不见了,只剩一片灰银,仔细一瞧,是窗框的阴影所致,顿时又让人觉得沉稳和冷峻。到了夜晚,寝室的灯或开或关,忽明忽暗,有埋首苦读的,有外出未归的,又是另外一种多变的景象。

不仅外观多变,室内的空间更是奇特有趣。不规​​则的带状楼梯冲破楼板,空间也跟着舞动了起来,有机状的墙体、天窗所形塑的各种异型空间充满奇幻色彩,和外墙上硬梆梆的方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其实入口处墙体上的圆洞,和悬挑雨篷上的云状孔洞,早已暗示着宿舍里头「别有洞天」。

 

6

东京集合住宅 | 藤本壮介事务所,2010

vs.

德国VitraHaus家居体验馆 |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工作室,2006

左:东京集合住宅,右:德国VitraHaus家居体验馆

东京集合住宅

这个集合住宅作品位于东京市中心,其中包含五户业主的家,每户有两到三个房间,它们像积木一样堆积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房子奇特的外观。每户的房间并不相邻,而是在楼层上错开,用户外的楼梯联系起来。就如东京这个城市的微缩版,当住户沿着户外楼梯拾级而上,仿佛可以感受到房子就是城市,像是有一栋在山脚同时又在山顶的房子。“看不见的东京”因此被塑造出来,建筑师在一个杂乱纷纷的地方造出了一个无线丰富的空间想象。

德国VitraHaus家居体验馆

赫尔佐格德梅隆设计的Vitrahaus巧妙的传递出一种“回家”的情感,不仅由于建筑师来自巴塞尔,同样在于建筑的理念。VitraHaus的设计概念包含了两个一直出现在Herzog & de Meuron作品中的主题:原型住宅和堆积体量。以“堆叠”,“挤出”,“压缩”工业化生产般的手法来处理住宅的复杂空间使用。

在Weil am Rhein的这个项目中,由于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为家庭设计的家具和器物,设计的概念便强烈地回归到ur-house(原型住宅)这一主题。这一设计理念从室内功能化要求出发来考量建筑形式,最终又将建筑的风格反应在室内空间中,营造出复杂而多变的空间动线,真正爆发出内外强大的张力。根据室内空间的比例和尺度,这个建筑采用了“家居尺度”这个母题,这样设计的展厅能够暗示出熟悉的家居环境体验。每个独立的模块房子都是相同且抽象的,除了少数几个例外。这些模块房子只有山墙面是采光的,侧墙像是机械冲床处理的外观效果。它们像积木一样堆积起这座5层楼,在有些部分,壮观的悬挑了49英尺。这些房子乍看上去一片混乱,因为它们在空间中创造了独特的三维体验。房子外墙涂上了炭色的stucco涂料,使得这个结构和大地更为亲切,和周边的环境也产生了呼应。它像是一个微型的垂直城市,让VitraHaus展馆成为这个园区的标志。

VitraHaus展馆长187英尺,宽177英尺,高69.8英尺,比Vitra园区的所有房子都要高。水平延伸是生产类建筑设计的一般套路,这个建筑却反其道而行之。它向垂直方向发展,占地很少,拥有开阔的视野。在展馆里可以看到周围的风景和整个厂区的情况,同时它也是具有象征意味的,代表了家用系列产品的视野。室内和室外空间在这里相互渗透,直角空间和多边形空间结合在一起。它们有机组合,在室内创造出一系列特别的空间惊喜——用建筑师的话来说则是“第二世界”,这是很容易让人产生无限联想的迷宫空间。在这个五层建筑的通道中,参观者探索Vitra的家具世界,最后回到了他们开始的起点。

参考:

1

Copycat Architecture: 10 Look-Alike Buildings

https://architizer.com/blog/inspiration/industry/copycat-architecture-10-look-alike-buildings/

2

几分雷同几分真诚:汪曾祺纪念馆开馆,建筑设计被指与木心美术馆相似

https://mp.weixin.qq.com/s/lh1W8QqM5hP445ZwsXGJZg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相似建筑建筑同质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