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胡越:我们更应关注普通建筑如何去做

胡越,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走进胡越的办公室,满眼的书籍和图纸把他的办公桌挤到了一个角落,戴着一副圆圆眼镜的他站立在办公桌旁,在堆积如山的图纸中正捧着一本资料仔细看着。正如他所说,自己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在工作室,在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他的团队经历过大型项目的历练,从五棵松体育馆到建工学院6号楼,体现出他对建筑构造和材料的研究与尝试。他一直坚持着创作型工作室的发展方向,排斥商业化的项目,重视项目的研究性。

经历大型项目是每个建筑师的梦想,但经历过之后的胡越却开始畏惧这种大型设计,他直言一些政治意义比较强的项目对建筑师来说是一种灾难。这个经历也使他的设计思想发生重要转折,从关注设计方法论转变为对中国建筑发展的深层思考,他认为建筑师不应该沉浸在虚幻的大师梦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普通的建筑师和普通的建筑如何能做好,并不是一味追求大师级的地标性建筑。” 

工作室的经历使我产生重要的思想转折

畅言网:北京院率先推出设计院工作室的模式,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您认为这种模式有哪些益处?

胡越:最初成立工作室是逐渐实现自负盈亏和自主经营的,经营的模式跨越非常大。因为成员都是技术出身,经营管理方面比较欠缺,所以走出来对我们来说充满挑战,也经过了艰难的抉择。大院工作室的模式优势很明显,首先是留住人才方面起到很大作用。设计院层级繁多,做设计和管理的人才由于层级的关系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工作室的成立让很多人才留下来之后,生发出很大的活力。

从建筑师的个人创作角度讲,工作室类似小型事务所,特别是创作型的工作室,这种生产形式对创作非常有益处,之前在所里很难有自主性,这对创作来讲是很大的障碍。建筑设计这件事情,承接什么项目类型,如何选择和取舍,这和设计创作是息息相关的,绝不是简单地项目拿过来不由分说开始设计。

建筑设计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凡是能做出精品的建筑师都是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能的人。工作室的成立,从我个人角度讲也是一种锻炼,虽然可能不太擅长市场方面,但还是决定走出来,让他成为独立运营的个体。 

畅言网:工作室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您的设计思想和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胡越:从设计的角度看,工作室发展经历几个过程,初期因为奥运会的关系我负责五棵松体育馆设计,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工作室经历这样一个大型、经典的项目,让我对设计、对社会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转变。五棵松体育馆这个项目在我的设计方法论研究历程上也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我们也做了很多实验。这之后我又成为是院里世博会项目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参与了一些项目设计。

在经历一些大型项目之后,工作室发展逐渐趋向平淡,经过比较大型的项目设计之后,从我本身来讲,比较害怕承接一些具有政治意义、重大的项目,因为设计之外的因素对于创作影响很大,自由度比较小,后来我们基本上没有参与这类项目。基本上承接一些比较普通的民用项目,希望工作室有更高的专业追求,在建筑创作上有一些建树。我们的工作成员并不多,设计的项目也比较少,对于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我做了一个新的十年计划,期盼能够重新起飞一次。虽然工作室的发展走走停停不是很顺利,但是我们会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让项目研究性更强一些,不断提升项目的思想和技术含量,在一些构造和材料方面投入更多研究的精力。

设计作品:五棵松体育馆

畅言网:工作室的设计和经营模式,让您对建筑设计的理解发生变化了吗?

胡越:在之前的设计中我一直比较关注方法,最初关注表面的具体方法,做设计要面对非常复杂的环境,技术、人文、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所以我觉得应该研究出一些成熟的套路去应对,建筑师才不至于迷失。在过程中我希望设计更加理性,也做了很多实验,但是工作室的发展让我对这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建筑设计主要是经验性的工作,没有成套理论的东西。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和学习,发现建筑设计用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所以我转变方向希望对传统方式进行改良,进行更系统地思考,这种思考生发和转换成为两个方向:第一,不管是做什么东西,建筑师应该关注中国社会本身的特殊问题,所有的思想、方法和套路都应该立足解决中国当下建筑面临的问题。这是我的思想比较大的转折,发达国家已经过了这个发展阶段,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普通的建筑师和普通的建筑如何能做好,并不是一味追求大师级的那种地标性建筑。

我们更应该关注普通建筑如何去做,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设计现代建筑,我们国家做建筑的套路已经变成制度,很难在根本上进行改革。因此在这个阶段,用城市设计解决我说的问题变得很重要,我现在相对比较关注城市设计。

第二,传统的现代性表达在中国是一个特定的命题,在西方主流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当下,这是一些非主流文化的国家老百姓普遍的心态,比较关心民族性和地域性如何表达。这是和之前设计方法论平行的问题,如何看待地域性的表达,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思考。 

建筑师的基本功和态度决定最终产品的优劣

畅言网:如何应对大院中追求产值任务带来的压力?

胡越:我们每次都勉勉强强满足基本的要求,当然也有个别年份设计大型的项目,会出现井喷的增长,但是那只是少数,大部分时期略显平淡。最近几年危机感越来越强,因为过去积累的也在不断被消耗,我不愿意接不好的项目,不喜欢商业化的项目,接这类项目对工作室里的年轻人成长也很不利,大家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学习到真正的能力,做些有意思的项目,这方面是需要取舍的。

畅言网:工作室比较擅长的项目是什么类型?在设计方面有哪些共同的设计问题需要注意?

胡越:其实我觉得项目类型不重要,因为许多著名的建筑师从来没做过一类项目,做出来也不错,建筑师的基本功和态度决定最终产品的优劣,而且有一些东西做的越熟限制就越厉害,总做一种类型建筑反而没有创新。特别是建筑设计,约定俗成的规定并不是不可打破的藩篱。我觉得什么类型都能做,工作室做过很多类型,包括体育、酒店、剧场、办公、旧建筑改造等,其中有些东西其实我们很生疏,一上手我们做出来的质量也挺好。我认为建筑师的态度、对待工作的方式方法、基本功才是最主要的。

畅言网:大院工作室和独立事务所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胡越:这两者实际上不存在本质区别,因为现在从设计院工作室来说,基本是独立到外面接项目,我们是单专业工作室,一般社会上独立的事务所大多也是单专业,我们都会存在找其他专业合作的问题。他们要找一个单位交管理费,我们也要向院里交管理费,这种形式差不多。在社会承接项目相差无几,甚至在有些方面,特别对于我们这样创作型工作室来说还存在一些障碍:第一,别人对建筑设计院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观念,认为可以操作大型项目,所以有的甲方很小、很有趣的项目不会找设计院,会找民间的事务所;第二,在宣传上面的障碍,我们是以设计院为平台不是独立的单位,不能抛开设计院宣传自身,大院的管理规范化致使自由度越来越小。

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第一,我们有机会承接比较大型的项目。第二,设计院有比较优良质量控制的传统,在这个系统里我们除了自己把关之外,还有管理层帮助把关。第三,院里各个专业工程师队伍是非常强大的,他们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经历过大型项目的历练,这种强大的技术平台能够保证我们项目的水平。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设计胡越普通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