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 Enquist:环境和城市化是中国面临的难题
来源:网友my闪闪投稿 2016-11-01
SOM合伙人、城市设计与规划负责人Philip Enquist(图片来源:互联网)
问:你第一次来北京是什么时候?
PHILLIP:我第一次来北京大概是在1992年或者1993年。那是个冬天,我们在北京东边的一家酒店里开会。那天早晨我起得非常早,然后打车去了紫禁城。因为我一定要亲眼看看这座建筑。当时北京的情况和现在不太一样。没有什么高楼大厦。我们在中国做的第一个规划项目是在深圳的福田区,当时委托方是深圳规划局。他们想做一个新城规划项目,规模很大,技术含量很高,中心区域开阔。他们无法确定中心区应该设立在什么位置。所以,我们受邀加入到规划工作中。我们在中国的工作从那时就开始了。在这里工作一直很愉快。我就是学不会普通话,有的人学得会,可我就是不行,真没办法。
问:对于SOM,KPF等国外公司而言,他们做城市规划项目,最终还要做详细的街区尺度的设计。但是一个中国的规划设计院好像只参加竞标,提出想法,但不做具体的细节的规划设计。最终,他们的规划容易失控。你如何和规划设计机构沟通细节的设计,比如退线?你怎么说服对方?
PHILLIP:作为顾问,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很开放地向对方提出质疑。所以,当被要求设计一条很宽的街道,我们提出质疑。我们会拿出世界上窄街道的成功案例,我们通过建成实例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同样的,对于退线问题、地块内开敞空间的规范要求问题,我们都做了类似的工作,把世界上的相关建成照片拿来做技术比较。这样似乎可以创造一个大多数人都愿意倾听的交流的环境。我们在挑战设计方向上没有顾虑,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复审环节的确重要。在天津新滨海规划项目中,当地政府部门召集了一些本土的建筑师参与进来。一天,我们去参加会议,发现会议室里有九位建筑师。他们也展示了自己的规划,设计准则。一些政府官员甚至从北京请来了设计团队加入对设计方案的讨论。他们中的一些人非常严格。不仅仅在塘沽,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应该推广到各个地区。讨论的结果就是得到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效果显著。所以,我想,找一些专业人士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个环节可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规划的工作中来,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帮助。
问:现在,SOM的城市设计业务仅仅面向中国项目。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PHILLIP:不是这样的。我们在伦敦有城市设计团队。在纽约,芝加哥,旧金山和上海都有小型团队。具体来讲,伦敦现在主要负责欧洲项目,当然也会有一些其他地区的项目,比如他们现在就在做越南河内的一个项目。纽约分部主要负责印度市场。芝加哥分部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国,但现在我们有一个沙特阿拉伯的新城研究项目,关注新能源技术。我们在印度也有规模很大的任务,所以芝加哥的工作室分成了两组:一个团队在印度和中东地区,一个团队在中国。但是旧金山分布主要负责中国项目,上海分部做了很多有关北京的项目。中国地区一直是我们的重点业务区域。
问:SOM几乎成为了政府CBD项目的专属顾问。
PHILLIP:作为一个设计公司,SOM自成立以来,规划业务就一直是公司整体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某种程度上,SOM有意远离城市发展、园林设计等业务而把精力几乎都放在了CBD和城市中心区的设计上。这么做的原因在于,我们知道自己最擅长什么。在其他设计领域,别人可以做的比我们更好。所以,城市中心区的设计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认为在这方面,我们是最优秀的。我们很高兴这次能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工作中来。现在,城市已经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城市发展的很多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比如城市人口增长过快、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我们需要更简单的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环保型城市。所以,现在恰逢其时,我们的设计方向也是建设更为智能和绿色的城市。
问:你们在中国的境遇可以说是机会与挑战并存的。
PHILLIP:的确如此。但是,我仍然认为中国在能源、交通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我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回过头去看看整个生态环境,改善全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自然系统、河流污染治理等所有这些在过去几百年中未被梳理的问题,通过类似生态工程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参与了这样的工程,比如在2003年、2004年,我们在上海参加长江上崇明岛项目的竞标,对我来说,那时一个转折的时刻。委托方在寻求旅游娱乐投资,他们考虑建造主题乐园。而那里的农业、村庄、大片湿地还有鸟类的迁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保留自然系统、保留农业生产、加强湿地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让这里为居住在上海的1 700万人提供资源。我们没有做主题公园,这是一个真正的从环境出发的理念。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向全国推广。
我想对中国而言,这是除了人口城市化之外,面临的第二大重要课题。生态系统在这其中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它把一个伟大事件的两方面结合在了一起:你们已经将复杂的城市连接了起来,而同时,你们需要生态环境在这些城市中间。
图片来源:互联网
问:可能到了2020年,超过60%的中国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目前,这个比率是30%~40%。
PHILLIP:我怀疑可能还不到30%。大概是6年前吧,全球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0%。很多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高速发展了很多年。欧洲和美国城市人口的百分比都很高。但是亚洲,尤其是中国这方面还比较滞后。重要的转变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开始了。这是现在和15、20年前的世界其他大城市的最大的区别。掌握游戏变化的是中国。
问:15年前,很多中国人都试图学习国外的经验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是现在,仅仅通过向外国取经的方式已经无法解决中国的特定问题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特殊情势迫使人们要做些创新。也许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历史中学习,但是我们必须针对特殊问题而有所区别。对创新事务和创新的解决方式,这是一个好时期,同时也是困难的时期。
PHILLIP:我想这是一个困难的时期。因为有许多事物存在复杂的问题:社会分配的不公、住房的建造方式不够合理、对农业体系的支撑不足——毕竟可耕种土地数量有限,此外环保问题也亟待解决。中国面临太多挑战。然而,与此同时,我还没见过世界上有哪个国家的政府像中国政府这样如此积极的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点使我印象深刻。
世易时移,现在我们可能需要像你们学习了。我是芝加哥代表团成员之一。今天是周二,周三我们打算动身去天津。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沟通。芝加哥很希望能和中国的公司进行商业合作,并且欢迎中国企业去美国,去芝加哥投资。市长戴利说他来这里就是为了把中国的高铁体系带到美国的中西部地区。这就是一个我们向你们学习的例子。
问:我知道很多西方人对中国很感兴趣。对于这种兴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是出于商业因素的考虑?因为他们可以在中国开展业务,还是因为知识输出的需要?因为他们可以把新鲜的事物带到中国来?你怎么看?
PHILLIP:世界上每当革新发生都会使人们产生兴趣。当你看到一个国家上升势头如此迅猛,发展和创造层出不穷,全世界都会被他吸引。我想,现在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中国的巨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中国这样的国家,对于建筑师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同时,中国的建筑师作品也让世界瞩目。很多出自中国的设计作品非常有趣。所以,大家来这里的原因不仅仅是商业上的,不仅仅因为这里多提供了一份工作。我想这里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