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996对955,中外建筑师还有哪些不同?

“2年买车,5年买房,10年买墓场。”有人这样形容建筑师的生活状态。虽然有些夸张,但必须承认,加班、超负荷工作是国内许多建筑师的常态。996,甚至通宵改图,真能做出好的项目吗?对比国外建筑师,设计按小时计费,专业分工细致,为国内设计行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方向。

 

按规矩办事,慢一点,各方都受益

作者:袁牧(北京天地都市建筑设计公司首席建筑师)

加班是建筑师的家常便饭,我大一就有过连熬四夜的个人记录,后来也长期日夜颠倒胡乱熬夜。但现在我基本上保持早睡早起,晚上十二点之前上床,早上八九点起来,隔天锻炼身体。

建筑师的自身状态其实对建筑最终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的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要想企业真正有长期发展,做百年老店的话,我相信保持员工的良好身心状态是必须的。

袁牧作品:悬崖上的餐厅,邯郸

设想一个连续熬夜的外科大夫,或者彻夜不眠的飞行员。谁敢接受他的服务呢?特别是我们这样从方案一直到施工图的比较全面的公司,保持自己良好的状态也是为客户负责。自从来了师兄这个公司,多年日夜颠倒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回到了健康的正规。

当然加班也是有的,有客户突发需求的时候,一般就是下午晚下班,或者周末画些图。这当然不是没有活干,而是从接项目开始就顶住了甲方压力,另外上班时间尽可能提高效率。实际上理智的甲方也并不会胡乱催促进度,有时候我会想,建筑设计甲乙方就像谈恋爱,强扭的瓜是不甜的,双方如果在审美趣味,行业道德,做事的方式和速度上没有基本的共识,那还是不要合作的好。这一点上我对目前公司的业主群大体还是比较满意的--这些年师兄没少拒绝项目,结果反而搞得不错,也没见饿死。即使是我自己找效果图公司干活,也不会随便压他们的进度,因为我自己也画过多年效果图,一味要速度只能是两败俱伤,设计成果不堪入目。

对于建筑师自己来说,如果对项目感兴趣,乐在其中,公司不少发钱,每天多干几个小时甚至周末画图当消遣也不是坏事,我经常周末一个人在公司安安静静的做做设计或者写写东西看看书,比k歌打麻将什么的要愉快多了。

袁牧作品:读库顺义办公楼

可惜的是我知道行业里很多公司,大家普遍加班的状态不但不愉快,而且是极度苦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甲方有多着急,而是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人力投入,造成普遍的人手不足,当然加班费更是没有,甚至有的企业以加班为常态,利用员工的超额无偿加班作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这就太可怕了,这些企业的领导层我想要不就是准备一锤子买卖挣了钱就跑,要不就是企业反正是国家的,有政绩好升官走人。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十分普遍,与之配套的恶性低价竞争,设计质量偷工减料,设计企业血汗工厂化,很可能会毁掉整个行业。

而实际上,建筑百年大计,工程安全以及建设程序根本容不得这样胡乱加速,除了少数政绩工程和出问题的悲剧项目,多数正常的项目虽然似乎很着急,但实际上并快不起来,经常加班好多天最后白忙活,欲速不达,该慢还是得慢,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安排合理的周期,结果更好。

建筑行业是有其基本规律的,业主、设计公司领导层、设计师如果都能尊重规律,合理操作,大家都从中受益,多好啊。

按规律办事,慢一点,认真一点,饿不死人。不尊重规律,快一点,马虎一点,真的会死人。

 

中国建筑师要八项全能,

美国建筑师轻松却效率高,原因是科学管理

作者:柳亦春(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主持建筑师)

基本上,在中国做建筑师是件很累人的事情,各方面都要求他最好是个全能型选手。他不仅要回做方案,用电脑,还得亲自画施工图,以前的模型和效果图现在似乎已大可交给专门的制作公司,但跑腿的事却越来越多,诸如冲印照片、打印图纸、装订文本之类,所以最好会开车。跑腿之余,他得接各种电话,并协调好手中另一个或两个项目的设计进度及与结构、设备各专业的关系,他与自己人打完交道后在与施工队打交道,还要在业主、承包商无休止的工程例会与改图通知中周旋,所以既要能吃能喝,还要能言善辩,能歌善舞。个中滋味,自不必多形容了。

大舍作品:边园,上海

相比之下,美国建筑师要轻松许多,但我保证,他们也绝对没有中国建筑师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美国事务所建筑项目的内部分工非常明确,科技城项目最紧张的时候多大16名建筑师同时参与设计,平面、立面、防火分区、详图节点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协调工作则由项目建筑师来完成,到这一阶段,项目建筑师已基本不画图了,每天看来自各个分工部门的图纸,召开问题讨论会,将自己的构思特别是许多在方案时没有表达出来的想法贯彻下去,其余的人员只要完成自己份内工作就行了。这种工作方式对许多有抱负的建筑师来说,他实现理想的机会就比国内少得多,所以就许多美国建筑师而言,这一行不过是一种拿薪水的工作而已,能自己开业的毕竟只是少数。

大舍作品:艺仓美术馆,上海

正因为分工很详细,所以每部分的工作都会很到位,而建筑师亦不必每件事亲力亲为。美国建筑师上班都很从容,工作也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工作强度比国内建筑师小很多,基本上每个人都不会被同时安排两个以上的项目。由于实行年薪制,他们自然不会拼命。说起拼命,中国建筑师大概最有体会,加班加点,通宵达旦,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我担心现在中国专业人士里体质差的要数建筑师了,怎么办呢?业主催图像催命,国外要盖三四年的房子我们只需一年,边设计边施工图更是常有的事,大干快上是我们的一贯作风。

大舍作品: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改造,上海

一位华人建筑师告诉我,其实美国人做事很拖拉的,尤其是政府机关,你们在这干一天的活,他们可能要干一个星期,他们的效率完全是建立在一种机制之上。果然一个月后,当各方将科技城的图纸汇总起来时,一套完整的初步设计图完成了,其细致深入程度,我们在一个月内是如何也做不到的。这才是真正的效率!从容的效率,是靠科学的管理来完成的。当然,这种高效率也是靠高收费的经济条件来支撑的,没有高收费的前提,其内部分工也无法如此细致,而这正是中国建筑师的无奈。来自各方的干预也从另一方面体现着设计价值的不被尊重。

这几年,建筑行业里内部分工也在逐渐深化,出现了一些效果图公司与模型制作公司。我相信一种艺术的创造力是要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才会产生,所以也只有当建筑师创造劳动的价值被普遍承认的时候,这门职业才真的充满希望与健康。
 

国外建筑师更注重细部,紧盯施工现场

作者:张玉敏(机械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国际所)

国外建筑师非常重视建筑细部构造。建筑细节的设计不仅关系着建筑的质量,还紧紧关系着建筑艺术是否能够充分的体现,是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细节的设计就像绘画中的笔法,既是构成完整画面的基本元素,也是形成整个作品风格的具体表现。

在西方,细部设计历来在建筑设计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是体现建筑性格,完善丰富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一个新的设计理念的实践是从总体规划直至建筑细部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出来的。国内目前建筑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习惯直接套用标准通用图集的作法往往无法适应社会对建筑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这种做法难以反映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运用状况。

在我们参与的几个项目中,国外建筑师长驻施工现场,对现场施工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这一点与我们的习惯有些不同,这样做更能精确的实现建筑意图,表现建筑师的理念。任何设计图纸都不可能把建筑所有的细部表达清楚,需要通过施工过程的紧密配合来认定,施工方能及时的反馈至建筑师提请考虑确定,保证建成后的效果与设计构思达到一致。

设计取费而非设计价格

作者:姜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英国成立RIBA之初就确定为工程总造价的6%,并且为保证服务质量由建筑师 协会统一规定,严禁价格竞争,但是在1970年代经过一系列的反垄断诉讼后,各国均不在强求统一的设计收费标准而由建筑师与业主协商决定,一般在4%’10%,个别明星建筑师则更高。

但各国均规定建筑师的费用的支付应按月足额支付且不得以任何借口拖欠,打图、晒图复印、传真等费用均得由业主支付以获得建筑师的管理服务,而非与建筑师买卖图纸。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作室

中国建筑设计服务的工作量基本限于设计阶段,为国外建筑师和设计人员工作周期的1/4(不算施工阶段和交付)、工作量的1/2左右,中国的收费也在国外的l/2-1/3左右。而且中国建筑设计的深度规定更像交图标准,建筑师收费也是与交图过程密切相连,设计服务被物化为图纸的买卖。

中国现行的设计收费制度在国内施工和设计质量整体不高和技术水平低的现实,实行最低限价的收费方式无疑有利于保护设计方建筑师的利益和保障设计的品质。在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事实上的价格保证已被打破和自由乃至过度竞争是一个不争的现实。

美国建筑师收入分布图(图源:美国劳工部网站)

由于中国实行资本市场的国家垄断和商品服务市场的市场竞争的“双轨制”,造成设计服务的买方——房地产开发方的集中和垄断,对设计服务卖方市场的激烈竞争, 设计费的压价和恶性竞争成为常态,在设计周期、设计费用的不断挤压下,设计提供人——建筑师虽然能 以优质服务赢得部分用户,但以图纸为基础的产品提供无法直观、事前体现出建筑师的专业水准和服务内涵,很难获得优质优价鼓励,最终只能以降低服务产品的质量和缩减服务来维持,造成中国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一压价一压缩服务一产品瑕疵一客户不满一再压价的恶性循环。

 

注:文中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参考:

中国建筑师的滋味,柳亦春

加班,加班!——有感建筑师的生存状态,袁牧

中外建筑师的职业服务程序的比较,姜涌

联合设计体会——与国外建筑师合作设计心得 张玉敏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996建筑师加班中外建筑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