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时评:我们这一代

当代韩国建筑,在40年的时间里通过3代本土建筑师的不断努力,已经逐渐形成韩国当代建筑设计的风格。随着韩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韩国建筑以及韩国建筑师越来越多的得到国际建筑界的认可。与此同时,同样经历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建筑师,开始关注韩国建筑、认识韩国建筑师。但对于与中国拥有相似美学观念、文化题材、艺术技巧和形式的韩国建筑,我们却一直缺乏系统的介绍和认知。本次研讨会,力求通过中韩两国建筑师的交流与探讨,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当代韩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亚洲建筑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时间:2012年12月22日

地点:1895天大建筑创意大厦10层国际报告厅

主持人:孔宇航(中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

协办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

与会嘉宾:

曹敏硕(Mass Studies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美国注册建筑师)

张允圭(UnSangDong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所长,韩国国民大学教授)

孔宇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 辉(都市实践主持建筑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

赖 军(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裁)

彭礼孝(《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

个人角色与时代主流

孔宇航: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大力进行,所以我们要谈谈东方建筑。早期东方建筑师受到西方建筑师的影响很大,从日本、韩国到中国,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挖掘自身文化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各自国家的特点。这次中国建筑师和韩国建筑师在一起探讨未来东方建筑的发展方向本身将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王辉:有些可惜,因为承孝相先生今天没有出席,不然我们可以形成一个“伪4?3集团”——4个中国建筑师、3个韩国建筑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还是要继承承孝相先生当时组织“4?3集团”的用意,一定要将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变成一个批判性的讨论。当然,批评不是批斗,批评是让每个人警醒自己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看清自己今后所要做的事情的清晰的路径。这一点从昨天跟承孝相先生的交谈当中我深有体会。承孝相先生说他一开始组建“4?3集团”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通过各界批判的过程之后,他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之后也促成他提出“贫者美学”等观点。因此,我想所谓批判,不是以谁为对象,说好或者不好。而是通过阅读承孝相、张允圭和曹敏硕这三位韩国建筑师后有所总结,对当今实践的中国建筑师和对未来建筑师有所促进,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知道我们应该干什么。这才是批判的真正目的。

我有一个信念,任何个体实际上是在时代当中寻找位置,如果脱离时代和这个时代本该有的使命,那么个体的存在就毫无意义。无论在韩国、中国还是日本,建筑实践本身是多样化的,这种多样化首先是被时代界定的,由于我们特殊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每个时代都有很深的烙印,不同时代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每个人都面临不同时代的要求,也都是在寻找自己时代的位置。这次我们请了分属不同时代的韩国建筑师,作为两代人,各自在社会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各自的使命又是什么?承孝相先生这一代创造了一个天地,这个天地作为一个新一代的设计条件,这个设计条件是什么?

曹敏硕:承孝相先生和我相差14岁,在韩国来讲这个年龄差距很大,但我们是忘年交,过去三十年间社会发生的系列变化我们都一同经历过。我觉得承孝相先生作为一个资深的韩国著名建筑师,他所创造的建筑师环境和这个职业的专业性对后辈建筑师来说益处很多。承孝相先生把建筑师在韩国的地位从工程师的层面提高到了文化的角度。由于承孝相先生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和他当时所受的文化影响,使得他是一个以集体主义而非个人主义为重的人。当我作为本土建筑师刚从美国回到韩国的时候,建筑师在韩国更加受人尊敬了。承先生是作为韩国第二代现代建筑师所存在的。韩国第一代韩国建筑师其中一位是金寿根先生,金先生作为一个军阀统治下的建筑师具有非常强的个人主义魅力,他可以在各种权力下周旋,这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现在都是集合成一个组做设计。当然每一个年代的建筑师都有他自己的挑战。

我个人认为整个建筑的历史和阶段并不需要固定数量或者是固定形式的建筑师来作为时代代表。对于具体的建筑项目的简介和看法,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有些人觉得所有的建筑看上去都一样,有些人则觉得每个建筑看上去是由不同的功能组合而成。

张允圭:我觉得韩国建筑界也有主流的概念,主流的概念来自于空间工作室。承孝相先生把空间工作室的理念继承并发扬下去。而金寿根先生更像是一个文化人,并将文化和艺术结合在一起,完成了建筑师的形象。由此,他就拉近了一般人跟建筑师之间的距离。承孝相先生肯定也身处在一个主流的群体里面,很多跟他有类似风格、兴趣或者爱好的建筑师聚集在他周边,形成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具有很浓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一直在流行,正因为他们形成了主流,使得现在的年轻建筑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不属于主流,所以我必须考虑怎样去生存,因为主流掌握了整个建筑的流行风格,所以非主流的建筑师或年轻建筑师为了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就格外艰辛。曹敏硕先生和我应该属于年轻建筑师和主流建筑师之间的夹层,而承孝相先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把主流设计师和夹层设计师以及年轻设计师互相连接起来,一起做项目,一起探讨。我觉得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建筑不是一两个建筑师完成的,而是无数个建筑师相互沟通、相互努力的结果。所以韩国建筑界需要反省的是,年轻一代没有努力形成一个连接环继续进行良性沟通。

赖军:其实我对承孝相先生作品的研究不是很多,他在北京的项目就是长三角下的公社,我非常欣赏,而且为了去体验还专门住过一晚上,我很感动。那里挺安静,跟山体的环境融为一体。但是对于承孝相先生所处的这个年代我没有太多切身感受,我更关注的是我们这一代的建筑师。每一代建筑师可能有不同的着眼点,这一代建筑师跟上一代的关系是什么,是延续、传承?还是否定、颠覆?

李兴钢:我非常尊敬承先生,一直对他十几年以前的讲座和他在北京的作品,能在内心产生共鸣,所以才会毫不掩饰的表达对他理念的欣赏和支持。对比他的老师金寿根先生,他作为韩国第一代建筑大师,他的作品中柯布西耶或者赖特的痕迹特别明显,包括他提出的“建筑核心是空间”的概念其实也是由西方建筑学理念衍生而来。承孝相先生这一代,他并没有直接说金寿根先生提出的空间理念是对于西方建筑学的简单继承,而是把西方建筑学里面对于建筑本体元素的思考转化为一种哲学式的类型,并将这种类型跟亚洲或者说东方文化和美学结合在一起,清晰地体现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出是一脉相承的,他建筑的创作是出自内心的思考。

每个建筑师对其他建筑师的工作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不一定是非常客观的、颇具真理性的批评。我对承先生有一点不恭敬的批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美学叫“贫者美学”,在这个范畴里面进行思考和创作时,他就会觉得很自由。言外之意,离开这种范围,就感觉不到自由。我对他作品的认识也是跟他所说的自我认识是相同的。我觉得承先生做商业建筑没有他做住宅或者文化建筑那么成功。更为城市化的环境中的建筑作品就没有面对大自然时的作品那么成功,这可能跟承孝相先生自身的哲学有关系。

孔宇航:承孝相先生在做设计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建筑会改变社会,他做项目的时候会选择符合他理念的东西。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他更多地是在思考韩国的文化跟土地以及社会的关系。恰恰相反,现在中国大部分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往往缺少这方面的考虑。另外还有一种对社会哲学层面的思考在里头,这也是中国第二代、第三代建筑师比较缺少的。当承孝相先生在建立一套可能是受西方理性主义影响的自己的体系之时,他在“墙外”。“4?3集团”原始的出发点就是想打破壁垒后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堡垒,所以他苦苦的找寻他自己的空间。人无完人,通过思考承孝相先生的工作,中国当代的建筑师该如何学习他这种批评精神、对建筑的社会责任或者是建筑伦理层面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韩国建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