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

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

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

当代法国建筑艺术教育与实践

设计实践上,二战后,即1945年之后,在提倡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之下,法国出现了大量的快速建设和城市的迅速开发。这一时期,如同功能主义,人们几乎只考虑满足使用功能,每年建造将近上万套的住宅,景观设计师甚至建筑设计师在其中都没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那些年代,这些作品代表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因为人们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去关注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城市环境,就像今天有些发展中国家的状况一样。而后的20世纪60—80年代,是一个重新审视和思考建筑设计实践及其教育的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建筑运动趋于多元化,但这是一个思想极其活跃的年代,人们不要均一化,不要国际式,要个性、张扬、主张、思考,现代主义也成了建筑领域中被反抗的对象,逐步步入后现代主义。1965年,柯布西耶去世,法国的建筑设计舞台随之落幕。20世纪70年代,来自意大利的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和英国的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1933—)在设计竞赛中赢得了蓬皮杜艺术中心的方案设计,以充满挑战的、代表未来的新的设计风格为法国带来了高技派的“文化机器”,使人们开始注意法国的建筑实践活动。这一时期欧洲各国的建筑师都在法国留有自己的设计作品,但是法国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以自己的文化为定位的设计风格。20世纪80年代,法国的建筑实践进入一个繁盛期,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1916—1996年)执政期间(1981—1995年),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了让•保罗(Jean-Paul Philippon,1945—)等设计师共同完成的奥赛博物馆;贝聿铭(1917—)的卢浮宫改造,尤其是玻璃金字塔;施普雷克尔森(Johann Otto von Spreckelsen,1929—1987年)的拉德芳斯新拱门;屈米(Bernard Tschumi,1944—)的拉维莱特公园;包赞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1944—)的音乐城;卡洛斯•奥特(Carlos Ott,1946—)的巴黎巴士底歌剧院;保罗•谢梅道夫(Paul Chemetov,1928—)的财政部大楼;多米尼克•贝鲁(Dominique Perrault,1953—)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具有创造性的总统建筑设计项目,直至今日依然引人注目。图1中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几乎触及到了当代建筑的所有热点问题,例如新旧建筑的关系、旧建筑的再利用、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现代哲学、抽象的艺术母体与具象的艺术表达、现代技术表达与传统文化内涵等3。给巴黎这座背负“沉重”历史文化包袱的古老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推动了法国当代的建筑设计实践。当时涌现出了一批能够代表法国的世界级水平的本土设计师,如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努维尔与包赞巴克等。1994年摘得普利兹克奖桂冠的法国建筑师包赞巴克被誉为“法兰西的建筑诗人”。包赞巴克不拘泥于现代主义理性,以其简约的设计思路和辩证统一的手法,将矛盾的冲突对立融入建筑和城市空间,创造了一种“丰富”的景象,进行了一种新的探索。法国建设部主管在对包赞巴克的获奖评语中说道,“他的建筑,怀着特殊的梦想和诗意,通过自身复杂、微妙的体量组合,通过对虚实空间的娴熟处理,通过光影和色彩,使城市空间重获新生,使建筑与城市产生新的对话关系”。2008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努维尔,综合采用钢和玻璃,熟练地运用光作为造型要素,使作品充满了魅力。

他认为建筑设计的过程更多的是适用外部自然、城市、社会条件的结果。在他看来,“每一个建筑都是拼图中的一块”,要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容,而每一处环境是不同的,因此他的建筑作品必然“因地制宜”,各有特性。以他们为代表的这些法国设计师力求打破束缚,寻求新的设计方法、新的造型,并从其他多种艺术中吸取灵感进行建筑设计创作。

1978年,“法国建筑学会”成立并建立了“青年建筑师名榜”,以及时发现建筑界的新秀并给予鼓励。得益于法国政府的建筑管理体制,此后在公共建筑的设计竞赛制度中也设立了保护青年建筑师的条例。1986年“公共工程质量监督混合委员会”制定了凡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设项目方案必须通过建筑设计竞赛获得的规定,这不仅保证了建筑设计的质量,而且促使一批富有创造天才的中青年建筑师脱颖而出,他们在法国今天的建筑设计舞台上非常活跃,使得当代法国的建筑创作生机勃勃,并对世界产生影响。除了前面提到的设计师,卡冈(Michel kagan,1953—2009年)、博雷尔(Frederic Borel,1959—)、奥黛丽•黛克(Odile Decq,1955—)和高奈特(Benoit Cornette,1953—1998年)等年轻一代法国建筑师也崭露头角,使法国20世纪90年代的建筑创作同样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卡冈将柯布式的空间与建筑形式发展得更加丰富和完善,致力于创造“优雅的、富有现代气息的”空间和场所;博雷尔以复杂的、碎片式的体量定义一些非常态的场所,在理性主义的精确严谨与大胆奔放的创造热情之间, 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适度的平衡;黛克醉心于结构、空间、建筑实体间存在的“动态的形式间的张力”, 以天才的想象赋予了高技派建筑新的活力和热情。

 概括来讲,在实践中,当代的法国设计师重视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如某些现代艺术一样,造型简洁而充满了活力与艺术的魅力。1977年,贝尔纳•拉叙斯(Bernard Lassus,1929—)出版了《想象的园林》一书,讲述了一些普通的退休居民,经常改造自己郊区乡下的花园,借助于一种自发性、雏形艺术、原生艺术(Art brut)的创作手段,例如自己制作一些木偶等艺术品,并结合自己对艺术、生活、历史的理解来完成个性化的装饰设计。在法国,这一现象使人们重新审视多年来已经几乎完全忘记的,一种具有个性和独创性的艺术创作的思考方法,既不是单一刻板,也不是盲目追随流行和潮流。在建筑设计实践中,厌倦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批量式冷漠建造的法国社会,同样也有这样的市场要求与需求,今天亦然。其次,实践中重视与城市及社会生活的历史景观环境的结合,强调人的活动和社会行为与建筑之间的联系,使设计充满了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法国重视景观环境的质量,并强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很早就制定了相应的法律与规范。在当代,法国《地方分权法》规定,可以在文物建筑周围以及更普遍的因其美学或历史原因而值得保护或利用的街区或景区建立“建筑、城市遗产保护区”(ZPPAU)。所以设计师们将城市看作是前提和主要问题来解决,同时他们不光有着保护的理念,实践上也有完备的法律依据。最后,实践中重视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使设计充满时代的气息与活力。如果说努维尔在当年的阿拉伯艺术中心设计中将技术与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那么在他新近完成的位于巴黎塞纳河边的盖布朗利博物馆项目中,垂直植物墙的使用,是其对新技术的再一次高超的表现,并在方案设计过程中与景观设计师吉尔•克雷芒(Gilles Clément)很好地配合,共同传达自然——建筑——城市——历史等属于这个时代的特色设计理念。

简言之,当代法国建筑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本土设计师,虽然身处浩若星瀚的城市建筑文化遗产之中,却以其充满个性和独创性的设计,依然星光熠熠,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并引领当代世界建筑设计的发展。虽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法兰西风格”,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独树一帜的,蕴含着法国所特有的哲学人文思辨意味与艺术特质。无论是其教育理念,还是设计实践中的理论与方法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

本站申明:网友阅读本站内容,视为认同本站协议,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
标签:当代法国建筑艺术教育与实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